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到灯塔去》中,作者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她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象征意象作为一种叙述方式,积极地反映了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作品形式中的象征意象、人物及结构的象征意象,揭示伍尔夫在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2.
《到灯塔去》伍尔夫是与体现其与传统小说分离主张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各种象征意义和人物流动的内心描写揭示了作者追求人与人之间,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和谐关系的美好愿望。本文通过分析《到灯塔去》中主导意象重复意象,逆变意象和随伴意象的建构,挖掘《到灯塔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探求伍尔夫通过象征给读者带来的启发以及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的象征底蕴异常丰富,“窗”与“灯塔”既是小说第一章和第三章的标题,也是其主题意象。“窗”反映了拉姆齐夫人为代表的女性原则同拉姆齐先生为代表的男性原则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灯塔”则象征了两种原则的浪漫和解,即作者理想的双性头脑。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富含各类象征意象。其中,灯塔是最重要的象征意义复合体,是拉姆齐夫妇的形象代表,象征着理智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同时,伍尔夫也借这一“客观对应物”表达了她对世界存在本质的看法。战后的灯塔之行反映了伍尔夫在困顿中的良好愿望,这既是对世界本体的确认,也是对人物自我求证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刘亚波 《出国与就业》2011,(22):134-135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非常注重小说的形式和技巧.她挑战传统的小说写作技巧,淡化小说情节描写,着重刻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如绘画、音乐、色彩等.小说中伍尔夫大量使用了光线和色彩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认为伍尔夫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狗”意象在一些文本间重复出现着,人与狗的纠葛也普遍发生着。“狗”意象象征着忠诚、善良、勇敢;“狗”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被压迫以及生命应有的反抗精神;“狗”意象象征着作者对人性之恶的否定与批判;“狗”意象还暗示了性的含义。具有如此象征意味的“狗”意象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说明人与狗之间有着纠葛的现实物质关系,也说明人对狗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使用了光线和色彩,以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认为光线和色彩是理解该小说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伍尔夫正是通过频繁使用色彩和光线来增强小说的想象空间,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之间.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主义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其小说代表作之一《到灯塔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大部分学者都从意识流写作技巧和象征手法方面研究这部小说,因此文章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通过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策略来体现女性话语权威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以及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与詹妮特·温特森的《守望灯塔》都不约而同地选取了“灯塔”这一意象,并且围绕这一意象各自构思了以上两部杰出的作品。虽然所选之物相同,然而在两个作家的笔下,相同的灯塔却具有完全不同的象征意义。本文就从这两个相同的象征物着手,通过分析两者内在不同的意义,来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詹妮特·温特森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意识流作品。在该作品中,伍尔夫进行了小说技巧的创新。她熟练运用意识流的手法,从心灵意识片断把握人物的总体内心世界,同时将作者个人的意识和所塑造的人物心理相结合。在角色创造中,作者将人物角色背景进行清洗,通过角色的内心意识来塑造人物。同时,伍尔夫对作品进行了非个人化的叙述,把原本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凸显地丰满,进而揭露了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双性同体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西方文化中,作为一种女性主义的理想和价值观,最早是由伍尔夫在其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引起了国内外研究界的强烈反响。《到灯塔去》是英国杰出女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品。莉丽是该作品中一个很重要角色,小说中伍尔夫通过十年期间莉丽完成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意识的变化,塑造了这位有独特性格双性同体的女画家,表达了其对男女两性和谐合作理想状态的憧憬,为女性解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小说通过拉姆奇夫妇集中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并解构这种对立,以期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女双性同体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3.
刘宇驰 《海外英语》2012,(1):233-234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出色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大量意象传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时至今日,她的这种寻求自我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不依附于男性但又与男性和睦相处的观点仍是人们所追求的最佳状态。展现了作者所理想的两性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4.
To the Lighthouse, a masterpiece of Virginia Woolf, is filled with various symbols which add special color to this novel. In this novel, the author puts new concept of novel writing to probe the deeper...  相似文献   

15.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问题.语篇连贯是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实现的,包括语法手段、词汇衔接和连词成分.这些表层上的衔接对于深层的语篇连贯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纽约时报>中"The Moon Landing(<月球登陆>)"一文是如何通过衔接手段达到语篇的连贯的.  相似文献   

16.
沈小平 《考试周刊》2009,(49):86-87
本文首先分析了文章“The Praying Hands”作为阅读材料具有的特点.接着阐明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探讨了教学设计理念,最后反思了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过早地面对了亲人相继离去,加之所承受的作为女性的困扰,以及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理论的影响,使得她感到每一个人都不能走出死亡的阴影。然而,伍尔夫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人们所普遍认知的其作品中包含着死亡主题,更在于她对生和死的深邃思考。笔者以《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三篇名作为范例,分析了伍尔夫生死循环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18.
戠和烕,学术界传统的说解无论是本义还是字形的认定都有缺憾。本文通过“戠”字和以“戠”为声符的金文的字形结构分析,初步认定“戠”字字形像树于日光下的短橛,本义是测日影定方位的标竿。而“烕”字,从古文字形上看并不从火,而是从“大”,从戌。并据此推导出现今人们尚以为是徽号的作斧钺下一人张大四臂之状的字,就是烕的古文字。  相似文献   

19.
延安文艺界所开创的文艺创作方向作为建国后的文艺主潮一直延续到“文革”时期。在这一长达近40年的文艺实践过程中,左翼文艺界为了在文学艺术中创造一个“绝对无我”之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目标,追求一种“绝对的纯粹”。从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到60年代的舞剧《白毛女》,就很好地反映了革命激进文学派别的这种乌托邦冲动,即以“净化”的方式修改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基础”,但又有可能模糊政治伦理观念的“复杂性”作品,展开对自我、阶级本质等的想象,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20.
小说<沙家浜>对同名"样板戏"的颠覆源自"样板戏"的"再唱".而由此引起的话语冲突,暴露出人们在怎样看待近年来文艺、文化思潮上存有的矛盾,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方面长期积存的歧异乃至对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