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学报编辑应该成为“学术活动家”。作者首先阐述了“学术活动家”的内涵和应该具备的素质;接着从学报编辑是公共学术空间的具体管理者,学报对学术研究具有引领作用,说明学报编辑成为“学术活动家”的必要性。最后对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努力拓宽学报编辑的学术视野,二是建立“学术活动家”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读、写、编相结合的思考卢传裔高校学报是学术理论刊物,而学术理论刊物的研究领域是极其广阔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报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有较高的知识业务修养,否则是难以适应学报编辑工作的。不少人把编辑称作“杂家”、“通才”,要求编辑...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学术空间是高校学报赖以生存的基础,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目前高校学报学术空间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高校学报的地位日益边缘化、学术研究日益功利化、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发展困难等等。要实现高校学报学术空间的健康化、有序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建立一种尊重学术的整体社会氛围,尽量减少功利因素对高校学报学术空间建设的影响;二是要建立实事求是、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体制;三是学报编辑要力争学者化,同时,主办单位也要为学报编辑的发展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穆刚 《今传媒》2014,(12):125-126
本文诠释了6S理念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将6S理念应用于编辑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探讨了这些工作方法对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指出,编辑团队应以6S理念建立核心价值观,打造一支优秀的编辑团队,使高校学报在支撑高校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同时也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学报编辑人员属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一部分,但由于学报编辑工作性质的特殊,因此,评价和衡量编辑的“编绩”应与教学科研人员有所区分,且体现客观和公正的原则。学报编辑工作的多重职责学报编辑的任务是创造文化产品,具体地说是搜集、选择作者的文化产品(学术论文),使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能够向社会传播,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学报编辑的根本职责是办好学报。衡量学报编辑工作的好坏…  相似文献   

6.
具有学科背景、掌握编辑出版规范的学术编辑是高校学报的核心资源,出版业态的创新又催生了对数字技术编辑的需求,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需求呈现出高门槛、复合型特点.面对数字化浪潮,高校学报不宜针对编辑个体过度提倡打造所谓“复合型编辑”,而应以专才引进+组合培养等方式打造复合型编辑团队,解决内容创新和出版业态创新之需求;还可将内容编辑以外的事务外包给专业出版公司,或与互联网学术出版平台、微信等新媒体合作,协同创新,助力我国科研工作者争夺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谈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报是以“提高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它与以“普及为主”的一般社会期刊不同,其读者对象为中上层知识分子,尤以大学教师及专业理论工作者为主.学报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学术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学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份学报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由此,作为学报的编辑人员,其学识和业务素质则必须适应学报的这一要求,除具备一般编辑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外,还应具备一种自觉的敏锐的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编辑在强化编辑业务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背景及高校学术资源,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素养,对促进编辑自身发展和提升学报办刊质量、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报编辑可以立足岗位开展业务研究、努力拓宽学术视野、依托科研团队,塑造学术型编辑等途径提高自身学术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武震培养、提高和强化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学术求新意识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鉴别者的学报编辑,应具有学术求新意识。学报编辑要有较强的学术敏感性,有伯乐的“慧眼”,善于从浩...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人们普遍认为,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但是,人们对于学报编辑的认识则就有些众说纷坛了。有人说,学报编辑是“收发员”;有人说,学报编辑是“文字匠”;还有人说是“校对员”。真可谓五花八门。从表面上看,这些说法似乎相去甚远;但从本质上看,这些说法又确乎是基本相似的。相似之处正在于这些说法都忽视甚至抹杀了学报编辑人员在学报工作中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意识。本文认为,学报编辑在学报工作中并非处于被动地位,而恰恰处于主导地位。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要具有极强的主体惫识。  相似文献   

11.
张雁影 《新闻记者》2006,(10):60-61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学报编辑人员属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一部分,除了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熟悉编辑、出版业务,同时还要具备“杂家”素养。  相似文献   

12.
发挥编委会作用办"品牌"科技期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新英  谨玉梅 《编辑学报》2001,13(Z1):85-86
针对实施"精品"战略问题,提出发挥编委会作用办"品牌"科技期刊.基于高校学报编委的特点,分析了编委会在保证稿源、学术把关、培养编辑和扩大学报影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目前高校学报要发挥编委会作用,需适时调整编委会,建立工作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者化"还是编辑"编绩"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蒋永华  陆炳新 《编辑学报》2003,15(5):381-382
“编辑学者化”已成为编辑界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界的主流口号,影响甚大;但这一口号,存在混淆概念、逻辑关系不严谨、极易歧解的毛病。从实际工作考察,它不利于引导社会准确、客观、科学地评定编辑工作的业绩。为了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一口号重新审视。建议建立以“编绩”为核心的编辑工作评价体系并出台对编辑的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14.
学报是高等院校的“窗口”,是反映教学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整个学校的学术水平,总体来看,便是从一个侧面显示着拥有国家80%以上高级教研人才的我国高校的科研实力。而学报编辑人员的索养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学报的水准。那么,一个称职的学报编辑通常应具有怎样的条件呢? 国内外行家历来认为,对编辑的素质要求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T型,另一种是X型。所谓T型,就是指编辑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呈“T”状,其中,以“一”来表示知识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评定法,对全国202位学报编辑展开调查,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构建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由学术素养、人际技能、编辑技能、学习发展、责任心、服务意识、创新性7个要素构成。这一模型凸显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时代需求和职业特点。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可用于学报编辑的选拔、培训、职业生涯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评高校学报的"转载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我国学报界,普遍存在着以转载率作为学报学术质量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的倾向,与此相适应,转载率的高低也就成为凝结在编辑们心头的一种情愫,我们称之为高校学报的"转载情结".在这一情结的支配下,学报工作的重点自然也就转向如何提高转载率上,甚至不惜为此去拉关系,走后门,为提高转载率而苦思冥想,从而将学报出版工作的真正目的--反映本校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放在了次要地位,出现了学报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异化性操作",偏离了学报编辑规律.在短期而言,学报的声誉可能会有所上升,但对整个高校学报界的未来来说,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学术讲座"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6,18(3):217-218
参听"学术讲座"可作为提高编辑综合素质的现实途径;"学术讲座"可为学报的组稿、约稿工作提供重要渠道;"学术讲座"是学报编辑接触创新学术观点的理想场所;通过与"学术讲座"专家的交流可拓宽学报的办刊思路.利用"学术讲座"提高学报质量时编辑应该注意以下3个问题:一是要为参听报告做好必要的准备,二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专家稿件,三是要掌握与专家交往、交流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孙景峰著《学报编辑工程论》2000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九章对涉及高校学报功能、特色、审稿、编辑、改革、质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学报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学报编辑工程论》的主旨不是构建“学报编辑学”的理论体系,而是将学术创新放在首位,本着“详人之不详,略人之不略,言人之不言”的指导思想,循着“学报编辑学”的框架系统地提出自己对其中各个环节的看法,对现有的“学报编辑学”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探新与补充。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会长、《北京…  相似文献   

19.
学报编辑在学报学术质量上的作用与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质量,特别是其学术质量,是高校学报发展的根本。除了审稿人、主编对学术质量的把关外,编辑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从编辑的初审工作以及编辑过程中包括总体结构的把握,文字、数据、图表等细节的处理诸方面,总结归纳了影响自然科学学报学术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方法,为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学报使命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报使命”这个根本问题,目前远未解决,究其原因,不能排除一些大学学报编辑学报“四化”(专业化、数字化、去同质化和特色化)论虚假命题的干扰.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报专业化还是综合化取决于主办者学术平台客观情况,不以学报编辑意志为转移;学报数字化课题不是编辑的分内事, “数字化”开发是IT行业的商业行为;学报“去同质化”显然荒唐,因为学术追求的是真理,真理属于普遍的、共性的东西,这个“共性的东西”当然是“同质化”的,探索和发现这个“同质化”是学者梦寐以求的,是学术的终极目的,既然学术是追求“同质化”的,那么其载体——学报就没有理由“去同质化”;学报特色化与去同质化如出一辙,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科学研究不能本末倒置;学术是独立性、个性、原创性很强的个体或团队的高级思维劳动,它同样不以学报编辑意志为转移;大学学报仅是学术成果的载体之一;大学学报应当回归本位,学报“四化”论不能再鱼目混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