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无论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离开了创新,就不可能振兴、繁荣、进步,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推动力量。人类的发展充满着新旧交替的历史演变,导致历史新旧之间交替的关键就是人的创新。尤其在今天这个“基于知识”的经济时代,创新的重要性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突显。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源泉、先导,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关键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学习对象的生态设计——促进知识共享与创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习对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由最初的降低资源开发成本,到现在的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促进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对学习对象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开放、灵活的分布式学习环境下,本文从如何转变对学习对象的观念,如何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促进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尝试提出学习对象生态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4.
知识创新是人类和一个民族生存延续、发展提高的根本动力。从社会发展历史来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需要创新,人类的文明进步也需要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程度,主要就是因为人类有着旺盛的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从另一方面说,知识创新又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虽历久而弥新。要不断地完成这一常做常新的课题,创新教育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知识与知识创新 什么是知识?目前,我国学界普遍认为知识是人们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必然要经过一个改革创新的历程,而这个改革创新的历程其出发点、关注点、归宿点则是,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发展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因为尊重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就是尊重我们的教育,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已显端倪的今天,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在知识信息的掌握者.创造者必将成为经济建设生力军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必将聚焦到教育上来。然而,我国教育真正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相适应,必然要经过一个改革创新的历程,而这个改革创新的历程其出发点、关注点,归宿点则是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发展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书馆走过了一个从“以书为本”的古代藏书楼,到“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现代图书馆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我国图书馆在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及满足读者需求的层次上,“以人为本”的倾向逐渐突显,在演变过程中走向了它服务于“人”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7.
远程开放教育:实施终身教育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发展、形成,这就是“知识经济”。所谓“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基础之上的,是相对工业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经济形式。一般认为,知识经济第一特征就是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直接资源。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由于知识的老化加速,必须实施“终身教育”。有项调查统计表明,一个人到大学毕业时受到教育所学知识,仅仅占到人整个生命历程中所需用知识的百分之十,其他有百分之九十的知识要依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学习获得。  相似文献   

8.
数学探究性问题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始发于问题.从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来看,探究性学习是围绕问题(学习任务)而展开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就是“问题导向式学习”,问题的设计就成为探究性教学的关键,笔者就此谈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主体性学习方式已成为此次课改的主要关注点。这一学习方式的建立和形成既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它迫使教师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等。这种多元化转变过程介入了对一些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这无疑需要教师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勇敢地、自觉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这个自我教育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实现教学方式对学习方式的适应的历程.也是一个实现教师角色对新型师生关系的适应过程。因此。主体性学习方式的建立和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应作为教师进行自我教育的目标和参照。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为其研究对象,学习历史应该从了解具体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入手,然后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概括、比较、综合、得出结论,上升为理论,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从逻辑思维的过程和形式来看,上述过程也就是运用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法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按照上述基本方法,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如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1.
石梅  田伏虎  高阳 《教育与职业》2006,(33):172-173
知识是人类个体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是一个不断继承知识、创新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连续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了知识的这种联系,是在传统学科式学习的基础上拓宽和加深知识学习的一种学习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整体上降低历史课程的难度,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进行自己的探索。《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对“过程与方法”做了这样的阐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即历史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超越这个过程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经开始从学问性知识向体验性知识转移,课程观念已从稳定的、封闭的、知识的载体向学习的历程、发展的共同体、文化的再生体转变。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成为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它的产生不是突发的、全新的,也不是简单的回归和复兴,而是教育课程思想的历史积淀和重大发展。但是,现在很多地方的综合课还处于表面,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导致这样的原因大概有如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程标准有关过程的论述指出“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对这段话,我的理解是,过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既然如此,过程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周明强 《中学理科》2008,(3):104-105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成为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由理论走向实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与终生学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将步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如果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教育和学习就是名副其实的发动机。因为无论何种类型的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学习。外在于人的知识和信息并不能形成生产力,知识和信息必须为人所掌握和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知识社会里”,对于任何一个人、组织、企业和国家,“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竟争成败的关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终生学习时代,学…  相似文献   

17.
郭燕梅 《教师》2012,(13):77-77
小学阶段是学写作文最关键的起步阶段,习作就是初学作文,把自己想说的话用字、词表达出来,这个表达的过程就是作文的过程。学生从不会写到逐步会写,从不通顺到慢慢流利,从简短到逐渐详细,从朴实无华到稍微有点文采,都需要有一个不断练习、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生在事实材料基础上进行选择、提炼,结合已经掌握的词汇、语法,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通过分段、布局、谋篇,把所要写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个表达创新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习作创新"。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关键在教育。终身教育泛指对每个社会成员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教育,它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永久性活动。也就是有目的不断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培养人的品德,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序言中深刻指出:“学习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读书,勤思考的习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前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扬弃旧义,探索新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这样…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巨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大大制约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的教是呈现式的.是知识的再现.是封闭式的;学生的学则是被动的接受.缺乏创新.是非能动性的。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一门科学.“人”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人的这两个特性是需要后天逐步培养的.培养的关键就是一个方法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20.
李茂华 《中学理科》2006,(12):79-79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走向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发前人之未发”,但对中学生而言,“发自己之未发”就应认为他有所创新.中学生的创新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想像,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的学习活动.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教师应加快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