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笑话     
《放假》“小璐,你为什么在哭啊?”“因为我哥哥放假,而我没有……”“那为什么你没有呢?”“因为我还没有上学。”《老师表扬我了》强强因为淘气经常被老师批评。有一天,他兴高采烈地回家,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是吗?老师怎么表扬的?”“老师夸我检讨写得好。”妈妈:“一个盒子有几个边?”儿子:“两个边,里边和外边。”小一次明明生病,妈妈带他到医院看病回来后,他一直带着哭腔说:“我要变成乌龟。”问他为什么要变成乌龟,他回答说:“乌龟有大硬壳,针扎不进去。”《为什么没带我去》小笑话父亲回忆他的童年时代:“那时候…  相似文献   

2.
圆怎么画     
某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在学了圆的画法后她对学生说:“老师要在黑板上画一个稍大的圆,可是圆规的脚坏了,怎么办呢?”一时间,学生们眼睛直转。一会儿,一学生从教室后面拿来一个脸盆,说:“把脸盆扣在黑板上,沿着盆口画一圈就行了。”教师当即表扬了他,然后说:“我们学校篮球场的中心圈模糊了,如果要使它清楚,怎么画呢?”马上有学生回答,像体育老师画铅球圈那样画。教师笑着点点头,又说:“我们学校西南边要建一个圆形的水池,这个圆怎么画?”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都想出用绳子来画。至此,听课教师认为这一环节该结束了。哪知,授课教师提出一…  相似文献   

3.
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画家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兔子有红色的吗?”“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没见过的就没有吗?”“那就不是兔子了。”“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画家没话说了。婷婷画了一匹马。画家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马有翅膀吗?”“马没有翅膀。”“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那就不是马了。”“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画家又没话说了。婷…  相似文献   

4.
父母亲总也想不通,自己小时候都傻傻的,很容易中大人的圈套。爸爸说给买包糖果,小时候的自己就乐呵呵的;妈妈表扬了一句“你真聪明”,那一天自己也喜滋滋的。可现在的孩子呢?表扬多了,孩子就骄傲地翘起了尾巴,要求一个比一个提得高;批评多了,孩子就浑身泄了气,再怎么讨好他也没用了。该怎样妙用奖惩,让孩子开心地接受表扬、诚恳地接受批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对韩斡的鞍马画多有褒义之词,然杜甫却言“斡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韩斡的“肥马”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与个人因素,文章从移情入画、守护与拓进、“尚肉”三点对韩斡鞍马画之“肥”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6.
《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这是个细节描写,主要表现了总理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但为什么总理每看完一句话就要画一个“小圆圈”呢?  相似文献   

7.
幼儿因年龄小,犯错误是难免的。作为教师应怎样来批评教育幼儿呢?一、表扬的同时伴随批评。一种方式是,批评他的行为,肯定他本人。如说:“郑路是个好孩子,但是今天打郑玉嫒就不对了,是吗?”另一种方式是,批评他此时行为,肯定他一贯表现。比如说:“平时不是做得很好吗?可今天怎么啦?”  相似文献   

8.
宋人黄彻曾说过:“杜集及马与鹰者甚多,亦屡用属对”(《恐溪诗话》卷二)。杜甫在他的一生中的确写过许多专咏马和鹰,或题画马和画鹰的诗。在现存的杜诗中,写马的有《房兵曹胡马》、《画鹰》等共计二十余首。至于在其他诗歌的句子中写到骏马、苍鹰的就更多了。并且,杜甫还常将马和鹰相提并论,结构极其巧妙,对仗极为工整,如:“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赠韦左丞大济》)“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杜甫为什么对马和鹰这样感兴趣?为什么在自己的诗歌中这样反复多次地写到马和鹰呢?这确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马,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因为它…  相似文献   

9.
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棵树。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他说:“婷婷,你画那个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  相似文献   

10.
画画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棵树。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就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有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  相似文献   

11.
表扬和批评过于简单是我们常犯的毛病。只说“好”或“不好”是远远不够的。好在哪里,为什么错,最好对孩子说说明白。孩子兴致勃勃地画了一幅画,你也许因为正忙着就只看一眼:“嗯,蛮好。”为何你不能仔细看看孩子的画,告诉他大公鸡画得很像很神气,小花小草很美丽,再耐心听孩子讲一讲这幅画里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2.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 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 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 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 呢?”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美术教育活动时,我发现磊磊小朋友的桌上没有画纸。正当我要责怪值日生漏发画纸时,却只见值日生已凑到我跟前,得意洋洋地大声说:“老师,别让他浪费纸张,他不会画的。”声音还拖着调子,怪声怪气的,引得全体小朋友哄堂大笑。我赶紧止住她,并批评她说:“他不会画,我们大家可以帮助他,你怎么能讥笑小朋友呢?” 我把补发的画纸递给磊磊时,看到他仍然是一脸委曲的样子,突然觉得,刚才值日生的那句拖长声调  相似文献   

14.
外国游客问湿婆神说:"你写的《丽罗娃提》这本书中还有什么好题目呢?""有呀!书中有一道分马难题。"湿婆神说,从前有一位老人,他有17匹马。在他临终前,三个儿子围  相似文献   

15.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课时一、激趣,整体感知1.设问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谁?(课件1)马良还有个名字叫什么?(引出“神笔”)马良的笔神在哪儿?马良用他的神笔都为谁画呢?(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假如》这首诗中有一个小姐姐(课件2),她非常想拥有一支像马良那样的神笔。那么,她有了神笔了吗?她会用神笔给谁画?画什么呢?(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假如》。2.通读全文(1)自由轻声地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小姐姐想用神笔给谁画?画什么?(2)教师引读: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谁画?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要给谁画?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  相似文献   

17.
绘画是大多数幼儿喜爱的一项活动,但也有部分幼儿对这种活动兴趣不大,或缺乏自信心,学绘画也许只是其父母的意愿.我认为,对这些幼儿,表扬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及时适度的表扬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他对画画的兴趣,尽管他画得不好,我也会找出一点点优点来表扬他,比如说他有进步,有想象力,很大胆等.正面的引导,会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班上有个小朋友,每次上课都坐着,还不时地去干扰其他的小朋友,让他画画,他说不会画.班主任常批评他,我也拿他没办法.心里想,这样下去不行,总得想出一个好的法子来“征服”这个小家伙.有一天上课,我不小心把磁铁弄到地上,这小家伙居然迅速地跑去捡起来.当时我很高兴,在班上郑重地表扬了他,最后我还摸着他的头说:“如果你能认真画画,等一会老师还会表扬你的.”这一招果然有效,这节课他还真的不错,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下课时我还是表扬了他.至今,这孩子已经有很大进步,他受到的表扬不再是我刻意的,而是很自然的了.班主任老师说:“想不到一句表扬的话真管用.”  相似文献   

18.
雪中芭蕉     
林清玄 《语文新圃》2009,(12):19-20
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相似文献   

19.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20.
一年来,上了几节“下水课”。原以为轻车熟路,问题不大。不料想,学生却提出了不少难题,使我当堂出了“洋相”。如教唐朝诗人王之焕《登鹳雀楼》一诗时,学生提出:“书上画的鹳雀楼只有两层,那怎么能说‘更上一层楼’呢?”教《梅雨潭》一课时,学生们说:“课本上说仙岩有三个瀑布,这一个叫梅雨瀑,那两个叫什么呢?”教《将相和》“完璧归赵”一节时,学生对“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一句竟提出了两条意见:1.书上插图明明是蔺相如双手紧握着“和氏璧”,为什么书上却说是捧着呢?2.书上所画蔺相如根本就没挨柱子,书上说“靠着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