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正>教育应当是什么?中外教育家都有自己的"语录"。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雅斯贝尔斯则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相似文献   

2.
父母是什么     
父母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人人皆知。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又大多会加入到为人父母的行列中去。谁都明白父母是什么。但要较真起来,似乎又都说不清,说不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有人说,父母是儿女之本。因为没有父母,便没有儿女。有人说,父母是儿女的抚养人。因为儿女是靠父母抚养大的,儿女的冷暖饥  相似文献   

3.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各具特点。小豆豆的童年,一开始并不是那么美好。极具"特色"的小豆豆不能被普通的老师所接受,因为她实在太顽皮了。因此,她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被学校劝退了。小豆豆虽然是"特别"了点儿,但是她非常幸运,因为她有一个非常爱她的母亲。母亲把她  相似文献   

4.
任峰 《下一代》2014,(2):10-10
正有这样一个"肓人点灯"的故事:禅师见盲人打着灯笼,不解,询问缘由。肓人说:我听说天黑以后,世人都跟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所以我才点上灯为他们照亮道路。禅师说: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很有善心。肓人说:其实我是为自己点灯的,因为点了灯,在黑夜里别人才能看见我,不会撞到我,还会搀扶我、照顾我。禅师大悟:为别人就是为自己。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更多的爱和尊重,却很少有人考虑,在"得到"之前,自己付出了什么。就像很多人时常抱怨生活坎坷、世态炎凉,可每当别人走过来请求帮助时,  相似文献   

5.
【文题展示】著名作家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中说:对于父母来说,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是啊,"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个性和天赋。也正因为世界上有无数个独一无二的"我",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亲爱的同学们,你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喂,你许了什么愿?""不能说,说出来就不灵了。"一项心理学实验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格威特曾经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让所有的被试者写下一个小目标,然后将他们分为两组。接着,他要求其中一组被试向屋内其他人宣告自己的目标,另一组被试则保持沉默。之后,每个人都有45分钟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被告知,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放弃。  相似文献   

7.
<正>苏轼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李氏山房藏书记》)这是说,要使自己成为孔夫子那样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做学问必须从读书开始。因为,读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规划一个人的人生。童年是一个人读书、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阶段。这时,在他幼小心灵深处,常会情不自禁地、不断地向外部世界发出一个个"这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充满好奇的问号。而"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由谁、用什么将他引进  相似文献   

8.
【正】我相信每个辅导员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虽然常常忙得一塌糊涂,却又会因为自己的工作使学生受益而幸福不已。上岗前,我一直在想,辅导员会是什么样子?是一副老练解惑的样子,还是一副领着"小孩"玩的孩子王模样?现在,我想说,辅导员应该是成熟稳重的,因为自己比学生们多了些岁月的洗礼;辅导员应该是追忆过往的,因为自己也曾走过大学的...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是远大的,幸福的,美好的。作为一名教师,每每看着家长因为孩子没有好习惯学习落后而苦恼时,每每听着同事们抱怨因为学生行为习惯不好导致这样或是那样的意外频频发生而头疼时,我就会暗下决心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之去努力,去奋斗。一、寻找根源,形成共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  相似文献   

11.
我是什么     
程昌明 《教育文汇》2008,(10):54-54
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鬼,那就是我要比你强。 我要说,也不尽然。 因为,我是什么,我自知。 我是一粒稻谷,知道自己的渺小;  相似文献   

12.
<正>微言语"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都不是。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微言语不要忘掉别人生气时说的话,因为往往那才是真相;不要记恨说这话的人,因为这是他用另一种方式让你看清楚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仕国际交往中,中国人信仰什么,常常引起外国人好奇。因为,世界上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据统计约占全部人口的84%。确实,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因此有外国人经常问,既然没信仰,那你生活有什么准则?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位资深的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对我说,载于旧约的"黄金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是最重要的信仰。我说,中国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直是中国人的信条。那位神学家说,这和我们的"黄金律"很相近,的确  相似文献   

14.
买!     
许骥 《大学生》2013,(5):72-72
正你常做梦吗?我几乎每天都做梦。这样不好,说明睡眠质量差。人有时会总做同一个梦,但是不同的人是不会做相同梦的。所谓"梦想"者,和梦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在我看来,只有不一样的梦想,才能称之为梦想。那么,如果人人梦想皆一样,又叫什么呢?我喜欢跟上点年纪的人聊天,因为我喜欢经历丰富的人。我问内地的前辈年轻时的梦想是什么?他说,那时候他在农村上山下乡,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考上大学,回到城里去。结果,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问一位台湾前辈年轻时的梦想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很怕被人问到现在学的是什么专业,因为一旦回答"新闻学",别人就会立刻问道:"新闻学还有研究生?你们学的什么呀?新闻有什么好研究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倒不是因为我不知道我自己学的是什么,研究的是什么,而是我觉得对一个外行人讲述这个专业性质的问题实在是一件很费神费力的事情。于是每每有人问到这类问题时,我总是用"一个专业有一个专业的特点,这个很复杂,你不明白是很正常的,毕竟你不是学这个的"来敷衍了事。然而,闲下来以后,自己仔细想想觉得有必要向非新闻专业的人们说些什么,也正好与  相似文献   

16.
<正>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吧?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里提到:"平淡是真,宁静是福。"这或许就是叔本华对幸福的理解和诠释吧?有人说,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在我看来,他的骨子里也有积极乐观的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应该说"不迁怒"是每个人都要努力达到的修养,但是古代的闺中怨妇、天涯游子、谪居诗人、悲情离人是管不住自  相似文献   

18.
私人阅读     
<正>职业书评人杨小洲,曾说过这样的话:"阅读,本是私人的事,读什么书或怎样读,皆由自己随心所欲,旁人无从干涉或作出决定。"这句话,很是点中了"私人阅读"的某些特性。其关键是"由自己随心所欲",其落脚点,则在"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上。每个人的学识修养不同,职业身份不同,爱好兴趣不同,读书的选择,自然也就不同。但为了专业和研究而阅读,恐怕就谈不上"私人阅读",因为它缺乏自由的  相似文献   

19.
合作     
<正>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有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有些人却把它变成了地狱?关键在于,下地狱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而上天堂的人都会相互帮助。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这里有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上去都是一脸饿相,瘦骨嶙峋。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嘴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  相似文献   

20.
邓晓燕 《班主任》2014,(8):17-18
正今天,又是小朋友集体过生日的日子。放学后,本月生日的孩子拿着大家精心制作的生日纪念册,一边走一边津津有味地翻阅着。小伟的妈妈来接小伟,听说是老师发的纪念册,便问他有没有谢谢老师,不料,小伟轻描淡写地说:"每个小朋友都有的。"这番对话刚好被不远处的我听到了,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难道因为每个人都有纪念册,自己享受到的这份爱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吗?第二天晨会,我请拿到生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