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陈拙 《华夏文化》2000,(4):54-55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著于1938年,是20世纪前期学术界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由于某些非学术方面的因素,这部近代史专著已经被人们淡忘了,不少青年学者对此书及此人缺乏基本的了解,因而有必要从学术角度加以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吴超平 《世界文化》2009,(11):50-51
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威廉·萨姆赛特·毛姆(1874—1965)是少数游历过中国的作家之一,中国是其创作中的一大元素,中国人的身影时常闪现在其作品中,如小说彬色的面纱》、《人性的枷锁》、《信》,戏剧《苏伊土以东》以及札记《在中国屏风上》等。毛姆的作品有助于西方读者及今天的中国读者对20世纪初中国的想象。然而,在既定的帝国主义霸权话语的前提下,毛姆的作品只有话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兴起,初步构建起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城市史学之兴起与专业性研究机构的建立、研究队伍的构建、全国性专业学会的建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专业性期刊杂志的创办等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而"三大体系"的建设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初步形成了理论模式和研究范式。新时代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城市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就必须要加强研究方向的凝炼、学术队伍和科研基地的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进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显示度,加大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从而推动中国城市史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西叙事理论中,叙事结构都是研究重点。中西叙事理论中的不同话语,往往讨论的是共同话题,这是中西叙事理论可比性的前提。将叙事学叙事结构理论和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结构理论加以比较,发现叙事学结构理论中的"核心功能"、"序列"、"深层结构"三个概念分别对应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主脑"、"段"、"大纲",二者存在着不同话语共同话题的情形。对二者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西叙事结构理论,也有益于中国叙事学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括介绍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首次提出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五个时段的特征,并指出目前学界通常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传统经学也就丧失殆尽的陈见,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文章认为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成就与局限,无疑为21世纪的中国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同时,文章对21世纪的中国经学研究作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最近,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东北大学的部分建筑被列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举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著名大学的建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尚属首次。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所名校建筑有: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及东北大学旧址。这4所大学多建于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立较早的大学,其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堪称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这些建筑之所以值得保护,不仅在于它们具有上述值得珍惜的文化价…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8月致中国史学会筹办的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①2019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提上讨论日程。在如何建设新时代中国古代史学科体系建设方面,我认为亟待加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体系建设。进入21世纪,在文化日趋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如何更好的保护并传承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传承绵延不绝,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走过漫长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中国历史中蕴涵的经验、智慧无比丰富。研究总结中国中外关系史的历史经验,对于形成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国当代启蒙在全球启蒙话语中的特殊性1全球启蒙话语在启蒙进化史上所处的新阶段西方当代启蒙在内容上已经超越了18世纪的任务和对象,甚至也超越了康德在其《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中所拟定的启蒙目标,如言论自由之类。但启蒙精神并未死去。正如福柯在《什么是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时间意义的空间转向在当代西方文学话语中成为重点,"空间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法国文艺理论家巴拉什曾在其探讨空间性的开拓性著作《空间的诗学》中对空间的存在进行了分析,重点探究了各种空间下人类的精神心理及生存意蕴,尤其关注诗歌中时间问题的空间转向。诗歌中的空间意识具有强大的话语形式与话语功能,讲述着空间框架下发生的个人生活与时代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国际交流历史上,有学者借用郭沫若"洪流与溪涧"的比喻,形容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的文化交流在过去300年间的不平衡状况:在18、19世纪,中国文化像"洪流"一样涌向俄罗斯,而流入中国的俄罗斯文化却十分有限;到了20世纪,俄罗斯文化像"洪流"一样涌向中国,而流向俄罗斯的中国文化却像小溪。进入21世纪,在中俄互办"国家年"的框架下,在俄罗斯大规模、高水准举办的"中国文化节",表明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均从溪  相似文献   

11.
在18-19世纪欧洲的语言、哲学研究领域,汉语被看做是停滞、低级的语言,也因为其语言系统与欧洲语言的重大差别被欧洲学者判定为难学。19世纪下半叶开始,更多欧人来华,遵循欧洲语言研究方法,学习和研究实际使用中的汉语。夏德从语言事实出发,用欧洲语法框架来分析和归纳"文件"体汉语的用法规律,体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拟构和描写的视角与方法。夏德通过考察"文件"体汉语深入思考汉语的特性,强调汉语与印欧语一样具有自身的语法规则,并处在发展变化中。夏德同时强调汉语与欧洲语言的异质性,反对在深入了解汉语特点之前,在历史与比较框架中简单、生硬地套用语法规则。这也注定了夏德的汉语及中国研究观点无法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流学术界所承认和接受。  相似文献   

12.
学人寄语     
陳來 《中国文化》2010,(1):F0002-F0002
<正>20世纪关于"传统与现代"的争论,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争论焦点,有不同的理论侧重,有不同的现实指向,但是无论如何,20世纪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的讨论,从来都不是要不要"现代"的讨论,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讨论,也不是要不要改革的讨论,更不是要  相似文献   

13.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只有权威性史料的开掘,才能真实的诠释历史,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武汉学亦如此。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北庋藏十分丰富的武汉——湖北地区近现代史料,其主要庋藏档案单位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简称"近代史所")、"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国史馆"和"国防部"史政局。台北的资料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权威性(以档案资料为主)。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对于湖北——武汉1927年以前的档案资料严重缺失,但台北珍藏相当丰富,特别是武汉国民政府和武汉抗战两个时期十分集中,仅前者档案就有1.8万份,3000多万字,其他则散见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这些资料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格外珍贵。它们真实地反映了湖北——武汉建国前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是近现代研究的资料宝库。  相似文献   

14.
蔣廷黻是民國時期最重要的近代史學者,中國近代外交史由其開拓,中國近代政治史也因其"現代化叙事"發生了極大變化,深刻影響了一代學人。然而由於政治原因,蔣廷黻的學術影響在1949年之後的中國大陸悄然消失了三十多年,直至國門重開,蔣廷黻的學術漸漸被大陸學人所認知。一個學術史上的失踪者極大改變了中國近代史叙事模式、情節,最近二十年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一些不一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蔣廷黻當年所建耩學術框架、學術方法。  相似文献   

15.
茅海建 《中国文化》2013,(1):131-144
一由中国史学会主编、翦伯赞等人编辑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戊戌变法》,是一套影响力很大的资料书。其第4册节录了张之洞的《抱冰弟子记》:……某中丞素与龃龉,及罢官归,语人日:"为我致谢张公,吾父子惟有感激而已。"盖力劝其勿附康党,言之四次也。(按某中丞指义宁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19,(2)
正信阳师范学院根亲文化与两岸关系之研究,缘自20世纪80年代闽籍学者黄典诚、欧潭生等在河南固始进行闽方言及民俗调查中发现的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以及由此凝聚而成的中原根亲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中国史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联合培养"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属于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为导向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20,(2)
正信阳师范学院根亲文化与两岸关系之研究,缘自20世纪80年代闽籍学者黄典诚、欧潭生等在河南固始进行闽方言及民俗调查中发现的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以及由此凝聚而成的中原根亲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中国史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联合培养"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属于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为导向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20世纪转眼已经成为一个过客。以对“现代性”的追求开始,又以对“现代性”的困惑终结,它给国人留下的似乎是满目的战场硝烟以及满目的凄迷。试想世纪之初的启蒙思想家们,在指点国家和社会前途时,凭着对现代化话语一种明净的钟情而焕发出的那种自信;试想80年代革后知识分子在几经风雨后重新对启蒙话语的热情呐喊,大多数人们现在的心态几乎不像是由他们延续下来的,似乎要和他们隔了几个世纪。  相似文献   

19.
正近代以来,很多外国学者批评中国"无纯粹之哲学",其中一个重要根据便是认为中国哲学仅仅关注人伦日用的相关问题,而对宇宙起源等本体论问题较少关注。诚然中国哲学有重视人生伦理的方面,但却也对宇宙论等问题有着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即对于"天"的哲学阐发。"天人关系"一直构成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其精神内核也可以体现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迥异之处。然而,学界目前关于"天人哲学"中一些基本概念与内涵的讨论一直众说纷纭,难定于一,这为我们研究"天人哲学"带来了一定困扰。故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9,(1)
正信阳师范学院根亲文化与两岸关系之研究,缘自20世纪80年代闽籍学者黄典诚、欧潭生等在河南固始进行闽方言及民俗调查中发现的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以及由此凝聚而成的中原根亲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中国史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联合培养"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属于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为导向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至今已有30多年的积累和建设,研究基础深厚。中心前身为1982年成立的"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