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确立职业理想,进行职业规划.职业意识教育可以有多钟方式和途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渗透职业意识教育,既能系统地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又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实效,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调查是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应用社会调查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能够拓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调查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际调研和总结考核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和谐社会的构建及法治国家的实现.文章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的主渠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两个兼顾转化教学内容,应用互动教学方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学生婚恋观教育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和家庭道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整个公民意识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符合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发展,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成熟公民社会建立的要求,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由于在长期封建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公民受到“臣民”思想的惯性影响,也决定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体公民素质的发展水平。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探索高校《基础》课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对促进全体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和外语教师的"全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内容的"融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课教育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内容的融合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可能的.在教学中,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相融合应坚持以教材体系为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关联性与差距性相统一的原则;知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的有机融合能提高"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发展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目前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发展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将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构建主体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开展发展高校教师与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促进了师生主体性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贺州学院近年来开展"走进五保村"志愿者行动为例,阐述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意义,并对高校公民教育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培养创新素质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功能必须重新定位,充实新的内容,摸索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实效性,实现其育人功能是摆在"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确立并揭示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是中央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要开好这门课,必须正确处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高校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相关课程之间关系、与原"思想道德修养"课、"法律基础"课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的系统性与凸显问题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在思政课的建设上存在自身发展的局限性.通过"公民"联动共建,依托公办院校优质的学科资源、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可以为民办高校的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新局面.构建思政课"公民"联动共建机制是开展"公民"联动共建思政课必要的理论研究,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实效性.本文从教学现状、课程特点、考评机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增强"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意义及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厘清公民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为重要。该文以公民教育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为基础,以分析公民教育与《基础》课的联系和区别为主,阐明公民教育与《基础》课结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典型的"知"、"行"统一课程.其基本特点是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实践性.前两者是"知",后者则是"行".中国古代"知行分离观"对该课教育具有不利影响.该课改革须从"知"、"行"统一观入手,在"行"上下功夫.一要加强组织管理,将实践活动标准化.二要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增强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明确教师主导地位,在"导行"中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探索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归宿.以高校"两课"中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法律基础>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主渠道,进而确实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教学法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高校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教学法的运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探讨"基础"课的课堂实践性教学法的组织及具体运用,并从五方面提出实践性教学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律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思维是法律素养的核心.高职生虽然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是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培养起法律思维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知识讲授,很难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应当以法学理论的讲授作为基础,以培养法律信仰为起点,以培养法律意识作为核心,采用PBL、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高职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