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宋人黄彻曾说过:“杜集及马与鹰者甚多,亦屡用属对”(《恐溪诗话》卷二)。杜甫在他的一生中的确写过许多专咏马和鹰,或题画马和画鹰的诗。在现存的杜诗中,写马的有《房兵曹胡马》、《画鹰》等共计二十余首。至于在其他诗歌的句子中写到骏马、苍鹰的就更多了。并且,杜甫还常将马和鹰相提并论,结构极其巧妙,对仗撅为工整,如:“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赠韦左丞大济》)“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杜甫为什么对马和鹰这样感兴趣?为什么在自己的诗歌中这样反复多次地写到马和鹰呢?这确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杜甫诗中的马和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宋人黄彻曾说过:“杜集及马与鹰者甚多,亦屡用属对”(《(巩石)溪诗话》卷二)。杜甫在他的一生中的确写过许多专咏马和鹰,或题画马和画鹰的诗。在现存的杜诗中,写马的有:《房兵曹胡马》、《高都护骢马行》、《沙苑行》、《天育骠图歌》、《骢马行》、《瘦马行》、《李鄠县丈人胡马行》、《病马》、《题壁上韦偃画马歌》、《玉腕骝》、《白马》、《丹青引》、《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很多诗歌中都提到鸟,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鸟类世界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对杜甫的曲折人生有一个新的认识青年时代的杜甫写过一首《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掇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风鸟,毛血洒平芜。”诗的首联点题,写苍鹰挟风带霜,使洁白的画绢上腾起风霜肃杀  相似文献   

4.
杜诗重神说     
事物均有形神两面,杜诗是偏于表现那一方面呢?重在后者,即神他在《丹青引》中批评韩斡说:“斡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在这里,气的含义等于神怎样才算得其神呢?他在同诗中表扬曹霸画凌烟功臣像说:“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表扬曹霸画的玉花总说:“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千古凡马空”画到此自算神已出了。杜甫臧否别人画作坚持这样的批评标准,自己写诗自然不会不以神似为目标且看《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陵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人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全诗八句,六句写神,仅三四两句中“双耳”和“四  相似文献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国古典诗歌中类似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很多。中学生们在吟诵的同时。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古典诗歌中为什么喜欢写春秋的景色?这一现象确很明显,纵观历来为人传诵的古典诗词名作,如《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等,属于春秋的名诗,就有《春晓》(孟浩然)、《江南春》(杜牧)、《春望》(杜甫)、《秋兴》(杜甫)等。而属于夏与冬的作品,能称为代表作的,只有自居易的《香山避暑》、柳宗元的《江雪》等,为数甚少,实在难以与前者相提并论。同时,还应注意到:在诗的内容上,春与秋不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且作为季节本身,在一般性的风  相似文献   

6.
以“马,人类无言的朋友”或“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想,恰当引用一些自己收集的资料,文章应不少于500字。(新人教版)提示:写马的文章可以说数不胜数,同学们详细地了解马后再来“画马”,就不能人云亦云了。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深入思考,写出自己对马的感受,倾吐自己独特的思想。这样的文章,才能一鸣惊人。倘若写《马,人类无言的朋友》,你就要思考如下问题:马为何是人类无言的朋友?人类的生活中缺少了马又会怎样?你是怎样看待马的?……只有在逐层深入地思考后,你才会拥有个性鲜明的思想。倘若写《马,我为你哭泣》,你同样要思索:马遭遇过哪些不公正的待遇?为何“骈死于槽枥之间”?现在马为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了思考,你才会有所发现,你才会有深刻的感想,才会为你心中的马安上一双“慧眼”,让它神采飞扬!由此可见“画马”也要点睛,因为思想比资料更重要!(黄松海)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一幅插图(王金泰作)。有人看了这幅插图认为它画错了,理由是,诗句写的是“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而图上却画的是“新妇车在前,府吏马在后”。其实,这幅插图不但没有画错,而且画得很好。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8.
“懒”爸爸     
在某市举办的“家庭故事征文比赛”中,一位小学生写的题为《“懒”爸爸》的文章获得了一等奖。文章这样写到: “过去,我曾经仔细观察过邻居家孩子的  相似文献   

9.
1945年,茅盾在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单行本初版后记中写道:“我得坦白自承:写到一半时,我已经完全明白,我是写失败了。失败在内容,也在形式。”(见《茅盾全集》四卷474页,以下引文未加注者均引于此)。作为一个曾创作过《蚀》、《虹》和《子夜》,并在后期又写出《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优秀作品的伟大作家,何以在这里“写失败了”呢?  相似文献   

10.
请看案例:为“被学生问倒”叫好: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少?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请老师给我们谈谈古体诗都有哪些形式特点好吗?李白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诗人?李白有个好朋友叫杜甫,能谈谈杜甫的诗歌特色吗?李白与杜甫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吗?我听说这是李白在被流放的途…  相似文献   

11.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因他们互赠的诗歌而千古流传。 杜甫有很多写李白的诗,而李白诗中写到杜甫的,只有四首。因为数量不对等,所以后来有人认为杜厚李薄。清人仇兆鳌是持这种看法的代表,他引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以杜集考之,其称太白及怀赠之作,  相似文献   

12.
大历二年,杜甫在瀼西给峡州刺史刘伯华写过一首诗——《寄刘峡州伯华使君》。郭沫若同志的《李白与杜甫》专立一章批判杜甫的“宗教信仰”,文中两次引用这首诗的“伐叛必全惩”一句来批判杜甫(参阅该书第184页、185页)。郭沫若同志忽视了唐朝官僚士人的风尚,全面地批判了杜甫的宗教信仰,并说:“他是非常虔诚的,甚至想成为彻底的禁欲主义者(‘伐叛必全惩’)。”这里,郭沫若同志把“伐叛必全惩”当作杜甫宗教迷信的典型例子来鞭挞批判,是否有道理?这牵涉到杜诗的含义、杜甫的思想,也与宋以来关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读”和“写”的关系问题,古人早有言及。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讲多读才能写好的道理,是杜甫写诗的经验之谈。但仔细揣摩,又出了问题。杜甫读万卷书,下笔就篇篇皆成章,一篇败笔也没有么?也许对天才的诗人是这样,但其中的艰辛,杜甫没有明说,那就是在“读书破万卷”后还要加上“勤奋练习之”一句。虽不成诗,但道理固然。语文教育学家张志公先生在《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一文中说过:“我们一向重视写。为了写而重视读,读是为了写。”张志公先生对“读”和“写”的关系强调得十分清楚。而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在处理这…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七言律诗《曲江对酒》: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后来,杜甫将颔联“桃花欲共杨花语”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又考虑到“桃花”和“杨花”不同时,于是又改为“桃花细逐梨花落”。为什么要这样改呢?这样一改,这首诗就显出“神远思深”。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时杜甫已46岁。安史之乱后,杜甫举家逃难,迁往郧州,后听说唐肃宗继位灵武,便前往投奔,又被安禄山叛军俘虏,陷身长安,后又  相似文献   

15.
杜甫有《古柏行》诗,写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孔明庙前的老柏树。其中有两句是: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北宋有名的科学家沈括(存中)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异议:“四十围乃是径(直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而《鏖史》《湘素杂记》的作者偏要为杜甫辩护。《鏖史》曰:“今人以两手指合而环之,适周一尺,杜诗四十围,是大四丈。沈存中谓径七尺,不知何法以准之.”《湘素杂记》曰:“存中性机警,善九章算术,独于此为误何也?古制以围三径一,四十围即百二  相似文献   

16.
《杜甫研究》是一门学习、研究杜甫生平、思想、诗歌创伤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课程,是中文专业本科段专业课中的选考课之一。如何自学这门选修课程?下面就课程内容作一择要提示。一、杜甫的生平与创作杜甫一生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一)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杜甫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中,论证了杜甫的“抑屈扬宋”问题,认为杜甫是抑屈原而扬宋玉的,这表明了杜甫的地主阶级意识特别森严。白敦仁同志不同意,写了《评所谓“抑屈扬宋”》进行反驳。他们的意见谁对?我作了一番比较研究后,认为还是郭老的观点正确。一白敦仁同志在文章(以下简称“白文”)中列举了不少例证,说明杜甫一生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浩瀚的诗歌海洋中不乏吟咏马的诗篇,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马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杜甫诗选》178首诗中,与马有关的诗句就有49首,占四分之一强。杜甫,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人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的现代小说《呐喊》与《彷徨》25篇小说中,有四处写到酒店和两处写到茶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一)"酒店"与"茶馆"在鲁迅作品中频繁地出现,不只是起着"道具"作用,而是显示了鲁迅作品的特色。老舍曾说过:"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酒店也应作如是观。我也曾在拙作《论鲁迅小说的乡土色彩》(《鲁迅研究》1985年第11期)说过:"鲁迅往往把绍兴一带的小酒店和茶馆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酒店、茶馆是群众闲谈之地,它是社会的一角。它象一面多棱镜折射着社会,因此,  相似文献   

20.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自序》中写到:“苏东坡曾把这种放达称之为‘老夫聊发少年狂’。你看他右手牵着猎狗,左手托着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