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代乾隆年间许多伊犁将军都才兼文武,他们不仅在办理军政事务时注重拣选、聚纳有才文士并委以重任,而且还常在公余发咏情怀,并给属下幕府文人营造相对宽松的生活和文化环境,对伊犁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文学创作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着重对阿桂、伊勒图、舒赫德、保宁四位将军的创作及其与属下幕府文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先生从普遍人性论的观点出发,鼓吹学应当诉诸普遍的、共同的人性,提倡“人有行”,其最给终目的在于提倡贵族学。通过生活实例,批判了梁先生的这一观点,提出人之有行或无行与学作品本身并无必然联系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3.
唐末农民战争从大中十三年(859)十二月裘甫起义到中和四年(884)四月黄巢败死为止,持续整整二十四年,此期间的文人出入幕府十分频繁,人数达到有唐一代的高峰。幕府文人与唐末农民战争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联系他们所创作的诗歌和农民军的具体活动,详细分析总结此时期的文人入幕状况是文章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文人集会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国表现为宴饮,在西方表现为沙龙.宴饮与沙龙作为文人集会融汇了众多文学因素与非文学因素,而最能代表这一特性的要数幕府宴饮与贵族沙龙,二者还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差异也是巨大的——幕府宴饮的文学更具思想内涵,主要是一种壮志未酬的苦闷,通过思乡、隐逸之情表现出来.本文即主要以贵族沙龙和幕府宴饮的差异为研究范围,分析其形成原因.这一差异的存在主要由两种集会中文人的心态不一所致,宴饮中文人的目的是入朝为官,与主人的期待有一定冲突,而沙龙中文人的目的与主人的期待在重视文学本身这一基础上达成了一致.究其根本原因,宴饮文人的心态是由其“士”这一文化身份所决定的,“士”传统的影响与文人对这一传统的集体自觉,是贵族沙龙文人所没有的;贵族沙龙文人的身份以文学家为主,但总体上其身份的选择是个体性的,并没有中国文人那样的自觉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研究了北宋后期苏门人集团的形成过程,苏轼在苏门人集团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包括苏轼的性格、学观念、学使命感对苏门人集团形成的影响;对古今人所认定.的苏门人士名单进行了甄别和全面补充,研究结果表明,北宋后期大多数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几乎都囊括在苏门人集团中。  相似文献   

6.
文人集会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国表现为宴饮,在西方表现为沙龙。宴饮与沙龙作为文人集会融汇了众多文学因素与非文学因素,而最能代表这一特性的要数幕府宴饮与贵族沙龙,二者还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差异也是巨大的——幕府宴饮的文学更具思想内涵,主要是一种壮志未酬的苦闷,通过思乡、隐逸之情表现出来。本文即主要以贵族沙龙和幕府宴饮的差异为研究范围,分析其形成原因。这一差异的存在主要由两种集会中文人的心态不一所致,宴饮中文人的目的是入朝为官,与主人的期待有一定冲突,而沙龙中文人的目的与主人的期待在重视文学本身这一基础上达成了一致。究其根本原因,宴饮文人的心态是由其“士”这一文化身份所决定的,“士”传统的影响与文人对这一传统的集体自觉,是贵族沙龙文人所没有的;贵族沙龙文人的身份以文学家为主,但总体上其身份的选择是个体性的,并没有中国文人那样的自觉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降 ,幕府制度的社会职能日益多元化 ,幕府的社会作用愈见突出。曾国藩的幕府以其人才荟萃、盛况空前、影响深远而有“神州第一幕府”之美誉。对此学界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且取得了甚为可喜的成果。成晓军先生近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以下简称《幕僚们》)一书 ,在曾国藩幕府的人物研究上又有所突破。一、人物撷取的典型性。曾国藩幕府人才济济 ,《幕僚们》一书仅撷取李鸿章、彭玉麟等 8大幕僚 ,辟专题以评传形式叙述各人生平事迹 ,自然寓有作者之深意。此 8人都是幕府中重要人物中的佼佼者 ,与曾国藩关系密切 ,对曾国藩乃至晚清王朝…  相似文献   

8.
马楚政权统治的五十七年,是湖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马殷称霸之初就有大批人学士避乱至楚,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人群体,马希范当政之时,又有所谓“天策府十八学士”等,他们虽不像西蜀及南唐的臣那样位尊权重,更无力改变马楚政权的基本走向,但他们对湖湘化中心的确立却别有建树,马楚时期人群体的生活与创作,反映着“九国”化和学发展的一般情形,它为我们研究该时期历史化的居变与转型提供了鲜活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叶绍本《兼山堂诗序》云:“自古诗人多出幕僚。”文人游幕是历朝都存在的文化现象,分别在战国、唐代、清代达到三次高潮。而战国乃文学的非自觉时期,游士活动尽管对其时文学产生影响,但很难作为文学专题进行学术研究。唐代,文人游幕极为普遍,亦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戴伟华先生《唐代幕府与文学》(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即最早对文人游幕问题进行细致和深入研究的重要成果。而与幕府密切关联的明代中后期文学及清代文学的发展则没有引起学界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近代中国、特别是晚清政治制度史方面,幕府问题常常被人忽略。然而,在当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地方行政制度中,幕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们研究它,不仅对晚清政治制度史,而且对整个近代中国史的学习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晚清的幕府制中,曾国藩的幕府无论在组织、规模、作用和影响诸方面,都超乎其它而具突出地位。本文试就这一典型作一剖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简论武则天对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则天对推动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其对文学的爱好,对文人的重视,激励了文人的文学创作;其选士制度的改进,扩大了文学创作者的队伍;其对政体的改革,为文学创作打开了禁区,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抬高道释两教地位,拓宽了思想领域,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其杀戮宗室大臣、打击豪强势力,为文人提供了可供竞争的官位,也引发了文人抒发感慨的激情。  相似文献   

12.
郡望指郡姓所出之地,兼具地缘、血缘属性,是构成家族门第的要素之一。唐世重门第,故俗重郡望,同时唐代亦崇文,尚郡望与尚文学的观念必然交互影响,彰显着唐代文学的士族化特征。重郡望观念对文学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文本表达、文学思想等文学创作方面,也渗透到文人题名、文集编撰、文学集会、修谱立碑、干谒进文等各类文学活动中,在文人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因为"制禄太薄",北宋士人经济状况远不如唐,入仕后他们依然生活拮据,不少官员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系。但北宋士人却很少象中唐寒士那样在文章中啼饥号寒,更无凄婉可怜之态。他们批判韩孟文章的世俗气,认为文章"须无穷愁态乃善"。"立德不朽"成为他们的人生目标,预示着中唐至北宋士人人格发生着由英雄向圣贤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对初唐文学文化的建设曾产生重要影响,这突出地反映了初唐时期的文人对文学的理论认识日渐深化,其中包括初唐时期出现的在“原道、征圣、宗经”认识影响下的溯源文学观、以崇尚学识为核心的文学学术化倾向以及“通变”观和“文质论”二重性对于初唐时期的南北文风融合所起到的理论推动作用。这些受到《文心雕龙》深刻影响所形成的重要认识无不促使初唐的文学创作朝着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初唐的文学文化在中古时代由魏晋六朝向盛唐气象转变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通作为隋末大儒,其《中说》一书中的文学思想蕴含了深刻的“文儒”特色。他一方面对复兴儒道怀有崇高的责任感,同时又对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采取轻视的态度,因此王通这种无法平衡“文”和“儒”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他文学思想中浓厚的以“儒”节“文”的复古保守性。但其对于文人的一些具体认识影响到初唐史官对“文儒”的基本认识,并在初唐时期得到延续和发展,进而为盛唐“文儒”的形成准备了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宋代的古籍整理事业极为兴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均热衷于图书文献的搜辑、整理、编撰、校勘、刻印等。校勘在宋代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即校勘学。宋人撰写的唐集序跋,为校勘学研究提供了广博而可靠的文献资料,其中宋人校勘唐集时所体现的素质、方法和原则,代表了宋人校勘唐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主要是元代以来边缘文人的观点,而正统文人多以"唐诗宋文"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只有限定于韵文系统内,文体自身历代纵向比较特别是与后代比较,才最具合理性.王国维、胡适以从西方引进的纯文学观念改造"唐诗宋词"说,使此说上升为现代主流学术观念,胡适更"误读"为"唐诗宋词"胜过同时代其他文体.事实上,"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是元代以后"追认"的,远离文学史原生态."唐诗宋词"并提,但不"等值",唐诗比宋词更有资格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对唐宋文学研究格局和撰写模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特定的角度看,此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不应当作"定论"接受.  相似文献   

18.
唐代宣州、歙州和池州所辖范围和现代概念的"皖南"大体一致,能够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地理区域。随着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唐代开始出现本土文人,并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对唐五代皖南文人数量、具体分布地域及作品传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上来分析皖南本土文人及其创作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皖南本土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本根据《北梦琐言》、《五代史补》、《三楚新录》、《唐才子传》、《十国春秋》等古代相关献,结合今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五代名政治家、史学家、学家孙光宪的交游情况进行一番较为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20.
词体由唐入宋,经历了一个从民间到文人歌舞宴席的过程。从此,这种新兴文体被纳入了文人的视野之中,文人成为了词的创作主力。另一方面,在词的传唱流传过程中,文人也是当仁不让的传播主体。因为无论是动态的歌妓传播,还是静态的文字流传,都与文人脱不了关系。在词的传播过程中,文人不仅以个体的姿态出现,更重要的是,他们表现出了整个“文人”群体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