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钱大听在《潜研堂文集·弃喻》篇中说:现在一些做学问的人,读古人的书,动辄就指责古人的失误;他们和同时代的人在一起,也总爱批评别人的过失。一个人固然不可能没有过失,然而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考虑考虑,我们自己难道没有一声、毛病吗?而...  相似文献   

2.
说官箴     
说官箴夏桂苏,夏南强《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杜预注:"阙,过失也,使百官为箴辞,戒王过。"杨伯峻先生注引《尚书·盘庚》:"犹须顾於箴言。"《左传·宣公十二年》载:"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汉王符《潜夫论...  相似文献   

3.
行已有耻──做人的根本态度钱逊"行己有耻"。──《论语·子路》"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在上一篇文章《他们的死值得吗?》中,我们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讨论过关于"是否值...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的七条用人之道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向他提出矛盾的观点,看他的辩别能力。二是"穿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同他反复辩论一个问题,看他的辩才和机智应变的能力。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请他出谋划策,看他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告之以难而...  相似文献   

5.
颠张狂素爱美酒李祥林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一说起草书,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唐代书坛上的两位大家──"颠张狂素"。"颠张"者,文人张旭也,旭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金吾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张之草书作品,见于宋《淳化阁帖...  相似文献   

6.
八卦起源新说──《周易》本义之一杨炳昆近几年,海内外掀起了"易学"热,这是前一段时间"文化热"的继续和深入,也反映了人们对预测学的偏爱。但是,执着于从预测学的角度研究《易经》,常常使人感到玄乎神秘;另一种倾向则是否认《周易》起源于卜筮,竭力将之神圣化...  相似文献   

7.
面部古法美容的理论和操作任彩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青年人讲究美容,而且老年人也开始讲究美容,追求生活的美。这种追求美的心理状态,称之为"心理营养",它对人的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大有好处。面部是人体最显露的部位,可以体现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唐代道教规模辨析张泽洪唐代是道教的兴盛发展时期,李唐王朝的尊崇,奠立了道教相当于国教的地位,这是道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历史事实。但《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条记载唐代道观、道士数说:"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当代一些研...  相似文献   

9.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陈大络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是什么呢?蔡元培解释为"总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孔子说:"仁者人也。"①仁乃是做人的道理,是谓人格;但是及之于政治,则是"为政在人"。②也就是说,治理国政,要得到好人。依此推论,...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何以“不知老之将至”牛致功唐代的杜甫说过:"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慢慢地就把七十岁视为古稀之年了。在古代,限于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人们的平均年龄较低,能活到七十岁当然值得庆幸了。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在春秋末年堪称高寿。后来,孔子被尊为圣...  相似文献   

11.
刘武图文 《世界文化》2013,(8):I0001-I0004
一说到阿拉伯这个字眼,人们的眼前可能就会浮观这些影像:波斯湾、阿拉伯半岛、撒哈拉沙漠、神秘的驼队、高高的金字塔、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人、波斯地毯和银器、阿拉伯水烟和红茶等等,这些在《一千零一夜》《英国病人》《撒哈拉》《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电影中出现过的情景要是呈现在眼前,你会愿意错过吗?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张侠生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都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能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我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广泛,技艺精湛高超,为世界所公认。我国古籍对饮食文化有过精辟的论述。如说"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人之甘...  相似文献   

13.
杨利斌 《大理文化》2012,(5):98-101
云龙陶瓦的大量使用是从明代初开始的。瓦是陶土烧成,先制成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筒,入窑烧造。四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古人称剖瓦为削,削开后谓之"瓦解"。"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是古时对贫穷人的描写,也充分说明瓦片与土地在人们生活、生存当中一样重要。瓦是房屋建筑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有的人一辈子也建不了一幢房子,人们认为建好一幢房子是一家人的生存之基。  相似文献   

14.
浅析孔子之“义利观”吴娅茹一、"重义轻利"的最高原则孔子在义利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礼义为先,利欲为后,他把周礼奉为至圣法典,主张人们的一切活动必须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则以及据此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和观念,因而人们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也都渗透了封...  相似文献   

15.
曾光 《世界文化》2008,(8):51-51
面具在地球上每一块大陆的文明中都曾出现过。它帮助人们沟通了现实与精神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南部,绘制于公元前四千年的岩石画中已显示出人们使用面具的情景。时隔数千年的今天,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非洲人,依然在使用着面具,但必须说明的是,不论是陈列在博物馆中作为艺术品向人们展示的面具,还是被锁在收藏家柜子中的面具,对于非洲人来说都早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仪式,没有佩带者,面具就不能显示出神灵所赋予它的魔力,也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弘扬传统敬业精神李先娥所谓敬业,是古人提倡的一种对待自己职业的态度,一种很恭敬严肃的态度。工作上要专心、认真和负责。孔子把这种精神叫做"执事敬"。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志,以事其心"。那么,为什么要敬业?对此,近代人梁启超写过一篇题为《敬业与...  相似文献   

17.
忠──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阎文著名学者吴晗曾这样说过:"忠君是过去的道德观念,除了个别遗老外,今天没有人讲忠君了。是不是连带这个忠字也应该否定呢?我看不应该。"(《学习集》第263页)吴晗的这个观点,在60年代,曾引起学术界一场大讨论。当然,那个时候...  相似文献   

18.
以佛解老佛老融通──论马一浮的《老子注》李明友马一浮先生(1883-1967年),名浮,号湛翁,浙江上虞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他博古通今,糅合百家.以儒为宗,融通释老,卓然成一家之言。近些年来学界对马一浮"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儒学观及以佛证儒,儒佛会...  相似文献   

19.
陈抟先天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安岳县历史文化史研究会陈抟和李真果学会陈抟(871~989),字图南,五代末初著名道教学者。西蜀崇龛(今安岳县龙台镇龙酉观音寺)人。他"淹通三教"之学,"发易道之秘、开理学之先",对中华历史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在...  相似文献   

20.
荀子的和平思想[日]村濑裕也著刘平译荀子的肖像说到荀子,很多人都记得他是一位与孟子的"性善说"相对立的"性恶说"的首倡者,相比孔、孟自不用说,就是比起老、庄来,也不是那么为人所熟知的。但是,在多少带有世界性眼光的欧美人眼中,对荀子则好象完全是另一番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