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科学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发展阶段为线索,综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传播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科学实践如何嵌入到博物馆的展览实践之中并从中发展起来,以及关于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观念变化如何在科学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得到反映,还展现了日益受到关注的科学传播如何在科学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层面体现出以公众需求为本。  相似文献   

2.
徐剑  蒋宏 《新闻记者》2007,(7):68-70
就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而言,通过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已成为最重要的传播渠道,而传播者(记者、编辑)则是引导公众理解科学的中介和桥梁。与一般的新闻工作者不同之处在于,科技新闻传播工作者由于工作领域的特殊性对其自身素质有了特殊的要求:具备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与背景:有较强的科普写作表达能力;有不断钻研科学技术的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3.
4.
5.
许莹 《新闻前哨》2020,(2):30-32
新媒体传播实现了科学传播的双向信息流动,但科学传播中的价值认识分歧依然突出。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中的圈层化现象,可见群体隔阂、观点与个人经验超越事实影响认知等原因形成了科学传播价值认同的阻碍。在媒介化社会,媒介不仅是信息载体,更作为交往中介而存在,本文基于对不同媒介主体所构成的立体化传播网络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媒介主体交往的应对途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环境下,中国科学院结合新媒体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以官方网站为基础,多渠道协同发展的科学传播体系.本文以中国科学院13个院职能机构、12个分院、114个研究单位以及4个公共支撑单位为分析对象,以拉斯韦尔5W经典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16年5月31日前开通公共账号的84个微信公众平台,为构建合理的传播体系、提升整体的传播效果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公众理解科学传播模型到公众参与模型,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人们期望更多地了解科学,科学也希望得到公众的支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公众与科学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对话,如国内的转基因争论和国外壳牌公司放弃石油平台的争论,本文通过分析公众理解科学模型与公众参与科学模型中的问题,结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并以期完善民主参与科学传播模型,使公众与科学家形成更具实质意义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贾宁 《声屏世界》2007,(3):18-19
人们对科学的日益关注,使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而体育、娱乐两类新闻加在一起才3%①这种趋势也使科学新闻与社会新闻这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两大新闻类别发生联系,越来越多的有关科学的报道以社会新闻的形式表达出来。用社会新闻传递科学信息,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势报道科学,寓教于乐,这本是件好事,可是随着社会新闻对科学报道数量的加大,报道中出现误差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甚至一些伪科学的报道也经常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9.
朱鸿军  季诚浩 《传媒》2015,(23):70-73
科学传播在经历了科学普及、公众理解和公众参与三种范式之后,已经成为联接科学与社会的重要手段.随着传播技术与生态的变化与发展,科学传播的范式又朝着新的形态演进.本文以中国领先的大众科学新媒体公司果壳网为例,分析了三种传统的科学传播范式.根据果壳网的创新项目和策略,提出科学传播的"孵化生产范式",并对该范式进行分析、探索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科学院在新时期办院方针指导下,培养稳定的科学传播队伍,开展各类科学传播特色品牌活动,并结合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与特点,形成了全面立体的科学传播体系.本文针对中国科学院13个院职能机构、12个分院、114个研究单位以及4个公共支撑单位为分析对象,定性分析了84个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并就进一步提升微信公众平台上科学传播效果进行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学传播可以联通公众抵达科学知识的路径,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从而推动国家创新发展。自媒体作为平民化的传播载体,对其科学传播方法的研究能够促进科学传播能力与体系建设。从框架理论视角对科技公众号“差评”展开分析,得出其通过标题把握有限注意力、浓缩报道内涵,议题紧扣民众之所需、强化接近性,内容走优质原创道路、深入挖掘线索,叙述凸显人格化对话、融合情怀温度,从而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并指出自媒体科学传播应注重平衡时新性与社会性、严肃性与趣味性以及商业性与知识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电视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学信息、解决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科技类电视节目的播出也成为当前科学普及最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健康传播涉及很多专业的医学科学内容,要让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就要掌握一定的传播学相健关知识,将科学传播与健康传播相结合。微信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体、便捷的社交属性及强大的影响力,已成为传播健康知识的主要平台。本文选取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2019年7月1日至31日期间发布的共264篇文章作为样本,从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分析其传播效果,总结其传播策略,为提升健康信息的传播效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牛腊梅 《东南传播》2016,(10):112-114
时尚传播在时尚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着传播技术以及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力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为时尚传播开辟了新途径,为时尚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为了考察我国时尚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受众等方面的特点,本文献综述研究将主要从时尚传播经典理论研究、微信及公众平台研究、新媒体时尚传播相关研究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传播学的视角,探寻了中国科学地图的风貌.通过定量分析、对比性研究,从中国自身的地理版图,到中国与世界的地理格局,逐一分析中国科学地域传播的流动历程,剖析在整个不同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涌现出的各种科学文化思潮,阐明中西方科学关系的转变是文化思潮争论的焦点,进而提出21世纪中国科学地域传播的未来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这次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所引起的恐慌,使得如何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并让公众充分了解,再次成为关注焦点。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传统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之后发生的核辐射危机,媒体也及时进行追踪,让远离灾难现场的中国受众对灾难的危害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8.
从驻南使馆被炸事件开始,经过南海撞机和“9·11”事件,民间暴力话语已经成为一种触目惊心的阵发性癔症。这次美英等国打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尚未打响,一场互联网大战已经在中国展开,令话语暴力在互联网上大规模蔓延。一些网民如此向美国投掷话语炸弹:“杀死美国猪!”“真主站在伊拉克一边!他烧死了夜总会里狂欢的96头美国猪(按:指近期美国  相似文献   

19.
意见领袖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衍生的角色,在过程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意见领袖在信息扩散过程中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形成后又怎样反作用于信息传播的过程、影响传播效果,以期正确引导意见领袖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然  丁骋 《东南传播》2013,(4):34-36
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科学事件入手,比较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科学事件上的行为差异,以此探究科学事件在我国互联网上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作为科学事件网络传播的主体,普通网民和网络新闻媒体在主要议程与分析框架上存在较大差异。网络新闻媒体的议程影响公众对科学事件及其重要性的认知和判断,但作用有限。公众参与科学传播很大程度上仍受限于议题与其切身利益的相关性,参与科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针对同一科学事件,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关注的主题以及传播功能框架的选择上均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