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电解不同浓度的氯化铜溶液的理论电极电位和析出的产物,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验证了电解氯化铜溶液时阴极只析出红棕色单质铜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
电解氯化铜溶液后,如果不将电极取出,则阴极上析出的铜在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消失。究其原因,既有铜与氯化铜溶液的直接反应,也有碳棒与铜形成的原电池反应。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化学(选修)第三章第七节“电解演示实验”,由于使用U型管,阴、阳两极距离较大,实验时存在两点不足:①电解速度很慢,有时电解7~8min都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②现象不明显,学生对实验印象不深。如电解氯化铜溶液,经较长时间电解后,才能在阳极表面生成一些气泡,很少逸出。阴极上的铜只沉积在碳棒末端一小部分面积上。  相似文献   

4.
氯化铜溶液电解后 ,阳极逸出氯气、阴极析出金属铜 ,这些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早为人们所掌握。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发现阴阳两极区溶液的颜色、p H和浓度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 ,学生也不断提出有关问题。为了从理论上解释这些现象 ,给学生较为明确的系统的实验知识 ,我们做了多次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 ,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一、实验1.实验仪器和药品( 1)低压电源 :12 V ,5 A( 2 ) U型管 :40 m L ,石墨电极( 3 ) p H81— A型酸度计( 4 )光电比色计 :5 81— G型( 5 )氯化铜晶体 :分析纯2 .实验装置图如附图所示。附图 电解 Cu C…  相似文献   

5.
“电解”的概念,在不同版本的中专化学教材上,都是采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演示实验引入的.实践证明:1.实验时间太长.使用四节干电池,电压为6V时约需8分钟;2.现象不明显.接通电源3分钟后,阳极碳棒上才出现较多气泡,8分钟后才可使管口上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稍有变色,阴极碳棒上只有底部覆盖少量铜,必须取出碳棒才能使学生看到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6.
借助pH传感器实时测得电解CuCl2溶液过程中两个电极附近溶液pH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发现阴极附近溶液pH>7呈碱性,阳极附近溶液pH<7呈酸性。基于这个发现查阅资料从微观角度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实验过程中,利用阴极析出铜的同时,也有气体析出这一异常现象,开展了趣味实验——在气泡中长大的“铜树”。  相似文献   

7.
1.补充一些演示实验,培养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讲高二电解一课时,教材有电解氯化铜溶液的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弄清电解原理,增加了用初中见过的霍夫曼电解器去电解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结果现象与电解水的相同。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现行教材中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装置进行理性分析,并进行绿色化改进,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9.
1.巧用磁铁做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硫粉和铁粉的反应、铝热反应等实验要用到磁铁。如果在磁铁下隔一张纸靠近反应物质使吸引铁在纸上,移去磁铁,铁就会自然落下,减少了不易清除磁铁上铁屑(粉)的麻烦。2.碳棒附铜无须擦电解氯化铜溶液时,阴极碳棒上析出铜单质附着紧密,难以擦净,影响下次实验,可暂不清除,再实验时只是把电极交换,接通电路,很快铜膜自除干净。3.取苯酚用钢匙苯酚对塑料、牛角药匙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能使之部分变形、变色,若改用钢匙则无此种现象。4.4号胶塞打双孔将4号胶塞大头放在木板上,确定两孔…  相似文献   

10.
电解氯化铜溶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92页电解原理的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电极反应速度太慢,导致6 min后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并且析出红色铜的量很少;二是需要的电压比较高(16 V),如果用于电池的话需要太多;三是氯化铜溶液的体积分数要求比较高(30%),这样体积分数的溶液呈绿色,且颜色比较深,看不清楚实验现象;四是实验会产生有毒的氯气,污染环境,危害师生健康.  相似文献   

11.
1 实验改进目的形象地说明Cu2 和C1-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作定向移动。C1-向阳极移动 ,在阳极上失去电子 ,生成氯气 ,Cu2 向阴极移动 ,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析出铜。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电解氯化铜实验1,2 阴阳极碳棒 3 12 5mL烧杯 4 10 %CuSO4 溶液 5 2 0 %NaCl溶液 6 带孔的固定隔板 7 浸透琼脂的滤纸8 带孔的活动隔板 9 阳极室带孔的塑料盖板3 实验过程a .琼脂隔墙的制作①制琼脂 :0 .5g琼脂用 15mL水泡胀后 ,加热制成溶液 ,再加入 0 .5gKNO3 溶解 ,以增强导电性 ,冷却到粘绸状。②将滤纸…  相似文献   

12.
钟辉生 《化学教学》2012,(12):54-55
利用铜作阳极,石墨为阴极的电解装置,分别对电解硫酸溶液、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各种有争议的现象进行证实与证伪。  相似文献   

13.
1.关于电解氯化铜溶液的PH变化问题,化学界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理论学派认为电解氯化铜溶液后,pH升高。二是实验派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测定,证明电解氯化铜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试回答:(1)电解前氯化铜溶液的pH处于A点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理论派所持的观点的理论依据是;(3)实验派结论是,他们所述实验是通过来准确测定溶液的pH的。该观点的理由是(从化学原理角度加以简述)。2.(1)将铜棒与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铝棒作电池的极,铜棒作极,负极反应为;(2)若将上述电解质溶液换为浓硝酸,则铝棒作电池的极,铜棒…  相似文献   

14.
一、实验原理 以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用铜作阳极,铁作阴极。利用通电不久一段时间内,H~+在铁棒上放电,而阳极铜本身溶解,变成蓝色的水合铜离子,通过蓝色溶液在溶液中阳极区出现,而和阴极区无色溶液形成一明显分界面,可说明放电速度(指单位时间内铜原子的放电数目,即单位时间内产生铜离子数)比离子迁移速度(指单位时间内从阳极区迁移走的铜离子数)大得多。 二、实验操作: 取一U形管,向其中注入3M的硫酸溶液,插入一根铜棒作阳极,一根铁棒作阴极,接在12伏直流电源上,则在阴极(铁棒上)有氢气放出,阳极(铜棒)溶解,开始由于生成的Cu~(2+)较少,  相似文献   

15.
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在电极为活性电极的时候 ,更是难于理解此时阳极发生的氧化反应为什么为阳极材料本身失电子而氧化。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 ,若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则又直接影响到后面精炼铜、电镀知识的学习 ,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用品 :1 2V直流电源、导线、开关、两支石墨电极、两支铜电极、两支U形管、硫化钠溶液。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附图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及解释 :U形管ⅠⅡ阳极 (石墨 )阴极 (石墨 )阳极 (铜 )阴极 …  相似文献   

16.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甚至电离的气体),从而在阴、阳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电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将电能转变为电解产物蕴藏的化学能.电解原理在化工、环保、金属防护等方面有着广泛而且重要的应用.本文就其几种重要的应用介绍如下:一.电镀借电解作用,在金属制件(非金属材料制件经特殊处理后也行)表面上沉积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方法叫电镀.电镀时,将金属制件作阴极,所镀金属或合金作阳极,分别浸入含有镀层成份的电解液中,并通人直流电.如铁上镀铜就是以铁作阴极,铜作阳极,以可溶性钢盐作…  相似文献   

17.
改进了中学化学教材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装置,改进后的装置简单高效、易于收集和检验气体、过程无污染,并能有效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这一改进装置还可运用于中学教材中其他电解实验(如电解水、电解氯化铜溶液等)。  相似文献   

18.
约10g镁条、铝片(未除保护膜)分别与100mL0.2mol?L^-1的CuCl2溶液反应均可得到氢气和铜。前者获得的铜的量和反应速率明显小于后者,最终得到橙黄色悬浊液,而后者最终得到澄清溶液。分析、研究后提出钠、镁、铝、锌等活泼金属与氯化铜等溶液反应的微观作用模型,并以构建的反应模型预测或解释钠、镁、铝等金属与氯化铜、氯化铁等溶液的反应结果,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指出钠、镁、铝等金属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微观上的原因,从而发展模型认知和微观探析等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9.
现行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中,规定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其电解饱和食盐水新增编为学生分组实验。教材中所示电解装置虽然能讲清电解原理,但电解装置存在诸多不足:实验操作费时繁琐,实验装置不稳固;实验效果差;污染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高考化学中电化学知识几乎是每年必考内容,但我们发现有两个电极反应的书写不能很好的解释阴极区与阳极区显酸碱性的原因;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以电解NaCl溶液、CuSO4溶液为例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合适的电极反应书写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