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中学生物学》2009,25(7):61-62
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借助生物新课程资源,对高中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情感等科学素养进行培养的具体方法进行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对周围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着热情,但在农村,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教学资源利用和开发不够,往往导致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较少。在农村小学,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高效开展各类科学探究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从而保证科学教育能够凌驾于公式与符号之上,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现阶段,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很少融入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不利于高中高中生的科学潜力的挖掘。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关于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素养的培养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够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提高每个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教师引导,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培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科学素材,加强科学方法训练,渗透生物学科前沿知识,并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特殊作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美国《2061计划》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都明确地把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作为国家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我国近十几年来也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 ,但是对科学教育目标的理解 ,始终局限在培养有用的科学人才上 ,以至于培养科学人才的基础不广泛 ,培养的人才有限 ,而整个国民的科学素养偏低 ,大大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发展。无论如何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专门的科学人才 ,但每个人通过一定的教育 ,都可以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内涵之一 ,把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确定在科学精神的培养上 ,不仅能促进大众…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约70%的学生在农村,农村学生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从了解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出发,采用无记名方式,向来自江西省九江、抚州、萍乡等六地的130多所农村学校的200位正在任教或曾任教小学科学的教师和十所学校的200位小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7.
正初中科学课程的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提出合理的假设、科学地设计实验是实验教学的灵魂所在。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实验,引领学生领悟教材实验的精髓,提炼实验中的科学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自主走向实验设计,有利于  相似文献   

8.
高考新政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新政前后高中生的科学教育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导致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被强化还是被弱化?这些问题亟须探讨。研究建构科学素养理论框架,编制高信度效度的高中生科学素养测试卷,结合访谈,采用纵向调查设计,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三个维度调查北京市和山东省一流、较好、一般三层次高中参加老高考的2016级和参加新高考的2017级学生。研究发现:与新政前相比,高考新政后两省市高中生科学素养整体水平下降,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下降最为明显,此系两省市新老高考方案对科学科目要求差别较大造成;不同层次高中科学素养变化程度不同,一流层次学校高中生变化较小,一般层次学校下降幅度较大,此系不同层次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及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异造成;新政带来的积极变化是男女生选考文理科的界限被打破,科学素养差距显著缩小,但所付出的代价是男生比女生科学素养降低幅度更大,其原因并非女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致;随着两省市首批考生新高考的结束,“选科博弈”或将加剧,上海市和浙江省遇到的困境或许会重现,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可能被进一步弱化。据此,研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小兰 《高考(理化生)》2013,(12):120-121,129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培养高中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意义,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性,研究如何提高高中化学科学素养的有效教学,努力追求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陈爱娟 《中学理科》2008,(5):131-132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激增,科学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强盛.科学课程教育提出要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是基于人本能又高于人本能的探究,是通过学习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实质,经过科学训练而发展起来的理解科学、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究。科学探究教学,要以学习科学知识、领悟科学观念为核心,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谢忠良 《物理教师》2009,30(9):64-64,F0003
1 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强大.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培养多方面的科技能力诸如观察和实验能力、归纳和演绎能力、类比和推理能力、查阅资料和使用工具能力等,而核心是科学创新思想和科学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张国超 《教师》2010,(3):41-42
在科学技术的产物触目皆是的今天,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需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每一位科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服务社会,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物理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科学和技术领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科学的基本特质。物理学科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发展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研究》2015,(5):66-72
本文主要从公众科学素养的视角来研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公众科学素养是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础,提升农村地区公众科学素养是关键,这对农村教育、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角度来看,完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转变科学知识结构和性质来完善其专业知识,用科学方法和过程来提升其专业能力,并通过培育科学品质来重塑其专业理念与师德。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高中生物科学史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挖掘并利用生物科学史资源,切实提高每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涂培坤 《陕西教育》2010,(10):31-31
科学素养是指“每个人所应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小学科技教育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徐筱改 《考试周刊》2011,(40):202-203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农村学校教学资源较为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科学学科得不到学校和家庭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根本不开设课程,有的学校即便开设,也被师生同认为是"副科",有语文、数学老师"捎带"凑合。这样,科学学科的教育目标得不到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把科学教育的目标牢牢锁定在“科学素养”这个主题上时,化学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作为突破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中科学教育所提出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理念。一、科学素养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审视当前科技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正在“渗入每个人的每一个毛孔之中”。于是,科学素养成为现代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1.科学素养的内涵。从20个世纪50年代起就有了科学素养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众说纷纭。因为科学素养是历史…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对周围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着热情,但在农村,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教学资源利用和开发不够,往往导致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较少。在农村小学,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