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从语言学角度就英汉名词转动词( 以下简称名转动) 的词语现象的异同, 从历时与共时方面作了比较和分析。并用实例和汉语形态结构特点说明汉语作为孤立分析语言名词转动词不限于单音节词, 而英语在名转动时仍保留其语言中的屈折成分。  相似文献   

2.
名转动词化模式指名词转用为动词后的语义结构中所体现的主要语义常项所形成的模式。基于事件框架理论对英汉名转动词化模式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1)英语主要存在7种名转动词化模式,汉语则有12种;(2)"动作+工具"是英汉最普遍的名转动词化模式,除此之外,英汉还共享6种名转动词化模式,但在这些共享名转动词化模式中,除了"动作+受事"和"动作+经历者"外,英语中的比率都明显高于汉语;(3)英汉名转动主要词化模式类型存在差异性,英汉相同名转动词化模式下的母名词PN存在不对称性以及汉语名转动词化模式类型较之英语更丰富。  相似文献   

3.
周领顺 《天中学刊》2005,20(6):72-74
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透明义(透明语义合成)名转动词句进行语用推理与语义分析可知,含名转动词的名转动词句可以通过一步N→V转类法或多步N→V转类法实现对名转动词句语义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尽管英汉语分发不同的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但作为词汇转类现象的名转动词,在二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本通过对芟汉名转动词的来源,语义结构、修辞特色,使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对照和分析,以此寻找英充名转动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英语名转动词产生的动因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转动词的使用在英语中十分常见,值得研究。从语言的经济原则、修辞需要、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词汇空缺的填补这四个方面对英语名转动词产生的动因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文秀芬 《考试周刊》2008,(22):119-120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就是意象的形成过程,它来自于认知者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认知者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会因为不同的交际意图而有所差异:选用不同的图形和背景.本文认为:在同一事件范畴内对图形和背景的不同选择是英汉名转动词的理据.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动物名词都可以转化为动词使用。本文借助动物名词这个语义场,通过对动物名词在英汉两种语言名转动现象的对比研究,发现英语动物名词名转动表现出较汉语同类更大的广泛性,而且从汉语的动物名词名转动来看,大部分集中在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诸多差异,在翻译时常常会采用词类转换的方法。英译汉中的名转动就是其中之一。在笔者构建的微型语料库基础上对该现象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和分析,归纳了常发生名转动的名词类型,探究不同题材中名转动的使用情况。常发生名转动的名词大致有六类,并且在不同题材中该六类名词会因题材风格、受众特点等因素产生不同的分布。使用名转动的方法可准确传达原文意义,使译文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9.
电风扇     
目的:练习走和跑的动作,培养平衡能力。玩法:10~12名幼儿手拉手围成圈为“扇罩”,再请3名幼儿在圈中扮“扇叶”,左手相握,右手伸直。老师说:“天气真热,快开风扇。”于是“扇罩”顺时针转动,“扇叶”逆时针转动,边转边念儿歌: 电风扇,转呀转,天热有它就不怕。转呀转,快快转,风儿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颜色词,这些颜色词可分为基本颜色词、实物颜色词和复合颜色词。在英汉互译时,对各种不同颜色词要作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中的定位动词在不同的句法构式中都可分别表达动态和静态含义。对英语定位动词的研究认为,此类动词的动作义由状态义转化而来;而传统汉语研究则认为这类动词的状态义是在静态存在句的构式作用下由动作义延伸而来的。然而对汉语定位动词出现的句法结构、表达的事件类型及其内晨语义特点的分析表明汉语定位动词的动作义也是由状态义转化而来的——从而为定位动词可以同时表达动态和静态场景的特殊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的“-につぃて”“-にぉぃて”“-につれて”“-にしたがつて”等由动词转换而来的表达形式.通常被称为“复合辞”“复合助词”“后置词”等。该文选择“复合助词”的说法,考察源自动词的这一表达形式的语法化情况。主要参考汉语中相关介词方面的研究,分析日语动词语法化的诱因、前提条件,考察动词语法化的复合助词与原动词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意义用法方面,复合助词与汉语的介词基本呈对应的情况,但在词义范围和细节表达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对于汉语的动介兼类词的概念,日语中也有必要对兼具复合助词功能的动词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3.
韦达 《河池学院学报》2003,23(1):97-100
汉语和壮语的实词都有活用现象 ,本文具体介绍它们在名词用如动词和量词、动词用如名词和量词、形容词用如名词和动词等三个方面的共同之处 ,为的是使读者特别是学生能够通过对照、比较来加速掌握这种现象 ,摆脱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困扰。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遮蔽启动实验探讨了中国学习者对英语规则和不规则动词的加工。结果表明,被试对高频动词的判断准确率高于低频动词,判断速度快于低频动词;规则假词不具有音系相似性效应,而不规则假词具有;低频规则动词和规则假词分解加工,不规则词和高频规则动词的加工不存在分解;规则度没有显著影响被试对英语规则和不规则动词的加工。被试利用记忆系统加工不规则词和高频规则动词,利用计算系统加工低频规则词和规则假词,符合双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笑”类动词。文章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了英汉“笑”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核心语义成分决定这些动词的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成分用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英汉“笑”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上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这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可概括为“动作 方式 (情态) 原因(目的)”,但具体词语的词化模式存在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连动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谓语动词连用式。《三国志》连动式动词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出不同的类别,根据动词的语义可以把其划分若干类别以及次类。连动式动词以及各次类动词在语义搭配时,它们的排列有相对的顺序,序的选择主要受到语义摹拟性、相容性和习惯性三个方面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2个动词(含17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的离合动词更易重叠使用;并列结构的动词因为表示的动作行为较为单纯而易于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口语词更易重叠使用;成词语素的主观尝试性的强弱影响着由它生出的新词的重叠状况;部分动词因为重叠后会具有形容词重叠后的效用而可以重叠。  相似文献   

18.
论《金瓶梅词话》的复合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金瓶梅词话》的复合动词、叠音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四个问题,就其语法结构、所表语法意义、语法作用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抽样分析,归纳出了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从中可以看出明代中叶动词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V成一量”格式对动词和量词的管控,并将格式中动词及语义特征进行了分类,即可分为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和客观动词。量词以“片”和“团”为主。  相似文献   

20.
情态动词在现代汉语句子中经常连用,其连用顺序是: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的探讨应首先把情态动词与体态词联系起来,找到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的差异;其次根据根情态动词源于ASPP并与体态词成对比分布,同时选择VP作为其补语;认知情态动词源于COMP并不能发生在不确定语境中;同时选择口作为其补语的特点,分析得出认知类情态动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要高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从而确定了情态动词连用的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