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世界发展趋势的推动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底蕴;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内在动因;另外,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也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发展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有其深刻的思想方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思经验教训.适应世情和国情的新变化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坚持发展的永恒性、进步性和生产力决定论的观点.凸显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突出以民为本,强调人民对社会发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发展的整体性、过程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全面性思维和矛盾分析方法的统一,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类矛盾或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有其深刻的思想方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思经验教训,适应世情和国情的新变化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坚持发展的永恒性、进步性和生产力决定论的观点,凸显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突出以民为本,强调人民对社会发展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发展的整体性、过程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全面性思维和矛盾分析方法的统一,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类矛盾或关系.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小城镇,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率低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科学发展小城镇,形成增长极,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来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协调进步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世界整体趋向论、社会协调发展论和历史进步主体论等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创新的最新成果,形成的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了历史进步和主体发展的规律,是思考中国社会现实和着眼未来发展的科学理论。从哲学的视角透析科学发展观.这对我们理解、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要素角度看,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向,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这三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结构:一是人本、和谐、创新相互区别而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静态结构;二是人本、和谐、创新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动态结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握科学发展的核心;坚持和谐发展,把握科学发展的根本;坚持改革创新,把握科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增强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实效性,努力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发展内涵;就是要坚持依靠改革促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科学发展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区域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9.
一、从科学发展观看语言文字工作中共中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语言文字工作,得到以下三点认识:(一)语言文字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言文字以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它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是社会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没有语言文字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要受到阻碍。为了让语言文…  相似文献   

10.
特色学校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优质学校。建设特色学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倾向;是推行新课改的必然结果;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理性选择;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特色学校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我们党就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发挥的武器和突出优势。社会主义不仅求富而且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首次被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使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更加完善与严谨,为今后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民为主体的,为人民谋利益的发展观。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把执政为民看作最高价值取向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旗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党建工作,就是要使党建工作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在实践中遵循党建规律和教育规律,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党建与高校中心工作的关系,坚持党建为中心工怍服务,发挥党建在高校发展中的引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辉煌历程,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证实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一次得到了飞跃。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的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提出的重要课题,如何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不断推进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形成高素质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务干部队伍,对于完善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核心价值导向,提出了新的时代内涵,明确了执政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后,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创新之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党对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将在实践中不断被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在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快速发展形势下的理性思考,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意义,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之外,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地位要有新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要有新理解,对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举措要有新思考。这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