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音乐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对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趋向多样化。各院校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对课程建设都进行了思考。本文以天津音乐学院研究生课程建设为例,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音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金国 《考试周刊》2009,(16):141-141
大学生篮球裁判执法意识及裁判能力的培养是体育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应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篮球的裁判执法意识和能力,以满足现代体育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围绕有关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问题展开讨论,认为我国现行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规模很难适应社会对高层次艺术表演人才的需要,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及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参考国外开展艺术表演方面技能性培养的本科后教育情况,从不同的侧面对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高等体育院校在体育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向着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发展。职业化是体育行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职业化培养符合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但当前高等体育院校的职业化教育培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深化对机制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和社会对研究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充分满足社会需要,对现行研究生培养体系也进行了变革,从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个方面进行培养。无论是哪种人才,科研最终方向都是要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优势,进行研究生的校企联合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充分适应校企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6.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体育产业相关人才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材现状的分析,得出现行体育产业课程可用教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并明确了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对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的高级人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的进步。然而,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开始不容乐观,文科类的硕士研究生更是面临着就业的难题。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加强影响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因素研究和正确引导成为必然之选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开始面临着新的问题。对出现的若干新问题进行了初步总结,并结合我校推行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具体情况,从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鼓励更多学生报考本校硕士研究生、提高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比例、构建研究生组织形式、推动导师教书育人和培养质量的评估等方面出发,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高等体育院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同时探索在高等体育院校中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以“运动”特色建设为出发点,遵循“发挥体育优势,整合各类资源,统筹协调发展,做好社会服务”的原则,针对体育专业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形成不同的实验模块,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最终使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针对性的创新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社会对于高层次艺术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长,现有的人才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高级艺术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与技能,更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渐在发展中担起了培养复合应用型高级艺术人才的重任,并在发展探索中逐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其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及时地进行改革,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级艺术应用人才,推动我国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探讨了改革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多元互补--新时期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扩招使得生源更加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时我国高校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研究生的布局结构也不均匀。受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不宜采用单一的培养模式,应该使多元互补成为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根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供给对工程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要求,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应用技能培养架构现状探析的基础上,成立首席教授负责制的核心课程建设组,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完善基本教学条件与设施,从理论和实训两方面形成适合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类核心课程体系,以夯实理论基础、拓展工程技能、提升应用创新能力。同时探索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考评体系与配套的制度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培养理论水平高、独立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实验技能、有抱负的高级通信技术人才是工科院校通信与电子系统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目标,也是研究生导师的殷切期望。但是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或期望呢? 我们认为要培养有高水平的通信学科的硕士或博士,首先要有合理的严格的研究生选拔制度,以便能够录取可资造就之材;其次是通过理论学习和论文工作来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而恰当的论文选题则是搞好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选题要符合培养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新型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一种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新型工程创新人才,其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文章以航空工程为例,在剖析当前专业硕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从"创新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引导其全方面发展""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构建协同创新的培养体系"和"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考核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属于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较好地适应行业或实际职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由于我国从小学到研究生长期采用的是标准化的教学模式,相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成效来看,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足,使得研究生毕业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应当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比重,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型课程,解决研究生脱离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单一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逐渐发展为重点培养专业型和学术型两类硕士研究生。五年来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在积累了大量培养经验的同时,也面临若干新的问题急待解决。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探讨了达到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为培养理工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财经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的建议夏博辉1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一项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为社会输送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换言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决定着财经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地说,财经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将取决于社会对财经人才...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的研究生招生机制不能完全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已成为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之一。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呈现出招生规模扩大、非定向生比例增长、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上升等特征。目前,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招生计划制订不科学、考试选拔方式不健全、复试环节实施不到位等主要问题。因此,在硕士研究生招生机制上应采取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采用多元化标准选拔学生、调整规范复试环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社会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僵化,比例不当;忽视学术交流与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应用型课程不足;课程内容没有注意突出研究性与前沿性。本文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改进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对策,以推进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迎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壮大,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科研水平?本文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观入手,分析学生选择科学硕士的原因、对学术研究的看法、学术研究的目的和对抄袭的看法四方面,从中挖掘目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