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编辑学者化"的生成机理与理解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反映了高校学报编辑的“无主体”状态 ,它是高校学报编辑求得社会公正的一种集体有意识的诉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一在于编辑自身的学术路向 ,即走向“学者型编辑” ,使编辑的职业与专业学术互动 ;二在于理顺学报体制 ,落实学报编辑的学术身份 ,使编辑的学术使命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2.
学报编辑的社会作用是什么?这并不是个单纯的学术问题。事实上.许多正从事着学报编辑工作的编辑们也难以对此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因为,迄今为止,即使在《辞海》里,也无法找到哪怕是“学报”或“学报编辑”这类名词的解释。也许正园为如此,“不入流”的学报也使得从事学报的编辑们在相关学科领域里自惭形秽,总觉得在专业科学领域中。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学报编辑应该成为“学术活动家”。作者首先阐述了“学术活动家”的内涵和应该具备的素质;接着从学报编辑是公共学术空间的具体管理者,学报对学术研究具有引领作用,说明学报编辑成为“学术活动家”的必要性。最后对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努力拓宽学报编辑的学术视野,二是建立“学术活动家”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还是提倡两个“家”在当今的年代里,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新的语词应时而生。“T型”编辑这个词汇的出现,便是一例。所谓“T型”编辑,系指编辑知识面的广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的结合而言。只具有专业知识深度的“|型”编辑和只具有知识面的广度的“—型”编辑,都不是太适应今天编辑工作的要求。唯有既有各科基础知识的广度,又有专业知识的深度的“T型”编辑,才能真正做好编辑工作。我非常赞同对编辑工作者知识结构的这种认识。以往,人们对编辑的学业要求,说法莫衷一是。有的说编辑  相似文献   

5.
谈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报是以“提高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它与以“普及为主”的一般社会期刊不同,其读者对象为中上层知识分子,尤以大学教师及专业理论工作者为主.学报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学术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学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份学报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由此,作为学报的编辑人员,其学识和业务素质则必须适应学报的这一要求,除具备一般编辑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外,还应具备一种自觉的敏锐的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人们普遍认为,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但是,人们对于学报编辑的认识则就有些众说纷坛了。有人说,学报编辑是“收发员”;有人说,学报编辑是“文字匠”;还有人说是“校对员”。真可谓五花八门。从表面上看,这些说法似乎相去甚远;但从本质上看,这些说法又确乎是基本相似的。相似之处正在于这些说法都忽视甚至抹杀了学报编辑人员在学报工作中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意识。本文认为,学报编辑在学报工作中并非处于被动地位,而恰恰处于主导地位。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要具有极强的主体惫识。  相似文献   

7.
论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武震培养、提高和强化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学术求新意识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鉴别者的学报编辑,应具有学术求新意识。学报编辑要有较强的学术敏感性,有伯乐的“慧眼”,善于从浩...  相似文献   

8.
对读、写、编相结合的思考卢传裔高校学报是学术理论刊物,而学术理论刊物的研究领域是极其广阔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报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有较高的知识业务修养,否则是难以适应学报编辑工作的。不少人把编辑称作“杂家”、“通才”,要求编辑...  相似文献   

9.
栏目,又称专栏,是由同类内容的稿件组成的版面,一般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学报的栏目设置,是学报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学报风格和特色、体现办刊宗旨、方便读者阅读与文献检索的重要手段。它是学报编辑根据一定的出版意图策划组织编排的,体现着编辑的主导思想与风格。一份学报栏目设置有无特色,不仅可反映学报的特色,而且电反映出编辑的素质水平,编辑思路和匠心。一些重点栏目和名牌栏目,堪称学报的眼睛,读者一看栏目,就能大体上了解这份学报的特色。1999年9月,我们对广西高校30个学报编辑部有 CN 号的30种学报(包括自然科学版12种,哲学社会科学版与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学摄 《新闻界》2006,(4):133-134
在当前学术期刊林立、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背景下,如何直面市场压力,是摆在每一位高校学报编辑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报仍沿袭着“小而全”的办刊模式,文、史、哲、经济、教育、教学等是大部分学报都有的内容。高校学报要摒弃这种″千刊一面″的传统模式,获得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孙景峰著《学报编辑工程论》2000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九章对涉及高校学报功能、特色、审稿、编辑、改革、质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学报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学报编辑工程论》的主旨不是构建“学报编辑学”的理论体系,而是将学术创新放在首位,本着“详人之不详,略人之不略,言人之不言”的指导思想,循着“学报编辑学”的框架系统地提出自己对其中各个环节的看法,对现有的“学报编辑学”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探新与补充。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会长、《北京…  相似文献   

12.
文科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文科学报的“选题”问题文科学报是综合性的定期学术刊物;学报编辑人员,不管是从事文、史、哲、教、政、经、法等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力求“学者化”。这当然是一个要求较高的提法,但无论从编辑工作或人员修养等哪方面来说,编辑人员必须一定程度的“学者化”,却是没有疑义的。把文科学报编辑工作理解为排排文稿、划划版式、改改文字等技术性工作,那是片面的、陈旧的观念。把一本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的定期学术刊物的学报,编成一本一本的校内人员学术成果综合论文集,也是一种片面的,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学报使命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报使命”这个根本问题,目前远未解决,究其原因,不能排除一些大学学报编辑学报“四化”(专业化、数字化、去同质化和特色化)论虚假命题的干扰.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报专业化还是综合化取决于主办者学术平台客观情况,不以学报编辑意志为转移;学报数字化课题不是编辑的分内事, “数字化”开发是IT行业的商业行为;学报“去同质化”显然荒唐,因为学术追求的是真理,真理属于普遍的、共性的东西,这个“共性的东西”当然是“同质化”的,探索和发现这个“同质化”是学者梦寐以求的,是学术的终极目的,既然学术是追求“同质化”的,那么其载体——学报就没有理由“去同质化”;学报特色化与去同质化如出一辙,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科学研究不能本末倒置;学术是独立性、个性、原创性很强的个体或团队的高级思维劳动,它同样不以学报编辑意志为转移;大学学报仅是学术成果的载体之一;大学学报应当回归本位,学报“四化”论不能再鱼目混珠了.  相似文献   

14.
学报编辑的大锅饭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谓的“大锅饭意识”,是指由于经济收益与工作业绩基本上两相分离的现行学报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大环境的鲜明对比,滋生出的一种以“偷闲动机最大化”为表现形式的“反创新”行为模式,它在学报编辑队伍中普遍存在,又难以克服,以致影响到各种新意识的形成和健全。  相似文献   

15.
学报主编要把好校对关卢传裔把好校对关,对办好高校学报是必不可少的。学报的校对工作一般由编辑承担,主编把好校对关也就责无旁贷了。首先,要把好思想认识关。编辑对于校对工作,主要存在以下思想障碍:一是认为校对工作是“额外负担”而不是“份内之事”;二是认为“...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后期以来,有关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理论以及实践的研究十分兴旺,各省或地区相继成立了学报研究套,各地陆续出版的高校学报研究论集或专著不下20余种。这是高校学报自身建设的需要,无疑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然而,在这种“热闹的景观”之中,也存在不少“被遗忘的角落”,其中高校学报的装帧设计就是长期被忽视的一项工作,对它的探讨研究亦显得格外冷清。  相似文献   

17.
孙景峰的专著《学报编辑工程论》,是一本实践性强、创新度高、材料丰富、内容翔实,对学报事业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书,值得每一个关注学报事业的人去阅读。 1.实践性强。作者从事学报编辑工作14年,精通学报编辑的各项业务,因此,作者能抓住学报编辑长期困惑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如第一章“学报功能论”中的学报如何反映本校的科研成果,如何为教学服务,如何发现人才、促进科研;第三章“学报审稿论”中的审稿要不要向内稿倾斜,向青年作者倾斜,向特定专题倾斜;质量面前人人平等是不是可以变通;学报审稿人的职称能不能低于作者的职称…  相似文献   

18.
对学报培养作者功能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报编辑同仁在总结学报功能时,都无例外地要标示出“学报具有培养作者的功能”。这种标示得到了学报编辑工作者和学报研究者的广泛认同,但我们在认真思考这一功能的内涵或仔细审视有关学报的编辑实践时,就会发现人们对这一内涵的揭示有不够全面之处,为此,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再作阐释与构想。  相似文献   

19.
在进一步学习GB/T 7714-2005[1]和总结近10年执行该标准经验的基础上,为使文献著录更科学合理,符合相关标准,《编辑学报》(以下简称“本刊”)决定从2015年第1期起变更几个著录细节,现说明如下. 1 期刊中析出文章“页码”的著录 GB/T 7714-2005对“页码”没有做出具体规范,但其示例均为析出文章的起讫页[1]9,人们由此自然联想到“页码”就是指起讫页.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参考文献、阅读型参考文献,前者指“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而提供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后者是“曾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2]3.可见,对期刊中析出文章的页码的著录应做具体分析,一律著录起讫页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析出文章如果作为引文文献引用,则应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如果作为阅读型文献引用,则只需著录文章的起讫页或起始页.文献[2]就列举了一个期刊中析出文章作为阅读型文献引用的示例:“[2]黄祖洽.软凝聚态物理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24.”[2]70.该文的起讫页是“24-28”,而这里只著录了起始页.  相似文献   

20.
评比是一种促进学习和推动工作的好办法。1991年3月,在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司和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等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组织了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编辑学论著和优秀编辑工作者(以下简称“双优”)的评选。由翁永庆编审(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汪元章编审(《上海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等20位高级编辑组成的评奖委员会。在各省、市、自治区高校学报研究会初评的基础上,共评出优秀编辑学论著一等奖39篇,二等奖110篇(本),优秀编辑工作者228名。5月中旬,新闻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