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卢春洁 《考试周刊》2009,(29):196-196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初受纺织业快速发展的影响.高校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一般多为染织设计、图案设计等。到后期为适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与社会市场的逐步放开,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始供不应求,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的学科不断丰富,艺术设计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除了各高等艺术专业院校外.各综合院校也纷纷开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2.
很多高校艺术设计绘画基础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传统守旧,缺乏针对性,与艺术设计的创造性理念是格格不入。学生的设计思堆无法实现针对性培养,专业素养较低,这直接导致高校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下降。不能适应社会及市场的“严格”需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我国聋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借鉴国外聋人高等艺术教育模式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重点从专业设置与培养、教学模式、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出发,提出调整与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加强教育体系中的设计实践与创业教育环节等教育改革措施,以培养面向社会的复合型聋人大学为目标,逐渐完善聋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培养模式,使聋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姜敏  马建华 《陕西教育》2009,(6):57-57,56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旨在通过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综合型设计人才,使其能具备在相应职业岗位上从事职业活动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暴露出许多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弊端,因此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设置情况并进行相应改进就变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高等工科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目前高等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在高等工科教育中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及其培养机制。研究认为,改变工科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是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前提;“先期介入式”工程教育可促进工科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企业兼职“教授级高工”是高校“双师型”教师及“高工级教授”培养的重要支撑;高校应该积极面向社会引进各行各业的“教授级高工”兼职任课,聘请他们当兼职教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也是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此外,应建立教师继续工程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6.
韦超现 《广西教育》2014,(27):80-81
针对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成人高校艺术设计热的原因,对成人艺术设计的地位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成人高等艺术设计的是通往终身教育的桥梁;成人艺术设计教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重任;成人艺术教育可以提升人的生存质量;成人艺术设计教育也是教育全面开放的具体体现,并对成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水明 《双语学习》2007,(11M):29-29
随着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设计艺术人才是21世纪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培养时代和未来社会所需的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国设计教育的回顾与反思,分析了我国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同时探讨了我国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及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9.
李薇 《教师》2010,(20):18-19
环境艺术设计学对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而言是个相对年轻的学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使该学科在高校的定位直至今日仍然比较模糊,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职能也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势必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定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现状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适应文化产业、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的“四位一体”育人模式,探讨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如何与文化产业市场互为促进,促进“教学做”、“产学研”紧密结合,改善艺术设计教育滞后于文化产业设计实践的现状,并结合潍坊科技学院美术系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李薇 《教师》2010,(17)
环境艺术设计学对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而言是个相对年轻的学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使该学科在高校的定位直至今日仍然比较模糊,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职能也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势必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定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现状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模式首先是培养研究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走开放合作式市场化的道路是职业高校与市场、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新模式的建立,对于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提高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题制教学”是二种全新的更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相比,“课题制教学”提倡把社会课题引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堂,让学生在学校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观察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更好地解决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魏鑫 《文教资料》2020,(2):124-125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艺术设计专业与一般大学专业不同,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念方面都有其独特性,与社会给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及市场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正面临改革形势,意在通过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艺术设计人才。本文将就本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艺术设计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加快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改革,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建立有本专业特点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21世纪初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为一门“创造性”和“实用性”兼具的艺术学科,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开始注重艺术实践,这一理念应用在教育中,不仅符合了新课改的课程要求,还遵循了艺术设计本身的特质与学科规律。目前关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从“创造性”“实用性”角度进行深度挖掘的书籍并不多,现代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是其教育过程中面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应对策略,同时也是中国艺术设计融入全球市场的一个判断标准。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出了一定的规模,并借助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开始与国际艺术设计潮流逐渐结合,新的设计理念进入中国,并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激起浪花,激发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新发展,同时催生了艺术设计教育的长足进步,各个高校分别扩招,但同时更多的问题开始浮现,如理论先行、师资跟不上等。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发达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艺术设计凭借自身优势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作为社会市场与艺术设计的一个供应环节,应依据市场需求,建构合理、多元化的培养教育机制,走与社会经济市场相融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要构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突显艺术设计教育的功能和特色,为社会培养出急需的新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全球创意产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创意人才的严重匮乏却日益成为困扰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快我国艺术创意人才的培养,为创意产业输送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这将对当代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创意产业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剖析,最终力图探讨出创意产业背景下适合人才发展和产业需求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方式之一。艺术设计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是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断的创新动力。结合专业特点,从历史发展、社会热点、唯物辩证角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采用“立体式”模式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大爱无私的职业精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