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国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电大历史教学辅导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中国近代史,可以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抗击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反抗封建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珍惜独立自主地位,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电大近代史的教学辅导,不仅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 ,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中国近代史教学成绩显著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突出的问题是 :重视教材而忽略教学大纲 ;教材的滞后性与学科研究的前瞻性之间的矛盾 ;周课时的不稳定性与教法的单一性 ;中国近代史教学与世界近代史教学相脱节 ,等等。探讨其不足对高师院校中国近代史教学一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许多高校均开设了中国近代史课程,该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品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所安排的课时不稳定、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只重视教材而忽视教学大纲、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不能够连接上世界近代史的教学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李鹏程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而以中国近代历史更为突出。本人在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结合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对青少年特别是青年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  相似文献   

5.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近代史有十分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但是要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却要讲究一下方法。本文谈谈我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运用对比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对比清朝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对待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帮助学生认识清政府投降卖国的罪行,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者反侵略的革命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回顾我国近代八十年的历史,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了五次大的侵略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向苦难的深渊。面对  相似文献   

6.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是对党和祖国所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心和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精神可成为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祖国的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最生动、最具体的好教材。在此,我谈一谈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是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新版高中历史教材陆续出版且不断的修订完善。各版本新教材在编撰过程中不同程度更新了史学观念。史学观念的转变究竟给中学历史教育教学、高考试题的命制与史学观念的建构带来什么影响。本文拟以新旧高中历史教材叙述中国近代史开端为例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何瑞春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关系所制约,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喻大华建国以来,高校中国近代史课程作为历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与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倍受重视。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一课程对几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爱国主义品德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一课程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院历史系辛亥革命史研究室章开沅教授、陈辉副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最近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久即可发行。本书不仅讲述中国近代史上广大人民群众和其他爱国人物的英勇斗争事迹,而且注意阐述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史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危机最为深重,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最为昂扬的时代。期间,中华各族儿女在忧患、抗争和求索中将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进入了新的更高的精神境界,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国魂”和“民魂”。可是历史的纷繁复杂性使得近代仁人志士爱国主义言行在不同时空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内容,有时甚或出现了与一般逻辑推理相矛盾的现象,不阐释清楚这些问题,就会妨碍青年学生对近代爱国主义的理解,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为此,笔者认为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应注意辨析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主战、主和与爱国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已经普遍确认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高校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材仍按传统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来学习、研究和讲授.这种做法合乎习惯但不符合科学,亟待修改.本文认为,高校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材应把109年的历史贯通,在此基础上的《中国近代史》课程体系是:三条发展线索,五次革命高潮,八个历史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后形成是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相似文献   

13.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十分强调历史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首先是干部和青年中”,“加强祖国历史特別是近代史的教育”。我国历史悠久,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和斗争生活中形成了深厚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不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对中国近代的苦难史和斗争史茫然无知,就不能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爱国主义传统,从而进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很难想像,一个没有爱国感和民族自尊心的人,能够自觉地为祖国繁荣、人民幸福而献身。所以,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中特别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如何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认为要注意下列四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所长□龚书铎一中国近代是爱国主义发展、升华的重要时期,不了解近代的历史,就难以完整地领会、本质地把握爱国主义的精髓。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有着丰富的内涵,而其中有两个特点、一种趋势尤其值得当代青年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向国家 2 1 1 "工程的献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撰写的国家 2 1 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中国近代史教程(1 840— 1 949) (以下简称 教程 ),为高校历史教学又增添了新的亮点。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教程 在体系架构上较为新颖,充分突出了通史的特点。以往中国近代史教材都是以1 840—1 91 9年为限,而把 1 91 9— 1 949年称之为中国现代史。其理由主要是,1 840— 1 91 9年主要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1 9 1 9— 1 949年主要是由无产阶级领…  相似文献   

16.
李正中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史资料研究与介绍》出版,值得称贺。我因职业之便,有机会较早地接触过正中先生的已刊文稿,获益不小,极力怂恿他汇编为专书,以嘉惠后学。现在看到专书问世,内心当然十分高兴。正中先生长期在高校主持历史教学工作,十分重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他很早就倡导在工科院校开设中国近代史课,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得到社会支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中先生担负的教学行政工作是很繁重的,但十分关心社会,酷爱读书,精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已经普遍确认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在184o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高校历史学专业《中国近代史》教材仍按传统办法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来学习、研究和讲授。这种做法合乎习惯但不符合科学,亟待修改。本文认为,高校历史学专业件国近代史》教材应把109年的历史贯通,在此基础上的忡国近代史》课程体系是:三条发展线索,五次革命高潮,八个历史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后形成是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一、贯通IO9年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在50年代,当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努力实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将回答现实政治问题作为研究的落脚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它在强化科学性的同时,发扬关注现实政治的传统,通过揭示近代中国的历史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用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发挥了资政育人作用.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优良学术传统,是今天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继续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撰写和出版了好几部世界通史、世界近代史著作,各高等学校自编自用的世界近代史教材更不计其数.对于如何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来研究世界近代史,无疑地取得了极其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打倒了“四人帮”,党中央号召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强调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原著,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  相似文献   

20.
民族历史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因此,中国近代史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近代史教育在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