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考"合一"与"分离"相结合的考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特点,阐述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结合的必要性.并提出利用"合一"与"分离"机制建构而成的"合分结合型"考试模式,因兼有"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优点,是教育发展过程中较理想的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2.
心理"紧张"现象普遍存在于比赛中的运动员身上.这种现象使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如何摆脱心理"紧张"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320名中学生的调查看出,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都存在心理"紧张"的体验,且随着比赛的临近,这种体验加剧.为推动有关内容的理论探讨、研究和科学训练,本文对心理紧张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钟亿群 《考试周刊》2008,(19):123-125
实行"体教结合",关键是使体育和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大系统的资源优势,保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体教结合"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措施,如高水平运动员的教育机制、选拔机制、竞赛机制、相关的法规政策等有机配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竞技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成长出路问题日益严峻.高校"体教结合"模式给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就业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命题.本文以高校"体教结合、省队校办"模式这一新视角,探析竞技体育人才在就业目标确立、就业资本积累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以运动员、运动队与高校等三方共同参与、有效互动为基础,从就业目标的确立、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就业竞争力的提高等环节入手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退役运动员就业现状分析,透视目前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安置政策缺失,数量有限;退役运动员就业劣势明显,男女比例不一;个人综合素质与从业期望值之间存在矛盾;运动专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举国体制的"计划经济"模式与社会就业的"市场经济"模式之间的矛盾.建议完善退役运动员政策性安置及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体教结合制度,可以进行订单培养,为其搭建创业平台,并且需要建档到户帮扶到人.  相似文献   

6.
为指导"体教结合"实践,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体教结合"的历史沿革与实践操作入手,对"体教结合"的内涵、目的与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教结合"的基本原则,指出现阶段"体教结合"指的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在资源、政策与制度上的结合.在实施过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与做法,总结与推广清华模式,实现国家目的.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考试办法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对高校体育课考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西安科技大学体育"教考分离"的实践经验,以期为不断完善体育"教考分离"模式,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培 《考试周刊》2013,(28):132-133
"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模式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但是从学校走出的世界冠军依然寥寥无几,"体教结合"模式的弊端推进了"体教融合"的提出。"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的质的飞跃,其能否打破以往"体教结合"的困局,能否实现高校运动队健康发展,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能教而不能研,能研而不能教",这是目前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究其缘由,关键是能研究的老师没有找对研究的方向:能教的老师没有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学校管理层面上的疏导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校只管"教"不管"研",或者有的学校突出了"研"而忽视了"教",逐步丧失了研的落脚点,这样,势必使"教"与"研"相脱节.  相似文献   

10.
深入探讨新时代"体教融合"思想及实施方案,需要立足当下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的理念,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体教结合"已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是一种现行体制下的发展和延伸.本文探讨了"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为促进学校体育目标和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离教现象".笔者分析了造成"离教现象"的原因,指出了走出这片误区的方法,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体教结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解决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并结合陕北竞技体育发展的实际,探讨了"体教结合"的基本内涵,有效地提出了陕北"体教结合"的基本对策,为体育后备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少数学生拒绝教育的现象。"拒教"现象具有原因多、现象复杂、方式微妙、不易察觉等特点,分析拒教现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觉要求,也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对拒教现象的种类、拒教的危害及控制和消除的研究,将有助于学生从"拒教"到"自教"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电话访谈法等方法,对安徽省普通高校"体教结合"的项目布局、领导认识等5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体教结合"项目布局比较合理、领导认识正确、但教练员水平不高、学生运动员出路堪忧和科研等保障不力,藉此提出政策倾斜、领导挂帅、引资多元、引聘人才、以赛促建以及科研深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有利于社会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应及时总结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的有关机制,从而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教育赋灵魂、树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目的都在于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女足亚洲杯夺冠,将大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带到了一个新高度,学校、家庭、社会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双减"又为体教融合在时间上、空间上、效率上提供了保障,为学校探索体...  相似文献   

18.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学考试教考分离制度设计经历政策不明阶段、政策明晰阶段,目前教考分离制度设计存在着高校助学权和社会主考权的双重缺失,成为制约自学考试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代自学考试教考分离制度的重构,应坚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的教育教学权和社会考试评价机构的考试评价权等基本原则,赋予"个人自学"的学习权、"高校助学"的教育教学权和"社会主考"的考试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教"与"育"的分离问题,主要表现在有教无育、教多育少、重教轻育等方面。在分析了"教"与"育"的内涵差异的基础上,对"教"与"育"产生分离的现象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给出了如何改进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