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103-105
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用MySQL构建后台数据库,JSP进行前台网页编程,CSS+DIV实现网站页面的布局,Java进行后台管理编程。该平台采用Web Service单点登录技术,通过校园信息门户入口统一认证、管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避免各子系统重复注册和认证;实现了资源和数据库共享,方便学生进行交互式3D仿真实验项目操作、师生互动交流和实验教学考核。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GUI和Simulink设计了一个直流调速系统虚拟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10个子实验系统。以单闭环有静差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为例,介绍了搭建直流调速系统仿真模型的过程。通过编写M文件,实现仿真模型查看、参数设置、仿真结果显示、重要信息提示等功能。该虚拟实验平台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动态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125-129
基于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开展了云计算技术实验课程的建设工作,完成了从传统实验教学平台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迁移。目前开设了包括虚拟化技术、集群技术和Hadoop平台3方面共12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并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实验实际用时有所减少、实验效率有很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地点不再集中在软件实验室,而且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能)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整体建设思路。依托真实的多功能制冷空调性能综合实验系统,设计并开发了同时具备线上及线下两种运行模式的制冷空调设备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全面论述了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作用与运行机制,实现了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经实践验证,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不仅有效解决了学生数量众多与实验系统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还可将环能专业的多门课程进行融合,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学的效果及效率。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组成复杂,搭载于飞机、卫星等运动平台上才可实现数据获取,难以开展基于SAR雷达实物的实验教学。为解决此问题,设计并搭建了SAR高分辨率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系统设计技术、实验设计技术、数据采集过程、信号处理技术、图像评估技术等SAR实验的完整流程进行了高展示度、高保真度、高交互性的计算机模拟。一方面,该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SAR设计、工作和应用的流程,巩固相关课程基础知识,激发学习雷达信号处理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该仿真平台已成功应用于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对培养新工科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合混凝土材料性能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Unity3D技术开发了材料测试系统(MTS)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与实际混凝土性能实验密切结合,其中演示模式提供了5个实验的标准操作流程视频;操作模式可以互动实现MTS的主要操作步骤、参数修改和结果输出等功能。虚拟仿真3D沉浸式操作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利式操作模式可降低训练成本,交互操作模式可促进老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这对强化学生对实验操作流程的记忆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模式手段单一、教学资源不足、大型综合实验成功率低、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机能实验教学,设计开发了血管收缩效能测定和评价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该中英文双语版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可突破时空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实体实验无法大规模开展的医学机能实验内容,验证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分析实验数据结果,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该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手段,虚拟实验已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电动机拖动系统虚拟实验时,针对Multisim软件存在的不足和教学实验要求,搭建了电动机模型和多种负载模型。详细论述了基于Multisim的电动机拖动系统仿真模型的设计方法与封装步骤,针对Multisim仿真不收敛的情况,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列举了该仿真模型在虚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总结了在电动机及拖动基础课程中使用上述电动机拖动系统虚拟仿真模型的特色与优势。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该模型的虚拟实验可与实验室实验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帮助学生提升实验技能,开阔学生视野,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开发了控制类多学科融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将虚拟仿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网络构建、机器人控制和智能制造等实践教学中。在该系统下构建了过程控制系统虚拟实验、DCS网络虚拟实验以及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等实验内容,构建了统一的管理与共享平台。该系统覆盖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等自动化核心课程,涉及控制网络、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前沿,为新工科背景下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植物学虚拟实验平台结合了虚拟显微镜系统、植物识别系统、植物学数字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4个功能模块,系统地整合了植物组织解剖、植物类群分类两部分实验教学资源。平台首次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应用于植物组织结构观察和植物分类识别鉴定的实验教学,各教学资源既相互独立、自成一体,又能贯穿植物学实验技术的整个过程,可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灵活组合,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需求。通过该平台的应用,不仅扩充了教学信息容量,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动了植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具体探讨了虚拟实验平台的构建思路,实现模式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课程结合可以实现高校实验实训教学的网络虚拟化,不但实现实验课程的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介绍了实验课程中虚拟实验的发展现状、种类、特点以及模拟过程,讨论了网络虚拟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改进虚拟实验室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牛腾 《成才之路》2020,(3):68-69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单纯进行口头讲解,然后完成一些基本的实验,导致学生不能彻底掌握实验的过程,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文章主要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指出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应用在虚拟仿真实验中是高校教学的一种创新形式。通过汇总分析现有的基于BIM技术的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将BIM技术与其他绘图或建模技术进行对比,探讨了BIM技术在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得出BIM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更加适用于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于BIM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将逐步融入课程体系,结合多种新技术打造沉浸式的教学场景,并在教学中体现多维度信息。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为开发虚拟实验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以基因工程"植物DNA抽提虚拟实验"开发为例,详细介绍虚拟实验开发与实现的基本思路及设计原则,以期对其他课程探索开发虚拟实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虚拟实验室建设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数字化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材料虚拟实验室建设,一方面可以作为当前实验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另一方面也为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有效途径。材料虚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表明,虚拟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EON软件的虚拟实验系统。虚拟实验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方面的重要应用,EON Studio是模块化多用途的三维交互式仿真软件开发工具。提出了实现虚拟实验系统的具体方案及技术路线,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和交互式虚拟现实设计软件——EON Studio,构建了虚拟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模块,完成了"激光内雕机"这个虚拟实验系统的各构件的交互和整体的集成。  相似文献   

17.
研制具有实验现场感受和接近真实动物实验效果的实景高仿真实验,并建立学生自主实验平台。用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拍摄实验现场、仪器设备、实验操作、实验对象运动并制作成与实验现场一致的仿真实验场景、实验操作和实验对象动画,采用真实的实验数据作为仿真实验数据,用VB合成场景和数据。研制成与动物实验的步骤(除手术、标本制备外)、实验处理、对象反应、仪器、数据测量分析完全相同的33项实景高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18.
由于物探仪器价位普遍昂贵,受教育经费的限制,相关专业难以做到配备与学生人数相适应的仪器,因此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和实习需求。这一状况不仅影响教学,而且还影响了学生对仪器的操控能力,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运用虚拟技术和计算机编程,完成了物探仪器仿真模拟操作训练软件系统。该软件具有逼真的界面和实验过程,试验的可操作性强,实现了可视化的实时交互,可以脱离物探仪器实体进行仪器的操作训练。这一研究为虚拟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地质教学领域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