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理行记>又名<南诏纪行>,是古代边疆行记中的名作.它和<云南志略>(残)是元代云南地方史志中流传至今者.因此,这部书就成为了研究元代云南地方民族史以及南诏、大理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史籍.  相似文献   

2.
南诏行政区划及政区建置是南诏史研究的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南诏史研究的前人学者曾对南诏行政区划及政区建置相关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阐述.为后人对南诏史的研究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阿嵯耶观音的由来.阿嵯耶观音圣像及其名称最早出现在作于南诏中兴皇帝舜化贞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8年)的<南诏图传>中.<南诏图传>也称<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分为图画卷和文字卷两卷.在图传中,阿嵯耶观音七次化为梵僧,七次度化众生,并授记南诏立国,以诏诰天下,南诏立国是君权神授,神圣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4.
巍山彝族同胞高超的狩猎技巧,继承了南诏王室成员数百年金戈铁马、征战四方的战争技巧,是南诏时期战争习俗的延续和再现.与狩猎一脉相承且独具南诏历史文化的“牛歌”和“赶马调”,旋律高亢、意境悠远迷人,极具民族气息,已在巍山传唱了上千年,至今依然经久不衰,歌中满含巍山同胞对先祖的怀念.  相似文献   

5.
《大理文化》2012,(12):120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心打造云南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重大决策,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大手笔、高水平建设巍山南诏国和大理古都两大项目,相关基础工作进展顺利。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由巍山县和云投集团合作开发,拟占地面积4100亩,预计投资87亿元。以"哑铃"状布局,形成"一宫、一区、一城、一园"的南诏文化展示体系,即南诏王宫、南诏市  相似文献   

6.
正相传,在南诏初期,"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的三公主金姑从洱海边嫁到了蒙舍(今巍山),成为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的夫人。金姑勤劳聪慧、贤淑善良、乐善好施,她教会农家妇女纺线织布、挑花绣朵,还把洱海地区的栽种、养殖等技术带到蒙舍川,深受蒙舍川和洱海地区各民族的尊敬和爱戴。三公主嫁到蒙舍后,洱海边的人们十分想念她,逢年过节都要到蒙舍接她回家省亲。三公主去世后,南诏王室在巍宝山修建了三公主殿、在南诏都城图山修建了天摩牙寺供奉三公主。从那以后,洱海地区的村民就于每年农历二月到巍宝  相似文献   

7.
前言 众多专家和学者在对南诏崛起的学术研究中,对南诏崛起的外部因素研究颇多,成果也较丰富.在诸多观点中,过分强调外部因素.而对南诏崛起的内部因素研究较少,对此进行系统的阐述不多.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的建立,不单是外部的因素起作用,内部因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这种作用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8.
鹤庆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传播较早,据史料记载,玄化寺始建于唐会昌元年(南诏天启二年,公元841年).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可容僧众百人".成为整个大理地区著名的佛寺.……  相似文献   

9.
南诏大理文化是一个以地域为标志的复合文化指称,统摄了南诏、长和、天兴、义宁、大理几个时代相续的地方独立政权的全部文化,是云南文化史上最为精彩的篇什。虽然学界多用"南诏""南诏文化"泛指南诏大理文化,乃至扩展到指称整个云南古代文化,但还是应以"南诏大理文化"表述最妥,因其不仅可以藉此标明文化时限与特质,而且能够顾及此一文化内在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无论是就云南文化的整合而言,还是就其文化内倾的特色而言,南诏大理文化都有非常独特的地位。由于材料很不充分,对历时500余年、影响贯穿古今的南诏大理文化的研究相当不够。继续发掘相关材料,并寄希望于重大的考古发现,将是未来南诏大理文化研究得以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唐朝的耻辱 归唐,对南诏而言,是一件大事,也就是在其即将亡国之际,南诏找到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强大得足够和吐蕃抗衡,足够遮蔽自己. 也只有这样,南诏才能取得真正的独立,才能使得皮逻阁与阁罗凤打下的江山,不至于丢失,不至于“都付笑谈中”. 当然,这样,对唐朝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巍山三月     
正巍山古城惊蛰的夕阳是老祖母珍藏的一件罗衣,给巍山古城披上温暖的光芒。古街、古巷、古树、古楼、古门……走进去,仿佛一下子走进时光深处,嗅到了历史的芬芳。巍山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是南诏国的发祥地,是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649年,南诏始祖细奴逻就在巍山建立了大蒙国,开创了南诏的基业。巍山古城又叫蒙化城,号称南诏古城、南诏文化发源地,  相似文献   

12.
吴棠 《大理文化》2004,(2):57-61
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早在汉时就是"西南丝道"(博南古道)途经的咽喉地带;南诏、大理国的雄关要隘.远在公元739年南诏从蒙舍(今巍山)进入洱海地区之前,这里就居住着被称为"河蛮"的部族.现今下关北郊荷花寺、大展屯、上村、磨涧一带都是"河蛮"村落.蒙氏逐走"河蛮"之后,沿西洱河北岸筑了一道土城,作为拱卫南诏首都太和城的南面要塞.这座土城叫龙尾城,唐朝樊绰编写的<蛮书>记载:"龙尾城,阁罗凤所筑".  相似文献   

13.
老街记事     
云龙县的漕涧古镇是滇西最古老的集镇之一,早在西汉元封年间,这里就是益州郡所辖嶲唐县的治所.历经唐代的南诏、宋代的大理国等地方割据政权,到元代成为云龙赕军民总管府的属地,明清两代为云龙州所辖,民国以降属云龙县.  相似文献   

14.
彝祖故里     
历史应该而且也会记住公元2007年3月26日这个看似平凡而又极其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是彝族一年一度的"二月八"年节。随着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竣工典礼暨开光祭祖活动的成功举办,由此标志着,从这天起,"南诏土主庙"这一千年古庙,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彝族祖庙"。  相似文献   

15.
南诏的兴盛,在异牟寻手中,已经走向高峰. 异牟寻主政近三十年,他联合唐朝,订立盟约,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同时,他指挥军队,对吐蕃展开一系列进攻,大败吐蕃,解除亡国之厄,以至于吐蕃“盛屯昆明、神川、纳川自守”,在西南战场上由攻转守,与南诏形成对峙之势.公元808年,异牟寻死去,终年五十五岁.他的儿子寻阁劝立,可是,寻阁劝登基也只有一年就死了.此后不久,一个强势人物走了出来,登上南诏的历史舞台,执政长达四十多年.  相似文献   

16.
<南诏图传>(以下简称<图传>)是我国唐代云南地方政权南诏国时期编纂的地方志书.成书于公元898年(唐昭宗光化元年,南诏舜化贞中兴二年),<图传>为长轴卷,由图卷和传卷两部分组成.图卷长5.73米,宽3厘米,共有人物94人,传卷计2462字.现存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是研究云南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被视为"滇南瑰宝".  相似文献   

17.
杨铠 《大理文化》2003,(1):44,43
石榴花 石榴,原产波斯.<南诏备考>篇里就有它的记载,剑川石宝山石窟又有波斯人的塑像.说明南诏政权建立后,大理一带就有波斯人的足迹.那么石榴这种佳果,既有可能从中原引种到本地,也有可能直接从波斯传来.但不管怎样说,由于它花繁叶茂、果实累累,给人以喜悦而被视为吉祥佳果,受到白族人民的普遍赞赏.  相似文献   

18.
南诏土主庙     
常华敏 《寻根》2007,(5):60-61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谈起中华彝胞,追根溯源,不争的事实是根在南诏土主庙,魂也在南诏土主庙。南诏土主庙,坐落在云南巍山县层林叠嶂、蓊郁苍翠的巍宝山北部山腰。集"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道教名山"等桂冠为一身的巍宝山,风光秀丽迷人,  相似文献   

19.
问古太和城     
晓峰 《大理文化》2021,(8):84-87
时值三月,春和景明,与当地文友到太和城遗址问古. 太和城遗址在距下关七公里的太和村,根据史书记载,太和城在作为南诏都城之前,已是一个有相当规模和防御能力的城郭.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洱海六诏,因"破河蛮有功"而被唐册封为云南王后,对太和城加以扩建,并于次年(739年)将国都从发展了90年的南诏发祥地巍山迁到大理太和城.此后40年间,经历了天宝十年(751年)、十二年(753年)、十三年(754年)三次著名的"天宝之战",大唐王朝数十万军队战败,主将鲜于仲通"仅以身幸免",李宓将军"沉江而死".阵亡将士被南诏感念旧恩"祭而葬之"于天宝街"万人冢"和凤仪北汤天村"千人冢",并立德化碑于太和城国门.  相似文献   

20.
余显斌 《大理文化》2017,(12):96-112
说到蒙世隆,我突然就想到明朝.史家普遍认为,明朝之亡,"非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这几乎已成为一个定论,难以推翻. 其实,南诏之亡,也非亡于劝隆舜,实亡于蒙世隆. 今天,仍有人称蒙世隆为英雄,为南诏开疆拓土,甚至称其为蒙世隆大帝.显然,这是无视当时历史的.英雄固然能为国家开疆拓土,他的开拓,是为了百姓的生存,为了国家的安定.如果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心理,宁愿国亡,也要继续厮杀下去,最后,竟至于让国家"弩藏不给,横剑于民,上下俱困",走向灭亡,只能算不识时务者,算得上一个偏执者,如何能称得上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