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洛茨基披谋杀迄今已经50多年了。然而作为俄国革命和国际共动史上矛盾而复杂的重要历史人物,自本世纪以来托洛茨基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有30多处批判列托洛茨基的问题,认为他一直是联共(布)党内“反对派”首领,对他整个政治生涯全盘否定,1934年,联共(布)党内著名的活动家基洛夫遭凶杀后开展的肃反运动,则对托洛茨基进行了缺席审判,他被苏联法庭宣判为“特务”、“杀人犯”、“叛国者”,并被判处死刑。与此相反,不少托洛茨基主义者及研究者却认为托洛斯基自始至终是个马列主义者。甚至断言: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2.
吕佳翼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5):36-40,99
围绕俄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问题,讨论季诺维也夫对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批判。通过具体分析列宁批评托洛茨基的具体语境与季诺维也夫对托洛茨基的误读,以及列宁对农民在民主革命中作用之观点的前后转变,澄清了托洛茨基的农民观,使得列宁与托洛茨基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渐趋一致。  相似文献   

3.
张泽宇 《历史教学》2004,2(12):19-24
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苏学员中的托洛茨基反对派产生于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其成员均由于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方针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而接受了斯大林的反对者托洛茨基的思想.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中开展活动,针锋相对地反对苏联当局的政策,策动中国国内的托派组织建立并为其提供理论思想上的支持,其行为的不断升级最终导致苏联当局对中国留学生进行整肃,成为导致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运动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苏学员中的托洛茨基反对派产生于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其成员均由于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方针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而接受了斯大林的反对托洛茨基的思想。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中开展活动,针锋相对地反对苏联当局的政策,策动中国国内的托派组织建立并为其提供理论思想上的支持,其行为的不断升级最终导致苏联当局对中国留学生进行整肃,成为导致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运动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1929年至1933年,流亡于土耳其的苏联政治家托洛茨基对正在兴起的德国纳粹主义展开了广泛的分析,严厉批判共产国际和德共的极左政策,认为德共只有同社会民主党工人结成联合阵线进行斗争,才能避免希特勒登上德国政权。他预言,如果纳粹分子取得胜利,就会全面取缔一切工人组织,重新武装德国,发动对外战争,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灾祸。托洛茨基的批评和建议没有被共产国际和德共接受,导致工人阶级一直处于涣散状态,纳粹党通过合法手段取得了政权。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留下的思想遗产是丰富的。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是其中之一。周恩来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时期产生官僚主义的根源;分析了官僚主义的各种表现;指出了官僚主义的危害并指明了克服的方法,提出必须长期地、经常地、坚定地开展反对官僚主义斗争的任务。周恩来对官僚主义的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批判,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而他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实践,更是反对官僚主义的杰出榜样。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从反对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指导路线出发,以托洛茨基主义为理论中介,通过独立总结苏联经验,在1940——1942年间的书信和文章中提出了建立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陈的道路同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一样,反映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际共运的一个历史特点,是对强迫推行苏联模式的反叛和惩罚。我们应从这一角度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项佐涛 《政治思想史》2015,(2):95-113,199,200
苏联官僚制是一种异化的官僚制,它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也异于历史上的旧官僚制。苏东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了若干批判官僚异化论说,归纳起来有"官僚主义"论、"官僚阶层"论和"官僚阶级"论。因提出者所处时空的不同,三者对官僚主义者的性质、产生官僚异化的原因、摈弃官僚制的方案等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但是三者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社会主义的,从而构成了它们与西方相关批判思想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时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生发的干预文学的主题是批判社会主义下的官僚主义,这些批判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指出了官僚主义的核心是一种利己主义,同时,官僚主义的出现不是一种个人的偶然行为,而是一种体制化的弊端造成的。通过对这种官僚主义的批判,小说暗含了对当时社会主义公共性的质疑,以及对真正意义上公共空间的吁求。  相似文献   

10.
鲁迅早期关于文学与革命的关系认识主要来自于托洛茨基。本文比较苏联同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接受者的观念,进而确认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源与托洛茨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于如何评价作为批评家的托洛茨基,学界存有争议.主流观点一直将其文艺思想定位于“政治学的文艺观”.实际上,托洛茨基基于其深厚的学养,形成了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艺术观,即一方面坚守现实决定论,一方面强调艺术的独立性,肯定艺术形式探索的重要性,并以其独特的文体表达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他所有的批评实践.这一立场在苏联初期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联“大清洗”,是世界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政治浩劫。斯大林为了清洗其主要的政治对手——托洛茨基分子,在1936-1939年发动肃反,共逮捕了120万苏共党员,占当时党员总数的一半。“大清洗”期间,苏联1934年十七大选出的139个联共中央委员,有89个被逮捕并被枪决;在1966个十七大代表中,有1108个“消失”了。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八·七会议后 ,他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受到全党的批判 ,但他坚持错误 ,进一步提出取消主义理论 ,并与托洛茨基取消主义合流 ,最终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错误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六年,在“四人帮”加紧进行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活动中,苏联二十年代关于职工会问题的争论曾被他们用来充作诬蔑周总理、打击和诬陷邓小平同志、攻击华国锋同志的炮弹。“四人帮”的反革命别动队梁效和帮刊《学习与批判》南北呼应,采取篡改历史、歪曲马列等卑劣手法,肆意割裂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把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规划诬蔑为托洛茨基的纲领,是所谓“唯生产力论”的典型。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中,有  相似文献   

15.
托洛茨基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早期苏联著名的国务活动家,联共(布)党内反对派的领袖.1927年在党内斗争中失败后,遭流放,并被驱逐出国.1936年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缺席判处死刑.1940年8月遭暗杀身亡.这位十月革命的著名功臣,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被描绘成革命的恶魔.当苏联为几乎所有的反对派人士平反和恢复名誉后,托洛茨基成为唯一的例外.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对共产国际将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推到他身上的做法极其不满,继而接受托洛茨基的观点,加入托派。在随后的中东路事件中,他反对中共中央提出的“保卫苏联”的口号,与中共中央进行了反复的辩论,最后被开除出党。本文根据共产国际档案文献,对共产国际与陈独秀被开除出党的前后历史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7.
在1920年代后期的革命文学论战中,鲁迅提出的“革命人”这一概念颇具特色。实际上,这一概念援引自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的日文版。本文拟在鲁迅1927年论述的革命文学中探寻托洛茨基文艺理论对其产生的影响。鲁迅遵循托洛茨基的理论,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一文中主张文学对革命并无什么影响。在该时期,《革命文学》《在钟楼上》《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文艺和革命》等文中还多次提及苏联的“同路人”作家。“同路人”这个概念也是托洛茨基首次提出的。鲁迅当时把自己也看成是个“同路人”。由此可见,从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初期,鲁迅确曾受到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该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围绕列宁的"四月转向"及其限度问题,讨论季诺维也夫对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批判。文章从是否存在列宁的"四月转向"(俄国革命是二阶段抑或一阶段)、"四月转向"中的农民问题、列宁"四月转向"的限度(托洛茨基在列宁身后对"不断革命论"的完成)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从而澄清了列宁在二月革命后的理论变化及其与"不断革命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出现过新经济模式(列宁模式)、托洛茨基等人提出的“超工业化模式”、布哈林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主义模式,这些模式中的人本意蕴是不相同的,新经济模式(列宁模式)因为列宁的去世以及其它原因而中断,“超工业化模式”因为不符合人民的意愿而退出历史舞台,布哈林模式也随着斯大林对其人身的剥夺而湮灭,历史选择了斯大林模式并最终定格。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族主义模式因为偏离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使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本实践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广泛存在的官僚主义现象?很多学者对其表现形态和严重危害作了具体的、形象的描述。本文试从另一个层面上,对官僚主义的若干问题作一些探讨。一、现阶段官僚主义的基本分类和表现特征。我国现阶段的官僚主义,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客体官僚主义和主体官僚主义。所谓“客体官僚主义”,也可称为“体制性官僚主义”,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物质外壳。它渊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殊需要,发展于建国初期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照搬照抄,巩固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环境。主要表现为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重叠,即各级党政部门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