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本文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入手,理论上探讨了经营者作为人力因素只能激励不能压榨,并结合当前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民族社区旅游产品实质上是人力资本作用于物质资本之上的结果。社区居民在乡土社会“习得”的“地方性知识”在旅游开发后成为社区居民自身的人力资本。社区居民人力资本不仅是民族社区的核心旅游吸引物,也是民族社区旅游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其参与民族社区旅游利益分配的重要“资本”。正视社区居民在民族社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社区居民人力资本,明确社区居民旅游开发投资主体地位;将社区居民纳入民族社区旅游决策分配体系,确保其收益权是民族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运营的低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企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的,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企业家人力资本控制权的“残缺”造成了其收益权的“残缺”。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对这种残缺产权的发生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必须重塑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控制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通过对人力资本产权具体分解为“四权”的经济内涵分析,并从价值角度指出了人力资本产权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中的“收益权”上,同时又从企业角度来论述了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质就是表现为对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其次论述了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特点并对其归属进行了评述。最后指出企业剩余索取权具有状态依存性特征,并对其归属模式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本流失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资本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流失问题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已十分突出,并且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大、学历和层次越来越高的趋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本流失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遏制人力资本流失。  相似文献   

6.
“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是人力资本产权缺失造成的企业所有权配置不合理,外在原因是所有权控制失效和外部监督乏力。因此,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建立人力资本产权,企业所有权在人力资本所有者和股东之间重新合理配置。将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得的控制权和收益权以制度的形式确立,既防止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不到位,也防止人力资本所有者侵害股东的权益。另外,新的所有权配置方式变外部所有权控制为内部所有权控制,变外部监督为内部监督,外部人搭内部人的便车,将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控制权和所有权控制权在现代企业中以新的方式重新结合,实现制度的创新,将产生巨大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产权的一个最主要功能是给主体以激励。完整的人力资本产权能够给人力资本载体以激励,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本的使月效率.而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将会带来激励的困难.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人力资本产权残缺的问题,即企业对员工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处置权的不恰当分配和使用使得其收益权无法实现,最终导致员工激励效率损失,减少人力资本有效供给量,造成企业绩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的互动有利于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经营者异质型人力资本的特性体现了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经营者基于异质型人力资本的不断创新过程;基于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区国有工业企业人力资本的现状 ,论述了人力资本与我区国有工业企业的效益、发展的关系 ,提出人力资本是我区工业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在高科技企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让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到高科技企业的收益分配中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高科技企业实行股票期权遇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高科技企业家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EVA虚拟股票期权是实现上市高科技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1.
章用产权理论研究教师人力资本,分析教师人力资本产权特性,认为教师的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个人占有的天然性、使用的增值性、价值度量的不确定性、价值实现的自发性、产权残缺时的自贬性、收益的外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在企业的要素中最具能动性·运用产权理论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性,并就企业传统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根本性制度缺陷提出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最优实现形式——股票期权·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拥有产权己成为一个趋势,但是对于人力资本拥有产权的依据没有统一的看法,笔者认为应该放在具体的经济时代进行考察,所以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决定了人力资本及其产权有着独特的属性,也使得我们仅从经济效率的角度不一定能推出在现代社会里人力资本产权的核心权利——归属权的天然性、不可交易性和普遍性;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即使我们从法律和道义上对此做出规定后,还应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来关注人力资本产权各项权能的实现过程,而这种制度安排有时有悖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师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对教师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激励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题。本文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阐述高校实施人力资本激励的必要性,认为高校人力资本激励的重要前提,是明确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只有明晰教师人力资本产权,使制度安排明确化,才易于形成激励机制,促进高校教师发挥其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而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拥有产权已成为一个趋势,但是对于人力资本拥有产权的依据没有统一的看法,笔者认为应该放在具体的经济时代进行考察,所以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意义,同时人力资本具有强正外部性,这是人力同产权确立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在进行物质资本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以促进人力同的形成和有效利用,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实现现代化目标、赴上发达国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two partially connected concerns that offer the potential to animate current discussions on human righ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ffect’ and ‘counter-conduct’. Both terms are at the heart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HRE) approaches that aim at cultivating resistance in children and youth so that they respond in critically affective and action-oriented ways to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ocial injustices in ‘the everyday’. These concepts are used to explore: first, how to encourage children and youth to enact forms of counter-conduct that are critical in human rights struggles, rather than responses which are sedimented through the governing technologies of declarational approaches of HRE; and second, how these counter-conduct practices may constitute eth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s that critique liberal and sentimental forms of affect about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t is argued that theoretical insights that pay attention to counter-conduct and affect offer possibilities for reconsidering normalized ideas in HRE.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的价值在于交易。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基础在于排他性产权,必要条件在于运动员人力资本获取的现有收益与交易成本之和小于未来的预期收益。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具有不完整性、不确定性、变动性,其交易费用与价格是由体育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决定的,因而必须为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构建有效的市场机制、契约机制和保障机制,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One question arising in the context of universities as corporate entities is the reason why being an ‘entity’ is important. One relevant consideration is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or sensible that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has the status of a ‘corporation of scholars’ because that ensures that the community abides by various obligations, including those based on considerations of equity and rights. This article examines universities as legal entities in light of the human rights framework, with a focus on the right to tertiary education to illustrate the more general question of rights. It does so by setting out, first, the use of legal personhood for corporations generally and universities particularly. Secondly, it notes that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regim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commenced with the idea that its obligations should rest on all elemen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orporations. Thirdly, it point out that the developed regime has a focus on the obligations of states to secure rights, including through ensuring remedies against corporate and other private actors. Finally, the main part of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substance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nd suggests that its realisation is most likely if there are obligations on universities, which they can adopt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