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变迁要求法律文化变迁,小康社会应是法治社会,没有法治就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要建设法治社会不仅要健全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必须适应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法律观念转变和法律理论的创新,建立法治主义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公民的内在信仰。为此,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伦理建设;在法律伦理价值观中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法治理念,更要彰显中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伦理价值观,真正做到立法为民、司法为民和执法为民;最后,要加强社会成员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是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根据中国现实,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形成当代中国的法治观念,以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李桂红 《天中学刊》2004,19(6):29-31
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现代的法治社会,不仅需要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还需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5.
公民法治观念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依法治国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就成为公民法治观念培育的先导。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史课程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系统讲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规范和司法实践。对于当代而言,其内容已是过去式,但从过去式的法律制度中汲取合理元素服务于当代法治建设,并对学生进行法律文化自信教育,是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中国古代法制中德法融合、严明吏治、契约自治、司法原情等理念和实践的历史价值,不仅能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能坚定学生的法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客观要求下的目的性建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就是要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价值精神灌注于法治建设之中,使法治建设赋有中国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最具有中国智慧的道德文化注入法治体系,将道德权威转化为法律权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具有中国文化元素和道德基础。通过对融入关系的理解及融入的范围、融入与转化、融入方式的探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法治建设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观念是实现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受传统法律文化和社会法治环境的影响以及高校法治教育局限性的制约,大学生法治观念总体上比较淡薄。本文探讨了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培育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和优化社会法治环境等对策,以期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要注重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法治观念坚持法律至上。目前,影响人们法治观念形成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旧的法律观念的存在、立法的膨胀与司法体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的结合。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将法治观念的培养同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强化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消融国家优位的理念,树立社会优位的理念,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普法教育,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0.
从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们一直在践行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诺言,建设法治国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律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坚实基础,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思维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广大民众的法律思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琳 《钦州学院学报》2012,27(4):117-120
从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们一直在践行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诺言,建设法治国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律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坚实基础,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思维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广大民众的法律思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明法治环境是指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行为和法制制度等法治因素的总和。文明法治环境由文明法治的思想观念体系、行为模式体系和制度结构体系构成。创建文明法治环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中焕发公民意识,完善和宣传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开展小区文化建设,去掉不良的法律观念;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切实制约公共权力,尊重私人自治,坚持司法独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要在执政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建立起科学的协调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现实依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价值追求。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国情,科学借鉴国外有关法律体系建构的经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目标:"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指出:"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它强调:"‘法治意识’体现当代中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  相似文献   

15.
法治建设一直是加强、创新我国社会管理的基础制度的根本保证。因此,依法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和谐稳定,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指导,是我国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笔者基于民主法治视角,探讨如何创建社会管理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方能行稳致远。儒家法律思想作为传统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法律原则,不仅影响着当时中国的立法、行政和司法,而且波及东亚和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从儒家思想的人文理念出发对儒家法律思想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文章认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把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结合起来,植根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粹,由此推动中华优秀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法律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修全 《天中学刊》2006,21(3):33-37
江泽民法律思想是在汲取和创新西方优秀法律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法律思想,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是江泽民法律思想的根本原则,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江泽民法律思想的核心,德法并治,以德治促进法治是江泽民法律思想的重要特色。江泽民法律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得重大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这是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高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精辟概括,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法律上层建筑的基本要求,是法治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是对中国法律文化优秀遗产的继承,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对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一、深化立法制度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经济立法不太健全,如市场主体经济行为法律规范、市场秩序与市场竞争法律规范、就业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一个国家要进行现代法治建设应根据本国国情将外来法与本土法结合起来,以本土法为基础对其进行分析、扬弃和改革。目前,我国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应将传统法律文化作为我国实现法治的根基。引进、借鉴外国法律制度,不断总结完善我国的经验,特别是西方法的主体意识、权利本位和尊重人权等方面,正是我国法律文化应该充实和改革的方面。同时。在移植外国法律制度时还应注重其理念的研究,否则就不能深刻领会该制度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