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为了避免由于利益失衡而导致阶层矛盾的激化,党和政府应协调阶层利益关系,通过创新阶级阶层思想理论、增强文化凝聚力促进阶层合作,引导非政府组织在化解阶层矛盾、促进阶层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促成更广泛的阶层合作,社会才能逐步实现公平正义、团结稳定,国家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追求和谐,维护和平。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学者社会阶级阶层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阶级阶层划分和分析是学术界、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与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由阶级和阶层构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正确处理阶级和阶层的关系有何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处理阶级阶层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本文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我国转轨时期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使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从方法论、客观事实、变化原因及其理论和时代意义方面对我国目前的阶级阶层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宋维金 《华章》2007,(11):40
重温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了解到:毛泽东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作了一个大概的分析,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由此联想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分析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也需要首先进行阶层分析.这样才有利于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经济差距明显拉大,原来隐藏在"根本利益一致"背后的各种具体利益的冲突和矛盾逐步暴露出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置于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中去思考,通过增强执政能力,来协调多种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中国的发展,中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作用的质疑.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进行科学的解读,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社会的四大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后,人类就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阶级、阶层。财富占有上的悬殊,带来阶级、阶层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尖锐对立。在我国,不可调和的两大敌对阶级已基本消失。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何必要开展你死我活的斗争?所有的中国人都可能成为共和国的劳动者、建设者,起码也是爱国者。  相似文献   

9.
当前阶级阶层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基础上批判地借鉴吸收了社会学的分层理论,在阶级阶层内涵界定上实现了创新;在新的社会阶层地位作用的认定上实现了创新--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阶级阶层关系判断上进行了创新--新的社会阶层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基于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与当前阶级阶层理论创新相对应,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第一,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当前社会的阶级、阶层和各类利益群体的变化。改革开放了,在某种意义上讲整个利益、利益分配格局,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使得我们国家阶级、阶层、利益群体发生了迅速的分化、变化和新的组合。大量新的从事体力劳动和知识阶层劳动的人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农民阶级的变化也很大,一部分农民成了私人企业主,自由劳动者等,还有一部分涌进城市成了农民工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一批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同的阶层和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利益,由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并采取理性的方式处置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2.
战后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对社团的控制,在政府、社团与民众之间寻求平衡,维持社会稳定。而通过对战后武汉地区三起工会会务纠纷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战后国民政府在协调政府、社团与民众的关系上,缺乏必要的利益协调手段,一方面政府自身的权威合法性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质疑,另一方面其处理方式越来越倾向专制强硬手段回归,从而加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政府、社团与民众三者之间走向失衡的关系发展最终导致了政权的崩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深刻改变着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党的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相关的社会发展理论,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党的防腐拒变能力和党的统一战线四个方面,分析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给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提出有效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密切党同全体社会成员的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带来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社会利益整合机制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妥善解决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从根本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建立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社会部分地区出现了“无直接利益冲突”。这类冲突具有突发性强,多发生在官与民、利益集团之间,演变为直接利益冲突危险性高等特点。这类冲突的产生有思想心理因素和深刻的社会原因。各级政府要采取倡导和谐理念、提高政府公信力、拓宽民意表达渠道等举措化解这类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社会不公平问题加剧,各个阶层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消除各阶层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如果不加控制,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必须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调节,通过建立良性的社会分层结构来促进各阶层之间互惠互利、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文章也探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多是跟随经济发展变化的热点问题提出修订,因此还是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又以此服务于社会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19.
货币理论研究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供给对经济的影响。发达国家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马歇尔、庇古等古典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数量论等。相对货币需求理论而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形成较晚。货币理论自产生就如同财税、贸易等理论一样,具有整体宏观性,因此研究货币理论就要特别注意其政策参数、作用,借鉴其科学成分用于指导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参与者众多的、把矛头指向政府机关及强势群体的无直接利益冲突行为属于集体行为的范畴。"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产生既是以对某些地方政府机关及强势群体的失望为基础条件,又是以对党和国家的信赖为基本前提。社会转型期的大多数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都可以被看作是民众为维护其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不受地方权力和强势群体的侵害,改善行动者在当地具体的生存环境,依靠集体的力量,利用国家权力来维护自己权益所作出的集体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