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馒头血案”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则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入(接受者)行为的过程”。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在运用多种信息符号刺激影响另一些入的过程,无疑是网络传播史上一次引入关注的网络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2.
科学信息开放获取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因特网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以此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近几年来,以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开放社会协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等为代表的许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运动,2002发布了《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相似文献   

3.
艺术传播就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传播介质,以艺术符号、语言等传播形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主要以表象符号为载体,物化在具体的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上,激发和满足艺术传播受众对艺术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冯广圣 《新闻界》2013,(17):11-15
乡村传播"场域"中的主要行动者是农民,转型期的农民身份发生了分化,农民在乡村社会传播中的行动直接影响着村庄社区的社会传播网络建构。借用社会传播网络分析工具考察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传播网络结构是本文的旨归。经田野考察发现,现代中国乡村传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循环的网状模式:日常生活中人们选择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介传播等不同传播方式来编织他们的信息传播网络,这些信息传播网络从不同层面推动着乡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网络新闻,首先应当揭示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而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可以通过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体现出来。 传播过程一般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依次构成传播过程的各个阶段。即传播者(谁)—信息(说什么)—媒介(通过什么渠道)-接收者(给谁)—传播效果(取得什么效果)。  相似文献   

6.
档案信息传播模式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特色是善于运用图像模式对传播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引入模式方法为全面考察档案信息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拟结合前人的研究与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个档案信息传播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体育新闻传播是人类信息传播的一个方面。是传播者传递有关的体育运动刺激(包括口头、书面或者肢体语言)来影响接受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传播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一系列高度整合的传播渠道进行的,旨在对内贯彻执行政策与对外塑造政府形象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央苏区政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局部执政”预演的实验基地,是新中国成立的摇篮之一。因此,从传播学的视野来考察和反思中央苏区政府信息传播活动,这无疑能够为我们今天在奔向小康社会背景下,建设一个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更加健全和新闻发布制度更加高效的电子化政府和信息化社会提供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陈海祥 《军事记者》2002,(11):15-16
军事信息传播是军事系统这个社会大系统中一切信息的传播。从属于军事信息传播的军事新闻传播的良性发展,是军事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会带来整个军事系统内信息全面良性地流动,从而促进整个军事系统更加协调、全面的发展。然而,我们审视当前我国的军事新闻传播,却发现它的面目并不很清楚。军事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军事斗争(战争)、军事活动以及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事实的报道”。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军事新闻媒体上的“新闻”,其实大多属于适合公开传播的军事信息,当中包括了宣传教育材料、…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国际信息传播还是国内信息传播,传播主体无一不希望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面对传播客体,增强传播效果的途径很多,其中,传播客体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处于何种情绪状态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但却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从传播客体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传播环境与受众情绪的关系、传播内容与受众情绪的关系以及传播主体形象与接受客体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在理论上为信息传播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孟姣燕 《青年记者》2009,(16):96-97
《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认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三个阶段。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自媒体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也给流言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2.
新闻网站在Web2.0喧闹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津  刘心放 《网络传播》2005,(10):30-33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互联网世界出现了真正的信息传播平民化浪潮,信息技术行业的人士将其称为Web2.0,即基于博客(blog)、RSS、维基(wiki)技术的,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区别于互联网出现初期,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网络信息传播(Web1.0)。  相似文献   

13.
李广平 《新闻窗》2013,(3):35-37
在对大众传播模式进行的各项研究中,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占据着特殊重要的位置。中外学者在传播研究领域中已经取得的成就,可以丰富我们有关传播的基本定义。粗略考察传播研究历史,概括地说,传播至少包含以下三种意义:1.传播是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2.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组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3.传播可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认知传播接受主体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具有接收、感知、识辨、判断、加工以及再传播功能的个体,其对信息具有能动认识与处理能力。在认知科学还未成为一门显学之前,人的大脑运行机制及心理机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还处于"暗箱"状态,传播学受众研究还仅停留在理论与思想层面,未能真正透视人类认知机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文以"认知"为切入点,对传播过程中的接受主体进行考察,探究在动态的传播活动中,接受主体的大脑、心理机制与信息的交互影响,信息的体内认知传播机制及体外社会环境对信息的认知影响机制等。经考察发现,在体内系统中,经过选择的信息经感官输入后,在体内会被知觉系统加工,这一加工过程伴随着信息的留存或舍弃,最后输出的是新质信息;考察媒介系统发现,新媒介会通过调动颜色、字体等结构性要素来建构思想;在社会系统中,个体认知受群体意识和规范的影响,在媒介影响的不同社会阶段,人们对信息认知的态度与行为也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重大事件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本文选取了2009年国内发生的三件不同类型重大事件,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特大型城市居民对国内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以及这些重大事件在居民中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荀洁 《东南传播》2012,(11):31-35
在新医改语境下,从健康传播视角用量化方式考察新浪、搜狐和网易中健康频道的首页信息内容,目的是了解三个频道传播内容的总体情况,尤其以发现内容中的传播偏差为主,并试图寻找内里的原因。考察发现,三个网页均是大而全的"杂烩型"设计,以文字信息为主,配以少量的图片和视频信息,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存在着重视生理健康,轻视心理健康、欠缺应景内容和软文、互动误导等问题。这一考察对于及时了解新医改对网络传媒健康传播的影响,拓展国内健康传播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牟伟 《新闻世界》2012,(5):91-92
切客(Check—in)发端于美国的Foursquare,是基于地理位置所进行的信息分享传播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对切客主体的分析,来解析切客的传播心理特征和传播内容特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一些地区旅游形象传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传播信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及传播者为基本框架,形成了具有可行性的旅游形象传播建议,期望对一些地区在今后旅游形象传播方面的实践工作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付京香 《新闻传播》2010,(9):121-122
考察我国对外传播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国对外传播的传统问题。本文对我国对外传播的外生态环境(国际)、内生态环境(国内)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使西方强大的软硬势力和使我国不断发展的良好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传播实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庄育飞 《图书馆论坛》1999,(5):28-29,27
1 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人们在对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现象的研究过程中,对传播的构成要素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最早研究传播要素问题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传播由谈话者、说的话和听者三要素构成。一直到1984年,耶鲁大学哈罗德·拉斯韦尔教授在《传播社会的组织与功用》一文中提出的“五W”传播模式(见图1),这是人们最常引用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即传播者(Who)、信息(What)、传播渠道(Whichchannel)、受传者(Whom)、传播效果(Whicheffects)。  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