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价值观、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发生了现代转向,这一转向不可避免地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遇诸多困境,如事实认定与价值实践的困境、各个主体间的关系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地位日渐衰微等。正视这些困境,寻求超越的路径就在于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客观真实、满足主体的多元需要、注重道德价值构建等实现对困境的多维治理与现实超越。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社会已进入多元社群共存的文化同构与改造时期,培养既顺应主流文化方向又能平等对待每一种伦理样态的新时代社会建设者是诉诸高校社会道德教化责任的客观要求。对此,"价值多元"的高校角色定位恰逢其时,它不仅符合社会自由开放过程的跨文化心理特征,也代表着高校前进之路必备的道德理性的崛起。文章基于"道德相对主义"理论之于教育发展的可取之处,分析高校"价值多元"角色的合理性,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构建高校承担社会道德教化责任的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3.
多元价值的信息时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纷繁复杂,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之间作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存在着激烈冲突。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提升其道德水平、升华其道德智慧是高校德育工作一项刻不容缓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当代高中生生活于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价值观冲击着他们,高中生经常遇到无法用主流价值观进行合理解释或妥善处理的道德困境。因此,在生活德育中,必须培养高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提升他们面对道德困境时的判断水准。  相似文献   

5.
当代高中生生活于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价值观冲击着他们,高中生经常遇到无法用主流价值观进行合理解释或妥善处理的道德困境。因此,在生活德育中,必须培养高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提升他们面对道德困境时的判断水准。  相似文献   

6.
文化价值多元化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任何社会都有其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青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价值多元的思想困惑和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笔者认为:对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培育青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面向世界并返本开新;必须为核心价值体系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的文化、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及教育手段滞后等困境。因此,部分大学生仍存在诸如信仰危机、道德情感淡漠、利己观念滋生、功利意识膨胀等价值观错位现象,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索出一套有益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新品格教育理论与实践日渐丰富,为转变美国社会道德滑坡、应对美国青少年道德危机做出巨大贡献。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面临着价值多元的思想困惑和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通过比较美国新品格教育得出以下启示:彰显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效性,注重文化育人;强化教育方法的渗透性,拓宽教育渠道;加强教育力量的协调性,形成道德共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德育》2008,(2):38-38
论文题目:冲突与和谐——价值观多元背景下西方德育应对路径评析论文作者:余维武(华东师范大学)指导教师:郑金洲专业方向:教育学原理学位年度:2007年论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为应对价值观多元带来的道德困境而产生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教育理论进行了详尽分析。论文首先指出,在政教分离、信仰自由的西方民主社会中,面对文化与价值观的多元化情势,任何一种合理的道德教育理论都面临着证明自己合法性的问题,即"教谁人的道德""何人之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决定着各种道德教育理论对"道德是什么"的见解。在此分析基础之上,论文将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在文化与价值观多元化时代提出的对策分为三种路径:相对主义路径、普遍主义路径以及试图超越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二元对立的"第三条道路",并对之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具有现实化与个性化取向明显、"偏离"与"吸纳"相映、个人利益需要与道德规范遵循兼顾两难等特点,存在德知与德行不一致矛盾凸显、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取舍偏颇、道德价值取向趋于与利益倒挂等问题。社会大环境纷繁复杂、多元文化渗透冲击、网络空间虚拟无序、高校道德价值观教育成效不佳等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高校加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应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抓好课堂育人主渠道,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发挥道德榜样引领作用,构建"互联网+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学生,从单一取向到多元价值选择教师,从整体评价到关注个体差异课堂,从人文探求到人格教育求学的新篇章即将在新学年开启,一份关于上海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科德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在本刊独家发布。调查对上海中小学师生德育状况给予了描述和分析,不少结果发人深思,希望借此能引起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热切关注。调查报告指出,上海中小学生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其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道德判断上趋于主流,但在道德倾向上则呈现多元的价值倾向;上海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现象。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价值形态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价值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尊重多元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学生,从单一取向到多元价值选择教师,从整体评价到关注个体差异课堂,从人文探求到人格教育求学的新篇章即将在新学年开启,一份关于上海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科德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在本刊独家发布。调查对上海中小学师生德育状况给予了描述和分析,不少结果发人深思,希望借此能引起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热切关注。调查报告指出,上海中小学生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其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道德判断上趋于主流,但在道德倾向上则呈现多元的价值倾向;上海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现象。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价值形态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价值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尊重多元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价值多元的消费文化语境中,高校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学教育也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道德培养、价值取向模糊等问题,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下的文学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经典文艺作品的母题,优秀的文艺作品因其特有的审美娱乐功能决定了它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很多优势。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重大任务,必须从理念、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娄佳  周勇 《高教论坛》2020,(2):5-8,26
友善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三个倡导"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围绕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以友善价值观为切入点开展"友善家园"建设,提出崭新的友善道德培育运行模式与实施策略,形成常态化的教育与实践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高职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其中教师的职责发挥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工具理性的主导下,高职教师职业伦理面临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主体价值的至上性和道德责任的狭隘性等困境。为此,必须突破现代性的理论局限,合理定位高职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创建师生彼此关怀的伦理关系,并在强调道德反思与自明的基础上,实现教师道德责任的内化。  相似文献   

16.
现有德育模式面临着主体性错位、形式上单调和有效性欠缺的现实困境。借鉴西方价值澄清理论中突出大学生道德选择主体地位、注重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以及追求大学生道德选择内在统一的积极因素,寓大学德育实践中追求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和谐、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和谐、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和谐,对指导高校和谐德育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改革正处于自我超越的艰难转变过程中,其中不乏先前抽象的道德教育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粗糙评价体系导致的隐痛,也有多元文化襄抉的价值相对主义和全球化浪潮带来的阵痛。隐痛与阵痛的交相呼应不仅让理应是道德教育直接受益者的大学生频频陷于价值选择的被动境地,同时也大大滞缓了改革的实效性,严峻的现实迫使改革道德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诉求。突破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局的关键则在于两条线索的追溯,即回归道德核心价值的文化线索和大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主体线索。  相似文献   

18.
以价值多元化为背景,对中小学生的道德状况和道德环境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以内涵的指涉对象构建研究框架,以指向自我、指向具体他人、指向抽象他人和社会、指向国家和民族四个维度为基本框架,从道德现状和道德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隐含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受环境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大部分德目上,都比较认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相对传统的价值观而言,他们表现出更明显的时代特色,而道德行为大多与道德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道德判断上倾向于主流,但在道德推理上则呈现多元的价值倾向;同伴群体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社会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也应当顺应这种多元的状况,从崇尚道德权威的传统转变到尊重道德理性的教育,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以使大家共享的价值观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19.
娄先革 《文教资料》2011,(17):117-118
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到来,价值观多元化的问题凸显出来,这对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构建和谐社会,探寻西方多元文化背景下价值观教育的发展轨迹,即经过三个阶段:价值澄清、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等,探讨适合我国当代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坚持多元价值观认同与一元价值观导向相结合;坚持价值自主选择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破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离墙,注重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多元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多元社会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多元现实,形成共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与有效性,凝聚力和整合力,并超越价值绝对主义与价值相对主义的二元对立,必须从理解多元社会着眼思考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