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师在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但当前我国教师在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中却存在明显的角色失职问题。相比之下,国外教师在教育衔接中的角色价值更受认可,并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角色效用。基于此,促进我国教师在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中角色效用的发挥需综合考虑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两大因素的影响,只有内外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角色潜能及其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学生在每一个教育阶段都会接触到数学教育,因此可以说数学教育贯穿于每个人的终身教育过程中。将各个阶段的数学教育紧密的衔接起来对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对巩固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知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学数学教育与大学数学教育脱节严重。因此如何解决脱节问题,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高中课程如何改革?高中教育如何实现与大学教育的顺利衔接?这是高中校长和大学校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2004年4月25日,河南省高招改革与中学校长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全省120多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同河南大学的书记、校长面对面,就高招改革以及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体现了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贯通性,各国高中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实践,体现了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衔接功能等多方面的一致性。结合国际预科教育主要类型(包括A—level课程、AP项目、IBDP项目),着重分析三类预科教育在国际、国内应用方式的特点,剖析了中国预科教育本土化探索路径,中国本土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必要性的认识,增强高中学校课程管理的自主权,加大高中学生自主选课空间,促进高中学校职业、学术双轨课程的融合,提供基于中国实际的优秀大学先修课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衔接教育持续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5.
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如果衔接不好,会造成二者的分离,这是教育中最大的浪费,是教育改革必须努力攻克的一个难题,这种分离也是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顽疾。高中和大学之间衔接体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整个教育体制中高度关联性的一个战略要点,也是评价一个教育体制设计水平高低与优劣的标志之一。而衔接体制中的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体制性障碍之一,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当然,这些年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对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越来越关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  相似文献   

6.
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是人才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两个必经教育阶段,但由于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种种不同,往往会使很多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感到种种不适应,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问题近年来也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从一个由高中向大学转型失败的典型案例着手,对高中、大学的教育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揭示两阶段的教育断层现象,强调加强高中与大学沟通和对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不同的教育阶段,高中与大学在衔接中易产生冲突,导致大学新生适应困难,有的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大学新生种种不适应的不利后果不能都由大学来承担,输送大学新生的高中学校以及与大学具有高度关联性的高中教育阶段,理应担负更多的责任。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大学新生对大学适应情况和对高中阶段衔接大学教育的诉求情况, 对高中教育阶段提前介入开展衔接性教育进行思考,结合当前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建设要求,提出高中阶段开展与大学教育有机衔接的适切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与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既有明显的差异,又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加强大学与高中思政教育的衔接,是十分必要的.对思政教育认识的偏差、体制割裂及内容缺乏整体规划等因素严重影响着大学与高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所以,做好教育目标的衔接、教材的无缝对接、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建立学生德育档案记录是加强大学与高中思政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德国的高等教育质量逐步下降.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其实要追溯到中等教育阶段,因此德国开始更多地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来分析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柏林洪堡大学主动创新,构建了以"与所在地中学合作"、"Abitur成绩转化为大学成绩"、"特别成绩"、"专业选择指导"为主的多学科、全过程、全方位的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逐步形成共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学教育中,一些专业的技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假的繁荣,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高等教育中的服装设计专业为例,着重研究“现代职业教育”导向的大学教学中的服装专业教学与基础教育(高中阶段)中进行审美、时尚初步培养相衔接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形式、体系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定位关系到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民国时期大学教育(师范)学院功能是:培养多方面的教育人才(学科教师、教育科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承担教育研究和服务地方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教师;学术研究和传递;社会服务。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应该是:直接培养学科教师和社会需要的各种教育人才;繁荣和深化教育科研;加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different educational programmes contribute to student teachers efficacy for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ir abilities to provid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good classroom outcomes. Data were gathered from 491 student teachers attending different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in Norway and analysed vi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1) problem behaviour in the classroom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student teacher efficacy, (2)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gration of pedagogic knowledge and practice supports students' efficacy beliefs, (3) support from supervisors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student teachers' efficacy beliefs, and (4) student teachers in university college programmes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port higher teacher efficacy than students in university programmes for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相似文献   

13.
融合教育需要融合学校和融合教育师资,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有适应融合教育的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性质、结构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各方面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特点,以区别于普通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和“特殊(聋、弱智、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并把这门课程纳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大致经历萌芽阶段、专门化阶段及相对完善等三个阶段。设立小学教育专业、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与提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设置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小学教师教育变革成功的基本经验。明确小学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改善小学教师教育的准入制度和就业前景、构建"大学"与"小学"联合培养机制是小学教师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PDS)是一种新的教师培养模式,是通过强化中小学和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养教师、开展合作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对我国教师教育有重要的启示。结合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特点,我们应该在实践与理论上借鉴PDS的经验,这既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6.
如何促进职业院校的教师成长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可以从职前教育与在职后发展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职前教育阶段要求严格师范生的选拔制度,推行双证书制度;在职教育阶段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教师成长,如建立学术型组织以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教学风格、制定合理的教师评价标准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7.
党校教育同高校教育一样,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辩证地遵循系统学原理来优化党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本文从党校教育和高校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授课实践化和内容理论化、主体教育和学历教育、教师和学员、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的辩证统一论述了党校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是通过组织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在一定时期内顶替现职农村学校教师的岗位,被置换出的农村教师参加由高师院校组织的短期脱产培训。这是一种双赢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它有效提高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这一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文章从当前教育实习和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讨论"实习支教,置换培训"的实践价值并对其有效实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重点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作为具有综合性质的重点师范大学,在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新形势下,首先,需要实现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其次,在澄清免费师范教育目标错误认识基础上,提升办学层次,确立精英化的培养层次目标和本土化的服务对象定位;再次,从高水平综合性自身基础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设计基于"4+X"的多种教师培养模式;最后,根据优秀教师的标准设置崭新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Bologna agreement implementation in 2008, teachers' education in Portugal has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from earlier practice. The major modification in the requirements of master’s leve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was the introduction of a strong componen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a master’s degree; this is designed to replace an educational monograph in the typical 5-year ‘Licenciatura’. Both a professional one-year in-school pedagogical stage and a fifth year as a university student continue to be mandatory, as well as the stage co-supervision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school. However, exist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s imply that in the very near future the ful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teachers will have to be complemented with an in-service probation year conducted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 school mentor. The current study has been designed to try to determine: (a) how the activities of the probation year should be organi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is stag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b) how probation years could be used to promote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s that could provide for more effective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and/or possible shared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Drawing on the survey data from pre-service students from four different universities, novice teachers, stage supervisors and school principals,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on the perceptions of the quality and scope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future teacher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ir programmes through their pedagogical stage. A high degree of agreement among all the respondents enables us to point towards the perceived high quality of several components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e.g, teachers’ ability to plan a lesson using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e high value-accorded school–university collaboration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e weaknesses of other components, e.g, teachers’ skill with controlling badly behaved students and their ability to capture students’ attention and motivat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nd on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type of professional support needed to promote teaching practice, we conclude with a holistic plan designed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during the pre-service pedagogical stage and the in-service probation y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