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工在美国西部经济开发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工问题既是美国华侨史也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华工问题置于19世纪中后期美国资本主义在广度和深度上获得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下,从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近代旅美华工在美国西部早期经济开发中的历史性活动,对旅美华工在美国西部矿藏资源开发、土地资源整治以及横贯北美大陆铁路干线建设过程中的巨大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华工的劳动对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最后30年的历史性起飞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文章还论及美国太平洋航运业同华工移美热潮二者间的渊源关系,从而在更广泛的角度上探讨了华工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工问题是晚清中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秘鲁早期积极从中国引进华工,但到了20世纪初,秘鲁采取一系列措施排斥华工、华侨。1909年,伍廷芳奉命赴秘交涉秘鲁排华事宜,经过多次会谈,伍廷芳以自禁华工的代价,换取了对方废除排华苛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华工、华侨的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南华工商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现状,并给出了构建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藻如是清廷派驻美国等国的第二任公使。任职期间,他为维护在美华侨的合法权益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如关于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的交涉、关于洛士丙冷案的交涉、提议自禁华工赴关等。郑藻如华工交涉的事迹对华侨史及中美关系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晚清政府对华工的政策经历了由严禁到主动保护的过程。保护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制定相关章程,从根源上保护华工出国的自愿性;二是通过在招工国设置领事、与招工国签订条约等方式对华工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早期华工在美国华裔文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天堂树》《中国佬》和《唐老亚》是三位美国华裔作家关于早期华工的代表作。三部小说在对早期华工的叙事上显示出逐渐加强的倾向。作家们用回忆、幻想、联想、文化冲突和梦境等叙事策略追寻历史传统,让美国主流文化正视华裔曾遭受的苦难,塑造全新的华裔英雄形象,呈现出从"发掘"到"修补"再到"重建"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华工的历史,是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启发了人们的思考。但是,我感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地研讨。本文拟就美国的华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如华工往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最初到美国是否受欢迎、如何看待《蒲安臣条约》与《中美续修条约》、美国的华工遭歧视和排挤的原因、旅美华工与祖国、家乡的关系等问题概略地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国内外学术界。  相似文献   

8.
华工出洋,自古有之。虽然从明朝开始,政府就推行“海禁”,但仍禁而不绝。但因其数量极少,政府对此也疏于查验。真正大规模的华工出洋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诸国用坚船利炮为自己打开了劳动力供应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势更加颓败,清政府被迫以约法的形式正式将外国人招工出洋合法化,华工出洋的程序得以进一步完善。该文从清政府对华工出洋所持的态度及所实施的政策出发,对各个历史阶段华工出洋的程序逐一描述,从而厘清华工出洋从无序逐渐走向合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后期华工因本国的生存环境恶化需向外寻求养家途径,而美国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因此部分华工到美国谋生。这些华工来源以广东为主,与在美国的华人会馆关系密切。虽然华工的规模相对不是很大,但他们却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光绪年间朝鲜平壤开港事件的发生,并不是清政府控制朝鲜和朝鲜反控制的外交意愿的体现。推动平壤开港的动力来自朝鲜政府雇佣的"洋顾问",相反中朝两国对平壤开港设关反应冷淡。朝鲜国内财政危机,朝鲜对黄海、平安两道经济发展的认识以及清日在朝鲜的竞争等,这些因素交织杂糅,决定了朝鲜政府、清政府在平壤开港问题上持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1.
本阐述了清前期与朝鲜的贸易影响,认为清前期与朝鲜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使行贸易、边市贸易、走私贸易、两国之间的贸易对两国边界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城镇兴旺,国家税收尤其对朝鲜的货币,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在过去晚清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起到弘扬民族意识的作用,成为记录华工反美运动的史料;现在,它是我们追溯美华文学文化身份和创作模式的源头所在.通过对早期华工旅美过程的描写,以及对华工形象的塑造,<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无疑开创了"唐人街写作"的先河;它兼有文献性和文学性的叙述也成为华工形象从歪曲走向辩证的根据,成为当代西方作家和美华文学不断开掘的话题.以往它只有在研究海外华文文学中略带提及,但放置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它补充现代文学反帝这一主题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为秘鲁经济重获生机的人们——华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9万多名华工被贩运到秘鲁。他们在种植园从事甘蔗、棉花、水稻的种植,使得几乎陷于瘫痪的秘鲁农业,重新获得了生机,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不少华工还投入了秘鲁钦查群岛鸟粪矿藏的开采,使其成为秘鲁的重要出口资源和重大的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南华工商学院2008、2009和2010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出相关数据,分析了在"双转移"形势下南华工商学院毕业生地区流向和单位所有制流向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李宁玉 《科技文萃》2000,(9):177-180
130年前,刚刚建国的加拿大为确保地大物博的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不惜远隔重洋招募华工帮助修建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横贯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万名华工因此漂洋过海,而且数以千计的华工为此献出生命.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朝鲜“建设经济强国”的转折之年。朝鲜经济发展虽然还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但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朝鲜经济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辽宁与朝鲜一衣带水,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朝鲜的经济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04年3月,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等人,深感安徽风气闭塞和宣传爱国、鼓吹革命的重要,便在安徽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在《俗话报》创办期间,我国对美关系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中国人民反对1904年的美国排斥华工禁约;另一件是在反对美国排斥华工禁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全国性的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  相似文献   

18.
华工输入澳洲兴起于19世纪40—50年代。对此,史学界一般没有争议。但关于首批华工抵达澳洲的具体年代与日期,中外华人移民史学者却有不同观点。本文在考察了华工赴澳的国内外背景后,运用在澳大利亚从事中澳关系史研究时发现的新资料,对首批华工入澳的具体时间和不同观点进行了辨析与论证,从而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朝鲜族人民创造了既蕴含他民族文化又不失本民族特色的朝鲜族饮食文化。冷面是朝鲜族三大特色食品之一,它不但是朝鲜族人民引以自豪的传统饮食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冷面的原料多为荞麦,其制作过程复杂,历史悠久且工艺独特。冷面折射出朝鲜族饮食文化的民族认同价值、历史记述价值、民族文化承载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20.
1815-1821年,拿破仑滑铁卢失败后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与岛上的华人苦力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本文介绍这些华工的来历及其在拿破仑身边的劳动和生活点滴。并在汇集不同回忆录等历史资料的同时,展示拿破仑与华工的交往和对华工抱有的同情态度,以及普通华人给法国人留下的中国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