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曾指出人类有四种缪见(假象),标签假象就是其中之一.培根认为,人们一直是"标签癖"的受害者:人们给事物贴上一个名字,然后就被制定出的概念所误导,这就是标签假象,或者说未经检查的词汇所导致的假象.中国语境下的"舆论审判"、"媒介审判"就是这样一种"标签假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司法领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近些年来,我国媒介与司法的关系经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无论从最近的"杭州飙车案"还是车娅婷案件,"媒介审判"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一 "媒体审判"一词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西方学者认为,"媒体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实际上,"媒体审判"就是那些违反"观棋不语"游戏规则的棋迷(媒体)指手画脚,最终取代棋手(司法审判),亲自上阵.  相似文献   

5.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中国大陆地区迅速蹿红的网络现象,随着其对相关新闻事件的不断介入,以及所形成的相应社会舆论影响,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8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相关报道即称"人肉搜索"对于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而言,就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①.  相似文献   

7.
崔丽 《青年记者》2002,(12):43-44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步伐的加快,法制报道呈现出空前兴盛活跃的态势。人们在感受到法制报道所带来的法治理念更新、法律知识传播的巨大力量时,也对随之而来的一种被称为“媒体审判”的现象表现出忧虑和深思。  相似文献   

8.
"媒体审判"是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以往学者评判是否形成"媒体审判"主要从效果来分析,而本文从舆论监督权利的防卫性本质出发,以权利的启动是否具有合法性,运用是否有正当性作为判断"媒体审判"的标准.舆论监督权利一旦异化为进攻性权力则可能形成"媒体审判",这一全新的视角可望为评判"媒体审判"提供较为清晰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80后"这一概念从一出现就被贴上了标签,人们对这个群体的认知有一定的偏颇,媒体的报道当然起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青年报>关于"80后"报道的分析来探讨其报道特色,以及报道中是否存在对"80后"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0.
记者、律师与法官各有其活动领域及恪守的专业主义,然而在中国,这三个行业的从业者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联性,其社会角色常常错位.如新闻记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充当了法官或者律师的角色,造成了人们常说的"媒介审判"或"舆论审判".更复杂的是,对这种角色错位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得视情况而定.简单地说"舆论审判影响司法独立"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得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媒体的"舆论审判"很多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如邓玉娇事件,如果没有媒体和律师们的深度介入,邓玉娇是难以重获自由的,这似乎构成了一种"正向的舆论审判",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部分司法不公.谁能说舆论审判没有造成正面的社会后果,甚至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复杂之处.这种复杂性也表现在记者(媒体)、律师与法官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媒介审判"吗?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每当有涉嫌"媒介审判"个案出现的时候,对立之声就不绝于耳.多数学者以"媒介审判妨碍司法独立"为出发点,①主张打倒或消灭"媒介审判",并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与对策;不同的声音却反驳: "媒介审判未必妨碍司法独立"②、"'舆论影响'不等于'舆论判决'"③、"舆论评判是对司法公正的检验"④.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来,法学以一种强势学科的姿态介入了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并且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审视着诸如"新闻自由"、"新闻立法"、"新闻审判"以及"新闻与隐私权"等问题,但研究者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闻传播的范式也在对法律,尤其是受众  相似文献   

13.
近来,出版界有一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那就是昔日跳水冠军高敏与上海文艺出版社(下称"上海文艺社")著作权使用费(版税)纠纷.一审判定高敏胜诉,上海文艺社于判决生效十日内支付17.4万元的著作权使用费.  相似文献   

14.
"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平衡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中,"媒介审判"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它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媒介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自由为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媒介审判"的产生归结于司法的缺位、新闻界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公众人治情结的执着及制度建设的空白等多重因素.防治"媒介审判",新闻界重在明确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规范监督行为,信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司法界则应在增大司法的透明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保护司法独立,限制过度的舆论压力的司法屏蔽机制.  相似文献   

15.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元数据标签的使用情况调查(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用图片讲述和传达事情的情景比文字形式表达更难. 没有任何描述和形容词,你必须用最直接、最简洁、最能让人动心的画面来传达和诠释所拍摄的事件和人物,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你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摄影者必须用心去读懂镜头前的人和事,并明确所表现的主题,其次就是摄影技术的表达形式.就像<年轻的士兵您辛苦了>一稿,我几乎在无法看清镜头焦点的情况下拍了这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讲述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就是"图片作文",即平时拍摄和编发图片专题稿.这里就"图片作文"的表现方法、结构和语法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力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从物理学角度讲"力"包蕴着能量,具有运动的特征,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讲"力"则是生命的象征.而视觉艺术的"力"则是一种抽象之力,它虽然不能像物理"力"那样显示于仪器,但却可以被人们所感知,形成震撼心灵之力.如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一张著名的招贴画,画上画着一名威武的红军战士直视前方,并伸出一只手指直指观众,广告语是"你报名参军了吗".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红红报道)在近日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办的一次签名售书活动上,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一露面,就立刻引起人们的关注--她,这位老人就是泸沽湖的传奇人物、"女儿国"摩梭的末代王妃肖淑明.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非理性表达指的是人在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感觉下意识等)的控制下所做出的语言或者行为.①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非理性表达则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话语上的谩骂和情感上的泄愤.在网络这一虚拟的社会中,网民往往针对热点事件发表自我看法,即使是在未弄清不明信息来源是否真实的情况下,即开始了"自我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