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俗讲、转变伎艺与宋元说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俗讲、转变与“说话”的世俗化 佛教俗讲、转变等讲唱伎艺与说话之间到底有何关系?这是小说研究者探讨已久的问题:李褰《唐话本初探》称:“唐代说话是在古代的宫廷优人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路工《唐代的说话与变文》说:“变文的出现,比我国说唱文学出现的时间迟得多,  相似文献   

2.
变文是唐代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它已经具备了成熟小说的特征,是唐代与文言小说并行的通俗小说。佛教变文来源于佛经故事,题材与内容都是讲神魔之争,它的基本特征是神变、斗法。佛教变文创造了一个人神混合的世界。形式上,佛教变文散韵结合,善于铺陈,这些写作手法被明代神魔小说所直接继承。所以,佛教变文就是唐代的神魔小说。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说书伎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近年在四川成都天回镇汉墓中出土的“说书俑”塑象(见《人民画报》1959年第九期31页),知汉代已有了说书艺人。隋唐时期,说书伎艺渐趋兴盛。到了宋代,由于都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在隋唐民间“说话”的基础上,再接受唐代民间变文和传奇文学等的影响,“说话”有了高度的发展,它成了一种全新的说书伎艺。“说话”在宋元时代备受欢迎,而尤以“小说”一家为最。在长期而广泛的流行过程中,经过广大艺人的加工创作,“小说”形成了它自己固有的形式,带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链接 《孔子项讫相问书》是一篇唐代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是佛教用语,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趋向于以故事为主题的方向发展,内容逐渐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清末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即敦煌变文。  相似文献   

5.
背景链接 《孔子项记相问书》是一篇唐代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是佛教用语,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趋向于以故事为主题的方向发展,内容逐渐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清朱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即敦煌变丈。  相似文献   

6.
2005年全国卷Ⅰ有一道关于“话本”的试题: 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此题重在考查对“话本”的理解,难度不大,答案为B。但许多学生对“话本”所知甚少,特别是对它如何体现市民生活感到茫然,现介绍如下: 话本,原为“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话”就是“故事”,“说话”就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以前优人的“优笑”表演中,后世“说话”伎艺的基本要素用口语说故事,已经有所表现。由汉至隋,俳优表演中“说”的特征被日渐放大,与口头小说合流,在以娱乐为主的同时又增强了故事性,成为俳优伎艺中的一个独立表演项目“俳优小说”。俳优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后世“说话”伎艺的基本特征,是唐前“说话”伎艺初步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论宋代小说伎艺的文本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醉翁谈录》是宋代说话伎艺人的专业用书,其收录的传奇体文言曾是宋代小说伎艺的语体形态。不仅说话伎艺的语体形态从宋到元明有一个进化累积的过程,小说伎艺的演出程式也有一个进化累积的过程:在叙事体式上,与唐传奇相比,宋代小说删繁就简,掺入大量诗词,模拟细节进一步加强;在演出程式上,宋代小说伎艺虽然形成了某些“举断摸按,师表规模”,但是还没有形成后日所谓“入话”、“正话”、“散场”等程式。  相似文献   

9.
《三侠五义》、《小五义》都是由说唱兼备的话本发展而来的“平话小说”,《小五义》还保留了较多的说唱文学的特征。由此可见,说话艺术一直绵延到清末,话本作为俗文学,具有口头文学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俗讲新考     
俗讲是唐、五代时期在三长月举行的劝俗人施财输物的佛教法会。俗讲包括讲经和受斋戒,俗讲仪式与之相对应。佛经、讲经文、变文、因缘文和受八关斋戒文等都可以是俗讲的话本,但它们并非只是俗讲的话本。目前学术界对俗讲的界定有泛化之嫌,对俗讲话本的认识则有窄化之失。  相似文献   

11.
变文是转变伎艺所用的文学底本,亦称变、缘、因缘、缘起。现存变文均作于唐五代。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变文的产生跟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跟当时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联系。唐朝是佛教盛行的时代,一些佛教僧徒为了招徕听众,广泛地宣传教义,吸取汉民族文学固有的样式,结合外来佛经原有的形式,创造了具  相似文献   

12.
文言笔记小说和杂著是宋代话本小说题材的主要来源。题材的选择和加工由小说伎艺人承担,宋代的书会才人是否参与了话本的创作很值得怀疑。小说伎艺人既是话本的加工者又是演出者,一方面使得小说伎艺反映生活迅速、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又阻滞了小说伎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说话”是隋唐时期发展起来、宋元时期更加发达的一种伎艺,类似现代的说书。所谓“话本”,通常是指说话艺人(“说话人”)所用的底本。 “话本”大概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纯用白话来写的文学作品,是我们研究词汇史和语法史最有用的材料之一。但是现存的话本都是无名氏的作品,没有一篇话本署上作者的名字,所以无从知道这些话本的确切年份。不知道作品的年份,利用它来作为语言研究资料就有些困难,困难在于不能准确指明这些作品的语言到底是属于哪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14.
1957年由王重民、向达、周一良、启功、王庆菽,曾毅汇校出版的《敦煌变文集》,蒐集了当时可能找到的一百九十个敦煌说唱文学写本。1981年第二期《中华文史论丛》载王重民《敦煌变文研究》云:“这可以说是最后最大的一次整理”。其中有二十三卷被曲艺词典收为“唐代曲艺作品”类的所有条目,如《伍子胥变文》、《董永变文》、  相似文献   

15.
简论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话本小说”。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萧欣桥在《宋元时话本小说选》中指出,宋元话本小说“在艺术形式采用通俗的语言,新颖的体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封建时代的大众文学。”话本小说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变迁》中所说:“至于创作之一方面,则来之土大夫实在没有什么贡献。但其时社会上却另有一种…  相似文献   

16.
潮州歌册对同名话本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进行情节增删、细节创新、字词更替等文学叙事改编,并融入潮汕民俗风情,体现说唱文学艺术特色。相较于话本小说,潮州歌册传播环节发生显著改变:传播方式从案头阅读到口耳相传;传播者从书商文人到说唱艺人;接受者从广大市民阶级到特定女性群体。立足歌册与话本小说传播要素之变化,可考察蒋兴哥故事因何改编、如何改编和改编效果等问题,认识书面作品与说唱文学两种文体表现方式、审美情趣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关于西游取经故事最早的小说,其影响了后世的西游故事。以敦煌变文、诸宫调及宋元话本作为比较的对象,从标题、正文两方面考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体制特点,认为其体制既"新"且"旧",既上承变文又有所突破,既接近宋元话本又稍嫌粗糙,它当是变文朝宋元话本过渡的民间口头说话形式。  相似文献   

18.
佛教音乐是赞颂佛陀、宣唱佛理的重要载体,曹植首创中国式佛教歌曲“鱼山梵呗”。隋、唐时期以法曲为代表的佛乐进入了鼎盛阶段,而唐代以来的俗讲、变文则对我国近代曲艺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佛曲创作、传播中的问题不少,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变文是中国变文作者以中国固有的文学样式为基础,在演唱过程中发展完善的一种讲唱文体,它成为我国说唱文学的先躯,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小说,戏曲等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敦煌变文在唐朝达到成熟阶段。鲁迅曾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  相似文献   

20.
艺人说话与宋元话本韵散兼用的叙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话本继承了前代的民间文学如变文等韵散兼用的叙述方式,并有所提高,几乎是散说一段必有一次韵语的念诵。这些韵语所用的场所,一是与情节的发展有关系,可以是提起下文,可以是某一转折,可以是总结,更多是故事进行中对某事的慨叹;二是与人物描写有关系;三是描写景物。这些韵语多是习用的诗词、套语,它构成一定的程式,成为一种说话艺人的伎艺,并形成了宋元话本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