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赵肖雄  潘璇 《视听》2018,(11):174-175
数字媒体时代,科普传播的方式已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科学文章和新闻通稿形式的内容传播,新媒体、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将成为未来科普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微信公众号作为当下自媒体传递信息、传播内容的流行手段,对于公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本文从数字媒体时代的科普传播特点切入,对科普传播类微信公众号的优势及影响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其中如何使生物多样性议题进入公众视野是实现公众参与保护的核心要点之一。在多元媒体迸发的时代,生物多样性爱好者作为自媒体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科学传播活动或许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自媒体“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作为研究个案进行分析,为当下“生物多样性”相关科学内容的创作、传播与研究提供思路。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四个方面,对其传播策略进行讨论与分析,探讨“生物多样性”以及其他全球共性挑战话题如何在公众中实现有效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伴随着紧急性和未知性,面对该类事件公众具有强烈的信息获知需求。大众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解读缺乏专业权威性,学术期刊的社会职责与公众的信息需求是医学学术期刊发挥媒体议程的基础。医学学术期刊公信力高,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内容资源和客观理性的媒介调性,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议程设置中能发挥优势。医学学术期刊通过科普传播的路径参与议题设置,以社交媒体矩阵建立、推动媒体间共振是大众传播基础,以医学知识服务和科学专业内容传播定位实现对公众的长效引导。提升学术期刊的大众化传播能力,从而影响社会议题,通过回应社会关切、快速出版等方式实现公众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4.
在自媒体时代,记者角色转型已势在必行,以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并存的传播环境为切入点,阐述了自媒体时代记者需要从理念和操作层面来进行角色的转型,从而更好地服务公众.  相似文献   

5.
微信自2012年8月诞生以来,成为继微博之后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一批新兴的自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并吸引大批受众,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生存带来挑战。如何在微信时代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并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是每个纸质媒体都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大连地区某报纸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在其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用户调查,从而了解纸质媒体类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探索未来纸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科学传播概念的提出与公众理解科学有着密切关系。在媒体融合时代,科学传播具有双重效应,既可以通过融媒体手段提高公众对科学议题的关注度,又能帮助公众直接参与到并感知关于科学传播更广泛的议题。但媒体融合时代科学传播面临着三种困境,即传播者缺乏融合思维与科学专业知识,科学传播内容建设较为落后,科学传播模态中技术应用不足。基于此,本文不仅剖析清楚了我国科学传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科学传播的未来发展路径:科学传播者需要具备融合思维,提升科学专业知识素养与叙事技巧。遵循媒体融合传播规律,孵化高质量的内容精品,直击受众。丰富传播技术的应用,打造共生“嵌套系统”,顺应新技术发展潮流,强化科学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7.
科学传播不仅是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必然途径,而且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由于媒体所具有的大众传播功能及优势,决定了其在科学传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特殊功能。本文通过梳理科学传播与媒体相关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媒体与科学传播的关联,试图理清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角色和功能,即主体角色、载体渠道和桥梁枢纽,并承担信息传播、原理解读、沟通分享以及舆论引导的功能,以期为提升包括媒体在内的国家整体科学传播能力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带来深刻变化,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营造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自媒体传播及网络舆情形成的特征,提出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掌握公开信息的主动权,善于通过自媒体与公众双向沟通,科学治理互联网,有选择性地采取激励措施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翟欣 《出版广角》2018,(8):60-62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自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微信公众号传播研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重大公共热点事件不断发生,媒体微信公众号在这种情况下也逐渐成为人们播报、评论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保证自媒体传播背景下重大公共热点事件的传播舆情,我们必须了解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并为其在重大公共新闻事件中传播力的提升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众多自媒体中,微博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快捷性、草根性受到网友的青睐。本文针对网络传播中的媒体参与现象,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探究微博带来的媒体网络参与、观念变通及其影响结果 ,探寻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提高媒体素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有助于社会媒体以及公众能够有科学的视角和行动参与,为网络传播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积极氛围。  相似文献   

11.
陈然  丁骋 《东南传播》2013,(4):34-36
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科学事件入手,比较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科学事件上的行为差异,以此探究科学事件在我国互联网上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作为科学事件网络传播的主体,普通网民和网络新闻媒体在主要议程与分析框架上存在较大差异。网络新闻媒体的议程影响公众对科学事件及其重要性的认知和判断,但作用有限。公众参与科学传播很大程度上仍受限于议题与其切身利益的相关性,参与科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针对同一科学事件,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关注的主题以及传播功能框架的选择上均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2.
原创时尚类自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传播时尚话题,使时尚不再束之高阁,贴近大众生活,其独有的商业价值与审美价值,自媒体行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以时尚类微信公众号"深夜发媸"为案例,分析其在运营团队、内容风格、受众定位、互动手段、平台运营、商业模式六个方面的品牌运营策略,试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传播有其公共性内涵,当前自媒体传播已成为社会公共性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自媒体传播中尚存公共性缺失的现象,包括传播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对公共事务关注不够、传播行为缺乏理性以及过度商业化所引发的公共性流失。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内涵,自媒体传播中的公共性实现途径包括培育自媒体用户的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自媒体平台的自律以及建立公共权力机关与自媒体场域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传播有其公共性内涵,当前自媒体传播已成为社会公共性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自媒体传播中尚存公共性缺失的现象,包括传播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对公共事务关注不够、传播行为缺乏理性以及过度商业化所引发的公共性流失。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内涵,自媒体传播中的公共性实现途径包括培育自媒体用户的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自媒体平台的自律以及建立公共权力机关与自媒体场域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要求人们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评价问题而非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实现科技强国,媒体肩负着传播科学的使命,如今省城媒体的科普宣传现状如何?近期,笔者重点关注了省城9家媒体的科普报道,现圈其亮点,指出其不足,以期引发媒体深化科普报道,弘扬科学精神,满足公众科普需求,从而提高大众科学素养,助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话语权,并尝试通过对话语权的追求和掌控,达到自我赋权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自媒体应运而生,为传播领域中公众的自我赋权提供了切实的依靠和有力的支持.自媒体具有鲜明的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特征,公众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自媒体发布所见所闻,或是进行意见交流.这些都与自媒体本身的传播特性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夏亮 《中国出版》2012,(24):20-23
在自媒体传播环境中,公众、媒体、政府之间不对等关系出现一定的改变,政府、媒体、公众应积极利用自媒体以更好地应对、解决发生的突发危机事件,实现政府、媒体、公众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公共健康传播中的危机信息演变不仅体现在媒体对危机报道所产生的认知风险,而且也体现在智媒时代的个体赋权使得危机信息的风险传播进一步强化,从而恶化舆论引导环境上。危机信息报道形成“脱域”下的风险传递,而危机传播的信息演变充塞着公众的情绪传递与对抗焦虑。因此,政府需要做好信息识别,科学把握舆情趋势;公众需要做好风险认知,提前研判心理情绪,建立舆情风险与信息风险的双重识别机制;媒体需要强化信息倾向报道,放大正向报道效应以实现风险社会的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19.
于阳 《新闻世界》2014,(7):366-367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作为科学议题,食品安全的复杂性导致公众对其认识有限,媒体向公众传播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食品安全风险生产与再生产的角色。本文以《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生产标准报道为例,分析在我国现存不完善的信息传播模式下,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简化核心信息,制造单一冲突对立框架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传播乱象,并提出了构建科学而理性的报道景观的媒介期待。  相似文献   

20.
徐剑  蒋宏 《新闻记者》2007,(7):68-70
就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而言,通过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已成为最重要的传播渠道,而传播者(记者、编辑)则是引导公众理解科学的中介和桥梁。与一般的新闻工作者不同之处在于,科技新闻传播工作者由于工作领域的特殊性对其自身素质有了特殊的要求:具备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与背景:有较强的科普写作表达能力;有不断钻研科学技术的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