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萌货”、“卖萌”、“萌翻了”等等与“萌”相关的词组,这一富有新意的词语与日语中的“萌え”有着深厚的渊源,虽然中日两国都使用表意文字汉字,但是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不同,“萌”在中日两国的使用也呈现出诸多区别和联系.本文通过搜集大量中日语料,对比“萌”与“萌え”的词性、词义和使用方法,试论汉语的“萌”和日语的“萌え”在使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动漫、电子游戏、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展,“萌”作为新词由日本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呈现本土化的趋势。本文试从词源由来、语法功能和文化背景及其发展现状几个方面对“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网络流行语“萌”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用例的分析考察来阐述“萌”的词性并归结其用法,从而彰显“萌”在网络与在现代汉语中用法和意义的差别。同时论述形成这种差别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萌文化"悄然滋生,其后便以星火燎原之势扩大、延伸,形成以80后、90后为主导的青年亚文化,并进一步冲击主流文化,获得了主流文化的接受和认可,甚至对主流文化进行渗透。而国内对这一文化的研究较为稀薄且存有一些盲点,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对"萌文化"进行了语义溯源,然后对其表现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对"萌文化"流行的原因进行了解析,笔者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萌文化"的流行本质上源于现代人对孤独自我的慰藉和对本真自我的渴求,并呼吁主流媒体对该层面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萌文化"是当前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形态,这一亚文化是青少年自己亲身参与创造的,是对当前主流文化的抵制与反抗,在当下的书面语和口语中使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宝宝"、"亲"、"人家"等一系列词语的使用,或者是在一句话中语气的变化引起的"卖萌"式撒娇,还是当下大行其道的萌商品。都促进了"萌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一定范围的普及。因而,厘清"萌文化"的特征及其流行原因,以及现在对"萌文化"采取接纳态度并会在现实交际中运用"萌文化"的"社会阶层",这些对于"萌文化"更好的在主流文化中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网络流行语"萌"为基础形成了新的词族,如"卖萌""萌妹子""呆萌",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根据模因论,认为"萌"可看作一个语言模因,是承载语言文化信息的最小单位,因而广为复制和传播。从"萌"作为语言模因在日语和汉语中的源义出发,阐释其意义的延伸及相关语义限制,最后分析"萌"的复制与传播过程中涉及的社会文化语用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亚群 《语文知识》2012,(3):118-119
日语中的某些新兴词语随着网络、动漫以及电子游戏等渠道涌入中国并迅速使用,"萌"便是一例,其语义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萌发",而是一个日语借词,又是一个兼类词,具有多种词性和语法功能。本文探讨"萌"的来源、用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动漫等为代表的"萌"宣传已经成为中国官方开展政治传播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群众路线"系列动漫为个案,探讨其在政治内容表达、形象塑造和语言运用方面展示出的"萌"特色,以及"萌"宣传的社会影响力。"萌"宣传的成功对当前的政治传播具有启发性,也提醒我们在年轻的网民中进行传播,一定要有"萌"思维。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及中日文化的不断交流,近年来,大量日源新词通过互联网、游戏、动漫等载体源源不断地注入汉语中。其中,"萌"字以其生动到位的表达效果广受中日两国民众的热烈追捧。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萌"的词源、词义、词性和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流行语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2014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萌"的产生和发展有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同时也受着心理条件的制约。本文的研究从中日两国的"萌"与美意识的关系入手,以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萌"和"萌え"的定义及表现、与传统美意识的关系、审美心理的特征,以及"萌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感觉自己萌萌哒"一语作为泛娱乐化的表达,值得思量。周作人在《苦茶庵笑话集》序言里提到:"中国现时似乎盛行‘幽默’,这不是什么吉兆。帝俄时代一个文人说,讽刺是奴隶的言语。"流行语具有自成一体的语言符号系统,以特殊逻辑而运作。本文对"萌"、日语"萌え""萌萌哒"到微博话题"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流行趋势进行梳理,从语言学角度的语义、结构、语用视角对"感觉自己萌萌哒"一语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家族组织再次出现。它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它的复萌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城乡失衡的国家政策、行政改革的缺陷两方面。对于毁誉参半的家族文化,政府应做好对它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使它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11,(7):14-14
二战中意大利人充分表现出了乐天、没心没肺的个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太“萌”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动漫、电子游戏、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展,"萌"被赋予新的意思由日本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本文试从词源由来、发展状况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家又添了一位新成员,就是小仓鼠“闹闹”。别看它来我们家不久,但它那一系列的“呆萌”事件很快就彻底把我征服了—呆萌之饮食篇闹闹的最爱莫过于蔬菜和玉米了。每次,我都会给它合理配餐,然后就会坐在一旁欣赏它的那一系列“呆萌”像:它整个身子蜷在食盆上,头也不抬地大吃着。好一会儿,它才抬起头来。它这一抬头让我禁不住大呼:“太萌了!”只见它用一双亮亮的黑眼睛看着我,像两只灰色小绒球。最“萌”的是,它的两腮鼓鼓的,就像  相似文献   

16.
春之萌     
4月17日多云仿佛只是在大自然轻轻的梦呓中得知:冬日里冰封的梦已被释放,当暖春融尽大地上的最后一丝残雪,梦将融于春雨中,继而向大地播撒,梦之萌亦是春之萌。  相似文献   

17.
春之萌     
4月17日多云仿佛只是在大自然轻轻的梦呓中得知:冬日里冰封的梦已被释放,当暖春融尽大地上的最后一丝残雪,梦将融于春雨中,继而向大地播撒,梦之萌亦是春之萌。  相似文献   

18.
张秋雯  游艺 《学语文》2013,(5):65-66
引言《说文解字》中解释“萌”,“草芽也”。现代汉语中“萌”是萌芽、萌生、发端之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萌”逐渐产生了很多新的意义和用法来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成为近年来爆红的网络用语。随着“萌”的走红,也就引起了语言学领域很多人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萌”的分析和研究论文有十多篇.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萌的起源与发展,萌的新义、语法属性及语用价值,但相关研究特别是在新生意义、语法属性及语用价值方面还不够深人、系统和全面。本文基于在报纸、  相似文献   

19.
如何更好地解决当前习作教学中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素养,学校在现有教材习作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创意表达,开发实践校园"萌小说"写作。经过近两年的尝试,学校明确学生萌小说写作的"八大自由",并尝试应用各个策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萌小说创写。  相似文献   

20.
村落宗族化在当代的复萌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现象,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及思想根源。探讨宗族化复萌原因,能分析这一现象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并提出一些解决宗族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