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中国西部地区未来产业发展当中的重点产业.文化基础是支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源泉,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四大文化基础为西部地区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可能.发挥文化基础作用的关键是增强文化吸引力.通过创意来增强文化基础的吸引力,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从互动发展到融合发展的新道路上实现西部地区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发展的优势在于民族资源富集,文化的地域性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先锋。桂西北作为民族文化资源的富集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文化高地有着天然的有利条件,发掘和依托各种文化资源,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入手,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创新优势转化。文章针对地域性的优势,从艺术学的角度,探讨了挖掘、发展桂西北文化产业的构想以及促进文化经济新增长点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总结它的经验和教训,这不仅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其它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云南有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因此开发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对实现云南经济、文化全面腾飞有着重要意义.该文还探讨了当前我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西部现代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应该采取政府引导下的以市场化开发为主的持续发展模式.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不仅要能够开发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而且要善于利用现代文化资源,不仅要学会开发本区域的各种现代文化资源,还要善于利用全国各地的现代文化资源.通过强化现代文化产业在西部文化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实现西部现代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整合西部的现代文化产业,提高西部现代文化资源的利用能力,进而实现西部现代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既有文化资源丰富、产业经济增长点多等优势,也有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人才缺乏且利用效率较低的劣势;既面临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文化市场的强烈需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的机遇,也面对优势的转化效果、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等挑战。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应围绕内容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竞-合关系中完成优势的转化,文化资源整合方式“文化”化。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是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民族文化产业应成为西部开发中的优先领域。本文分析了文化产业在当代的发展趋势,论述了西部开发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西部民族文化产业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云南文化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支柱产业,服务于云南社会、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结合当前实际揭示与认识云南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是今后发展的基点,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产业与文化生态、文化产品、区域经济等诸多关系是未来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更是开拓空间所在。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普遍存在设置时间短、专业知名度低、总体规模小、办学经验缺乏等问题。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发展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基于区域特点的特色学科定位,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亟需的文化产业应用人才;依托当地文化企事业单位资源,通过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重模式;整合东西部高校的优势资源,以"协同创新"为契机,探索和构建东中部与西部高校间文化产业管理学科深度合作互动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内江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千文化产业是内江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促进内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产业为视角,在挖掘大千文化资源基础上,提出内江大千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并对其进行探究和分析,旨在依托大千资源优势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内江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最终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道路,实现"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1.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构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不论是从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戏剧发生学、舞蹈发生学甚至民族民间文学的角度来考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保护和抢救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型产业,关联性大,带动性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带的构建,能增强文化合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三市(州)通过大湘西旅游文化带由“单干”变成“合股”,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速度和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是地域文化时代精神演变的结果,它包含着空间和时间演变的双重因素,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会受到来自自然环境、时代变迁、种族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云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离不开孕育它的独特地理环境。云南文化区域在区位上的边缘性特征蕴涵着朝主流发展的时代机缘,地理空间的相对封闭独立和温和舒适的气候所形成的民间文化原生态愉悦风格包含着现代文化的原创因子,多样性的民族分布促进了文化生态丰富性的形成。根源于地理环境因素的云南文化民间原生态理念的形成及其在当代地理情势中的进一步提高与转化,是本课题人类学艺术地理考察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地全面展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当前国家、省、市、县大力挖掘、保护与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良好机遇下,民间传统艺术的价值功能愈发凸显。由此以云南镇雄端公戏为例,通过对端公戏的分析介绍,揭示其深厚的民俗历史,挖掘其内在的文化意蕴,审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以维护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总体上以少数民族/族群文化为资源基础,在总体结构形态上,从外部区别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和我国先发展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态,是源自于前现代文化和返璞归真的文化消费心理双重推拉作用形成的.内部结构形态分类,大致与西南民族走廊在空间上表现出一致性,可以作为西南民族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发展模式”分类基础,是西南民族文化产业基本结构形态框架.不能以行政区划和民族/族群进行简单替代,而要考虑民族文化产业布局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文化资源禀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是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网络化背景下得以发展,并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发生深刻重构。一方面加速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失,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是深刻的文化再构过程,其现状是:民族文化事业供给公益性文化产品,民族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地方政府政策决定民族文化产业的基本格局,多维视角引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民族文化企业生存发展空间逐渐壮大,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创造、积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原生动力。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民间文化造成了冲击和排挤。因此,必须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以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与活力。通过对现有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必须要整合各方力量,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各级各类学校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民族认同和社会需要为目标。构建政府主导、家庭启蒙、中小学灌输、高校教育提升、社会接纳五位一体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支系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彝族歌谣颇具特色,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从歌谣语言的各个层面可以窥见各种文化特质。本文选取了云南禄劝、武定境内广为流传的彝族纳苏支系的民间歌谣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象,试从彝族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特质等方面来探析彝族歌谣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都不同程度的积淀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而且,对于本民族的形成、迁徙、居住环境、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因此每种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它深远的文化背景。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自然环境、民族特征、宗教信仰共同影响与作用的结果。而他的发展则是历史发展和人类对其加工创造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栗涛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4):115-116
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多属"静态保护"范畴.要真正、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还需要从其活元素的"动态保护"方面着力,即让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进入课堂,从基础教育开始,对孩子们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乡土教育,乃是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不可或缺的任务,让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走进课堂,则是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性任务必然...  相似文献   

20.
百色壮族有自己独特的山歌,其种类繁多,兼具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是极具特色的区域民族文化。这些内容广泛﹑意境深邃﹑创作手法高妙和形式各样的山歌成了百色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创造性地进行现代化转换,使之为民族文明的传承﹑为区域民族文化的重构﹑为先进文化的建设以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等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