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玮李伟 《图书馆》2017,(3):101-105
我国政府出版物海外传播工作存在相关概念缺失、无效信息杂糅、馆配商利益驱动不足等难点。海外部分国家图书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在本国政府出版物国际交换方面均有相关实践。结合我国政府出版物市场的特点,中国国家图书馆政府出版物国际交换在文献来源和范畴界定上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模式,并证明了图书情报机构在政府出版物海外传播过程中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开放性的优势。综合国际相关经验和我国实际国情,建议政府应设立政府出版物官方机构,出版物交换主体应重视订立交换协议,图书情报机构要积极探索数字环境下的政府出版品交换模式,政府出版物国际交换应恪守国家保密原则。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融合,网络出版物日益成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出版物相比,网络出版物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灵活、受众覆盖面广等显著特征。网络出版物的传播,有效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播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网络出版物提升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认知程度、增强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情感认同、塑造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坚定信念、引领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自觉行动,是营造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氛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彭旭丹  李婧 《出版广角》2015,(10):104-105
校园出版物是校园内部传播信息的重要舆论阵地.它不仅代表高校的学术研究水平,而且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探析校园出版物及其传播过程,对有效运用校园出版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面向知识经济的出版观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新机遇。世界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出版物,担负着知识传播、知识更新和知识分享的重任。这是全球出版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5.
出版物作为传承引领和创新发展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把正能量传播作为价值选择的根本向度,最终必将有利于实现整体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政府出版物是基于政府信息有形化、公开化的一种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出版物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调整之中.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出版物管理比较粗放甚至可以说是缺失,缺乏必要的、专门性的政府出版物管理制度.而在制定行之有效的我国政府出版物管理制度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厘定政府出版物的概念、特征、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营销是一家企业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对于传统出版物来说,随着近年来出版行业市场的不景气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势力的快速崛起,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出版行业不得不面对并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指出了传统出版物在网络营销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着重探讨了传统出版物网络营销传播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比较数字阅读时代的三种终端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多数读者而言,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最直观的不同,就是阅读介质的不同。传统出版物往往以纸为介质,而数字出版物绝不会以纸为介质-它往往依靠多种电子平台、移动终端向读者提供信息。正是因为这点显著的不同,笔者认为从传播介质(即终端阅读设备)的角度来探析如今的数字化阅读消费,不失为一个办法。传播介质的不同,使得数字出版物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交互性强等传统出版物不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知识产品的独特性质,联系当今全媒体时代精神性成果的代际承继模式,我们发现,尽管知识的电子数据化改变了知识存储的介质,但这种变化只是暂时性的。因为:信息的数据化并没有改变纸质出版物作为人类知识传递的首选表现样式;纸质出版物仍然是人们阅读的常选便捷模式;纸质出版物仍然是出版效益的主要承载者;电子数据的传播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管理层面的严峻挑战。研究全媒体时代纸质出版物的发展前景,目的是在做好出版数据电子化改造的同时,维持传统纸质出版物出版效益和传播效益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美政府出版物的有关定义、起源、管理和收藏体制以及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比较 ,试图为我国政府信息的有效传播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出版资源是出版生产的对象,出版物就是出版生产者在开发出版资源、对出版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出版物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出版物的实物形态,而在于出版物所载的知识、信息,出版物所载的知识、信息的价值,决定了出版物的价值,因此,出版资源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资源,开发出版资源的过程,就是根据一定的市场需要按特定的选题策划思路,对分散、零碎或显现、潜藏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这些信息资源在重组中产生新的信息意义和文化传播、积累价值。  相似文献   

12.
PUBO:面向出版的数字资源本体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版业在出版载体和出版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出版物不再是单一的资源,不仅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光盘、附件、元数据等多种资源的集合,还包含出版过程中的相关资源,如结构信息、排版信息、设计信息、字体信息等。如何对所有这些资源及其关系进行建模,以实现这些出版资源的统一表示和复用,是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OWL-DL标准的出版物数字内容资源本体模型PUBO,包括内容结构、内容特征、表现形式、载体方式以及资源之间的关系,最后介绍了该模型的应用方式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传播载体空前发展,传统的纸介质出版物正面临着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以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的强烈冲击。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传统纸介质出版物之一的期刊。如何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成为当前期刊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受网络冲击的纸质出版业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纸质出版业遭遇空前尴尬.网络出版与纸质出版最大的不同在于载体的区别,网络出版物的载体是无形的网络,而传统出版物的载体是有形的纸张.因此,网络出版对纸质出版业最大的冲击莫过于传统印刷企业的让位和互联网技术提供商的登场.这使得传统出版的理念、流程和营销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图书馆出版物缴送情报源缺失,出版物资源流失严重。网络环境下的出版物缴送情报源可分为主体类型、书目类型、载体类型。图书馆界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建设出版物缴送情报源。  相似文献   

16.
受载体、内容和作者等多种局限,传统出版物所提供的知识不可避免的都存在"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以及"信息孤岛"问题,知识之间的各种关系无法得到完整呈现。本文认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内容出发,在知识标引和用户画像的基础上,整合出版物内容相关的内外资源,强化知识交互,最终构建从知识之间、人与知识之间到人与人之间的多层次的知识关联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双 《新闻世界》2014,(7):344-345
寺院非正式出版物是寺院自编出版与自办发放的无正式书号印证号、不公开发行销售、用于内部交流的各种出版物,如经书、小册子、光盘等。仅供内部使用的寺院非正式出版物对其接受者与社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与它的传播体系密不可分。本文立足于"5W模式",从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受众与效果出发以冀呈现寺院非正式出版物的基本传播过程,并试图为信息时代的寺院非正式出版物传播探寻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电子出版》2004,(11):4-12
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载体方面,由传统的以纸张为载体的出版物发展成为以纸、光盘、网络等多种载体的出版物;在内容表达形式方面,由单一的文字为主变为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而且具有交互性、智能性。可以说,多媒体出版物的不断涌现对传统出版物造成了强烈的挑战和冲击。通过对多媒体出版物的研究,笔者认为,目前对于多媒体出版物,存在一些理解误区,传统出版物大家都很熟悉,本文就不作详细讲解,而主要是针对多媒体出版物的概念、优缺点来针对这几个误区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出版物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徐建国出版物是科学技术的载体,这是由科学技术的要素特征和出版物的内在特质所共构的。一关于科学技术本质的说法虽然众说纷纭,但对科学技术要素的认识则比较明确。科学技术要素是科学技术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科学知识体系是理论要素、经验要素...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期刊、网络小说等新型出版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模式特征。另外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手机QQ、微博、微信等APP终端改变了以往人们的交流方式。人们对知识和新闻等信息的获取,不再只是依靠单纯的出版物,获取渠道更加灵活多样。相对于传统的出版物,数字图书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人们对信息的方便获取。近年来,信息传播技术获得飞速发展,在顷刻间人们就能知道全世界发生的最新事件,了解最新的知识。在这种背景下,按需印刷应用而生,按需印刷能够根据需要定制出版物,解决了出版社的库存问题,实现了绿色环保和高效运行。国外已有"按需印刷"成功应用的案例,但在我国按需印刷还是新兴事物,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按需印刷"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