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共赢共生、融通自为”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机制理论和学校多年的实践,围绕建立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通过产学对接确定人才培养标准,校企之间不断强化"共建共享、权责对等"的一体化工程教育环境建设,深入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了"共赢共生、融通自为"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从实践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产学合作教育机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
香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质量保障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可概括为普通学校型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型职业教育及"产学研训结合"型职业教育,已形成由"政府、办学机构、行业企业"协同合作的"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机制。其对内地职业教育的启示在于,建立人才资源需求预测机制,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加强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企业"标尺"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必由之路。长春光华学院信息类专业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践行了校企产学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相关理念,创新了"2.5+0.5+1.0"及"3+1"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三元四共五平台"工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体系,以及合作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率先将企业"5R"模式引入了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了工程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合作的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公益性、跨界性和主体多元性,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走政府、学校、企业联动协作的发展之路。但我国高职教育在政校企协同合作中,主体联动缺乏内在动力,校企合作教育缺乏刚性制度,人才协同培养缺乏平台支持。产学研联盟具有政校企协同特性,依托产学研联盟的平台优势,可以建立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机制,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拓展高职教育的服务域和发展域。  相似文献   

5.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育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问题的创新之举.通过产业学院的演进和发展,以遵循"以生为本、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创新"1+1+N"多元参与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需求对接、技术共享、信息互通、过程共管、协同育人"的产业学院民主集中管理新模式.与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政府主导、军企合作、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多方共建产业学院.基于FANUC产业学院建设培训中心、技术应用中心、产教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形成"政军行企校"紧密结合的办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州中专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做到:建立一个机制:从"企业配合型"向"校企全方位融合型"转变,整合政、企、校资源,建立"政府推动、行业带动、机制驱动、校企联动"的校企合作机制。建好两个机构:一是建立以政府为总指导,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7.
旅游高等教育"校企产学合作"的良性发展在宏观层面必须战略配合与合作指导,更关键的是,要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形成有效的合作教育模式。在借鉴相关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体现在实践教学中,如何高校整合校企师资力量,如何使校企合作真正成功运行,尝试选择"1+X"导师制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证旅游高等教育产学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1+X"导师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多次出台产教融合相关方案及指导意见,格外重视并提倡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产教协同育人,高职院校也渴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优秀人才,不断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在产教合作的道路上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普遍呈现"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明显不足。为此,本文对省内外多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深入调研及研讨,寻求解决校企合作深层次问题的方法,创新产教协同育人中的教学管理机制。得出结论:产教协同需要形成高校、企业价值共享的机制,才能增强双方在合作中付出努力的主动性,真正践行"双师协同+多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校企合作实效。  相似文献   

9.
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途径。构建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动力机制,推动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各方参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是把产学合作培养人才落到实处的关键。我们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各方动机入手,剖析当前各方参与产学合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推动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各方参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力机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政产学合作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政产学各方力量优势,有助于实现产教融合,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文章基于三角协调模型分析框架分析政产学合作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课程设置、创新实践和考核评估,探讨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在三个关键环节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政产学合作培养模式。该模式有助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之间建立平等互利、开放共赢的合作关系,形成更为稳固的关系结构。文章从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个方面提出深化政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还有待完善,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战略意识以及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共建共享生产实训基地不够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专业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等。建议构建"政校企协同,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政府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模式保障条件;政校企积极协作,健全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政校企共建共管,加强校企合作要素建设,以期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了"3+1""2+1+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OBE-CDIO的教学体系,与企业联合构建了"协同创新""联合研发""合作办学""校中工厂"四种协同育人模式,提高了行业企业对办学的参与度,提升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是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发展,高等学校走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并服务于社会,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培养人才逐步形成的办学模式,是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的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作存在着政府职能缺位、制度政策缺失、学校封闭、企业参与主动性不够等问题。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关键,解决这一关键问题要从政府、高校、企业等三方出发,构建政府牵动、高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的模式,积极探索产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企业、行业及社会各方参与的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5.
“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旨在政府、行业、高校、企业多方联手合作,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多方联合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前协同育人还存在合作过程过于形式化、内容单一、协同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只有“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各方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校企合作才能持续有效实施。为此,文章从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等方面对协同育人有效运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产教融合面临校企合作浅层次、产学相对脱节、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内卷化困境.麻省理工学院面向未来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理念、产学合作模式、课程结构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解决高校产教融合内卷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可以包括:建构"教学主体+社会力量"的"工程教育共同体"、形成"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探索"教学实验+企业实践"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强化"科研教师+工程导师"的"工程教育新师资".  相似文献   

17.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基于传统“产学研”合作育人提出的新模式,为平衡人才供需矛盾提供模式选择。针对人才供需矛盾,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分析教育内部人才培养主体——“大学”“科研院所”的主导促进作用,教育外部人才需求主体——“产业”“企业”的制约推动作用,及其“政府”引导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作用机理,为平衡人才供需矛盾提供理论支撑,并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政策机制”等方面,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国家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下的政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是现阶段职业教育重要课题之一。结合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项目的良性运营,探寻政校企三位一体育人新机制:明确且具体的政府政策经费组织机制保障、"3+1+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三三"教学实施新策略、仿真企业班级管理德育模式等,得到了家长、社会、企业的一致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9.
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高职院校核心地位不突出,企业合作动力不足、学生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探究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学校、企业及社会服务的资源加以整合,搭建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专业培养和实践教育两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高职高专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校企合作为表现形式、以产学结合为实质内容的职业教育模式,是贯穿学校与企业发展全过程的人力资源培养方式。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院校探索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刚性和产学结合的弹性,使学校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物质化、开放化和柔性化的特征,使企业管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改善工作过程管理质量,放大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空间。"2 1"仍然是教学年制,"订单"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工作过程导向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互惠互利导向是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资源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