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中旬.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八中队在专家的指导下。给来自15个少数民族的学员量身制订了包括新闻采访、报道写作与新闻鉴赏在内的新闻课程。近年来。该中队注重结合教学实践。要求学员通过每天研读一篇军报新闻.每周写一篇身边人身边事.提高学员的新闻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信息数字化、全球化,新闻资源共享,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若干情况下,虽然记者面对的新闻资源是相同的,由于记者所持的思想禀赋、采访作风各不相同,因而后来所产生的新闻也可能是很不相同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如今浩如烟海的媒体新闻中,毕竟,我们仍能时不时地读到一篇又一篇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3.
3位函授学员的习作总体来说不错,题材紧扣部队的中心,反映了部队的训练、人才培养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值得赞赏的一是作者都选择了现场抓拍.这是一种很好的采访作风。作为刚刚步入新闻摄影门槛的学员.从一开始就坚持深入实际、现场抓拍的原则.这对于今后从事新闻摄影工作非常必要。近来新闻摄影界连续出现“打假”行动,说明造假之风对新闻摄影界影响严重.这不光是后期电脑制作造假的问题,摆布导演、组织拍摄更是造假,而且是从采访拍摄的源头造假,是更为恶劣的行径。在这样的背景下,这3位函授学员的采访作风就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4.
从新闻展现在人类的视野中,就始终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其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以及不可取代性。进入融媒体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一篇优质新闻播报,需要在采访与写作中采用新科技,更快速反应,这就需要新闻从业者提高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文章基于新闻采访及写作的概念和特征,介绍了融媒体时代新闻行业的基本现状,并阐述了有效的能力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5.
被采访对象是新闻行业最宝贵的资源这一说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所体会、所认可。如何面对被采访对象也就成为我们应该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学会尊重是理性地对待被采访对象的前提。一、以人为本、尊重被采访对象的价值对采访对象尊重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体现和写照。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本身是出于对媒体的信  相似文献   

6.
刘嘉 《记者摇篮》2005,(6):60-6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1):29-29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8.
在唐山纪念抗震30周年之际.从中央到地方。各路记者蜂拥而至,一时间,唐山成了新闻记者的“角斗场”。从新闻学的角度来讲.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的报道属于同源新闻。因为它是多家媒体的多名记者面对同一新闻资源的采访所产生的新闻,很容易出现千人一面、报道雷同的现象。因此,我们努力在“同源”新闻中挖掘出不同的内涵,使每一块版面、每一篇稿件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含金量”,概括起来讲,就是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活”。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贯彻“开门办报”的指导思想.3月1日至5月31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举办了第一期新闻干部研修班.来自省内23名地方新闻干部和媒体工作者,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采写实践他们在编辑部接受办报理念指导,同时坚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业务研修的大课堂牢牢地建在生活第一线短短三个月,学员们普遍感到收获良多一学员们除了一篇篇鲜活的、带着泥土芬芳的精品力作,还写出了一份份带着浓浓真情和独特感悟的体会文章本-刊特选编刊发部分学员的文章、首期办班的总结和学者的思考目前,第二期新闻干部研修班已开学,我们希望越办越好,为媒体群众工作提供更多鲜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采访中能捕捉到“活鱼”吗?答案是肯定的,关键要善于捕捉。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挖掘采访中的背后新闻,就不愁没有好稿。笔从事新闻采访多年,从获奖的几篇新闻作品来看.几乎都是从日常例行采访活动中挖掘出的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0):110-11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在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有这样一群学员:他们平时忙于学业,空闲时间,都不约而同地拿起笔、端起相机,奔向新闻事发地,记录、反映火热的军中校园生活,被誉为"校园小记者"。汤格平:不逐名利的歌者翻开他的简历:一次荣立三等功,数篇刊登于中央级媒体的稿件被评为优质稿、连年被校报评为优秀记者……汤格平入校后,花了两个星期时间,把学院5年来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看了个遍。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要想写出一篇出彩的好新闻,就必须在采访中做足功夫,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本文对新闻采访技巧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所谓“同源新闻”,是指多家媒体的多名记者面对同一新闻资源(比如会议、事件、人物等)进行采访所产生的新闻。如今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闻竞争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成了对新闻资源的竞争,作为新闻记者,碰到同源新闻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碰到重大事件,可能会有上百名记者聚集报道现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同样的新闻资源,媒体很容易出现相同或相近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媒体记者,特别是新闻专题的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同的记者采写同一题材新闻事件,写出的作品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不外乎记者的敏感程度不同:一名优秀的记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采访现场发生的事情自觉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写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加强对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的创新,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本文对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及写作展开研究。分析了我国媒体融合的现状,从采访思路、采访方式、采访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访,从写作风格、写作技巧两个方面,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写作。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新闻传播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冀晓琴 《大观周刊》2012,(31):47-47
近几十年来,传媒产业飞速发展,民生新闻逐渐在新闻事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它接近民生,拉近了百姓与媒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得列受众的喜爱.那么。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笔者认为,作为新闻制作基础环节的新闻采访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好的采访可以得到好的素材,可以吸引受众的更多美注,从某种程度上说,民生新闻采访的质量是新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强 《东南传播》2018,(6):25-26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体融合,为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基于当前媒体融合的现状,从采访思路、采访手法、采访内容和写作风格、写作技巧等方面,分别对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转变进行分析,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俭 《记者摇篮》2004,(9):37-37
从新闻采访的实践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出.隐性采访可以界分为有意识地隐去采访的真实目的、记者的真实身份、变更自己的记者身份等三种形式。隐性采访的大量应用.对正面报道进行了有利的补充。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分量,使采访最大限度的逼近新闻事实.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记者也能深入第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获取独家新闻,从而,提高媒体的知名度.影响力.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0.
时下,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从新闻业务角度上讲,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反映在新闻的采访、写作和编辑等环节上,而新闻的内容又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独家新闻资源日益稀缺的现实,各家媒体便在新闻内容资源的深度挖掘和二度开发上下功夫,展开业务竞争。有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