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信息窗     
2005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联谊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信息窗[本刊讯]2005年12月10日,由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联谊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研究生会承办的2005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联谊会年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企业、媒体、北京七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外地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等近200人参加了本次年会。本次年会由主题分论坛、博士谈科研、毕业生交流和企业对话等环节组成。在三个分论坛中,与会代表就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习方略与生涯规划、企业培训与教师教育、技术在教育软…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专业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自发阶段、国家统一规划发展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2004年在吉林大学召开的“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宣布,全国已有141所高校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而开设院校类型也由1998年以前的师范类院校扩展到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和其它院校。近几年这种发展趋势仍在继续。估计现在已超过200所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这种形势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更大的挑战。我国教育技术专业扩张性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加强对本专业学科建设的研讨,认真总结近几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 《中国教师》2012,(19):2-2
<正>2012年8月20—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协办的第十届教育媒体国际会议(ICoME)暨国际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日、韩、英等国高校、研究机构和专业协会的国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国内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等共计2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专业课程设置尚处于不断的探索、完善过程之中。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文章对福建省四所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提出建议,以期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教育技术学专业服务基础教育”必须具备的意识与能力,并给以管理定位;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所涉及的因素、内涵,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责任、工作思路,服务基础教育的意义、价值,进行理论梳理、概括,对一所地方高校通过服务基础教育以及与教学和科研的互动,发展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进行案例研究.“意识与能力”包括责任意识、价值意识以及在服务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有管理、理论研究、作品教学、技术使用以及社会合作等途径.教育技术学专业服务基础教育需要考虑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服务过程中的文化机制,通过服务工程,提升专业实力,形成办学特色,走出一条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进行了探讨,认为要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建成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机构就必须在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提高实验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学术交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目标是探究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教育网络工程方向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现行培养方案与实际就业情况,得出教育技术学专业主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高校信息中心,需要具备网络技术能力;通过分析,得出教育技术学的技术组成主要应包括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前两者已在教育技术学中得到体现,而网络技术在教育技术学培养体系中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通过分析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过程,得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是沿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线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包括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工程技术;通过分析教育技术学开展网络技术方面课程的现状,得出部分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已开设网络技术方面的课程,但课程开设不足,特别是网络硬件方面。基于以上原因,教育技术学应将教育网络工程纳入培养体系,作为新的发展点和专业方向。本文最后给出建立教育网络工程课程体系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1):1-1
<正>2008年10月18日,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置身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围绕《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分类发展规范》讨论稿有关阐述,对东北地区随机选取的6所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认识情况;二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三是教育技术学教师素质情况。本文给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本次调查与分析能为该专业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对策:转变理念,立足就业市场,依据市场配置课程资源和调节课程内容,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走特色专业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1.
理顺关系,改进管理,推动高校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高校开展教育技术推广工作的必要性,也是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依据,如果不能搞好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甚至放弃了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就失去了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教育技术中心的基本设施和技术资源是成立教学系的基本条件,学校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的人力和设备的投入,又成为中心发展的新动力。中心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师生的重要实践基地,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技术应用经验,将会成为指导各系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最好依据。理顺相互关系,将会有力地推动高校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进行了探讨,认为要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建成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机构就必须在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提高实验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学术交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印第安纳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是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牌学校,文章通过两所大学的相关文献、网络资源和利用电子邮件与印第安纳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进行交流,获得这两所大学的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情况的相关信息;通过元分析,反思获得启示,以期望对国内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摭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已经到了需要做出深入反思的程度。这一现象的出现虽然有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身因素造成的。其中培养目标、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都存在较大偏差。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需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复合性,学科定位应更加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课程设置需更加注重理论指导下的技能性,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手,分析面对将来的社会需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结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应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给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发,探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结合社会需要.初步设计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中美教育技术学硕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设置整体分布、不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关两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特点,指出了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不足,并为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平台,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于2011年11月19-20日在南京召开,由南京师范大学承办。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陆续开始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以来,博士生通过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工作,为学科的发  相似文献   

19.
本针对目前国内多所院校由于办学方向不同,所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差池略远导致的个别问题出发,尝试提出了一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即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虚拟校园,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25-26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个院校的教指委委员齐聚北京大学,审议了《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到会讲话,指出教育技术学是唯一一个二级学科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