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21,(12):69-78
全球化的数字新闻业态中,媒介伦理的规范性理论受假消息、仇恨言论、价值极化的挑战。重建数字新闻治理的规范理论,需对治理主体(谁治理)、治理原则(怎么治理)和治理站位(治理主体间关系)做出阐明,并重点考察社交媒体平台在数字新闻治理中的角色。分析推特(Twitter)和脸书(Facebook)两大平台的内容治理,本文归纳出平台数字新闻治理的两种规范性站位,而且在全球化进程中表现出从"协调者"向"规制者"站位的偏移,但无奈却引出了更严重的价值协调困境。鉴于此,"(信息生态)设计者"(Designer)作为数字新闻治理的第三种规范性站位被提出,该站位倡导以新闻真实和公共价值为前提,以"主体责任链条"透析新闻伦理困境中的主体责任,重视"参与的透明度"的程序及机制建设,并结合具体语境持续就分层与分布、规制与协调、全球与地方张力做出可解释的、负责任的权衡。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2015,(2):12
美国社交网站"脸书"1月20日宣布,该公司将采取行动遏制虚假新闻在其网站上的传播。什么样的新闻属于虚假信息?"脸书"将这个任务"外包"给了广大用户,在页面上添加了一个举报键,用户可说明某新闻是故意造假和欺诈或是经权威渠道辟谣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3.
程栋 《当代传播》2011,(1):66-68
某些学者指出,"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走出被人诟病窘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面.这不仅没有可靠的社会语境的支持,也缺乏新闻范畴体系的逻辑学依据.民生新闻是依报道对象所划分的与"吏治新闻"相对的一种新闻类型,与"公共新闻"、"公民新闻"(参与式新闻)逻辑划分标准不同,都应作为成员,共同完成新闻范畴的增量革命.三者也不是新闻史线...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当今社会,无论是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推行,社会阶层经济生活形态的改变,还是受众群体在精神文明方面日益凸显的需求,都使得民生新闻的出现成为了必然。作为一种新闻传播现象,民生新闻的意义在于搭建起一个互动平台,从人文关怀、百姓视野的角度,去更好的体现出新闻报道中的实效性、代表性、客观性、贴近性与监督力,然而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开始显露出一些"偏差",受众对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态度,开始从最初的"积极追捧"逐渐演变为"百无聊赖",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构成的。  相似文献   

5.
"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颖的报道形式2013年后风靡海内外,《卫报》作为数据新闻报道的先驱,其数据新闻实践与探索一直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本文以《卫报》官网"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专题内全部数据新闻进行梳理分析,力求厘清《卫报》数据新闻历史脉络、目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作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赋予了读者前所未有的中心地位.而在新闻传播的收受活动中,受众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观照下来看,受众的新闻收受依次经过了选择、解码、解读和编码4个维面,实现了"自我"与"他者"(新闻传播者)视野的3次融合,并与新闻传播者构成了双主体结构的互动循环.  相似文献   

7.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所属三峡日报、三峡商报,从2014年9月起相继开展"三评版面"(自评、点评、互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编辑的责任意识、策划意识、把关意识和精品意识,促使编辑遵循新闻规律,变"粗放经营"为"精耕细作",精心策划、精心改稿、精心编排,发挥编辑在采编链条中的引领、策划、把关作用,版面质量不断提升。报纸版面是报纸新闻作品的最终呈现。优质版面,是一张报纸的"脸  相似文献   

8.
陈万怀 《今传媒》2010,(4):89-91
"说"新闻和"播"新闻同为当前广播、电视媒体新闻播报的两种不同方式,特别是"说"新闻,因其独特的新闻播报方式,获得了听众和观众的普遍认同。同为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新闻内容、听众定位大致相同,然而,其各  相似文献   

9.
正一、大数据时代用户新闻生产的方式用户在大数据时代,用户对新闻生产的参与大概分为以下三种。一、受众对新闻采集的参与。如以CNN为代表的台网融合下的"Ireport"模式。"Ireport"(公民新闻、参与性新闻),设置大数据资料空间接受检索;测评核实把关程序,推荐或者鉴评每日来稿信息资料;编辑、律师顾问再次审核,择优选用。"Ireport"成了很多深度访谈、连续报道、社会调查最初来源,并且通过新闻传播与其他  相似文献   

10.
从2018年5月开始,《传媒观察》全新改版了。《传媒观察》创办于1984年,初名《新闻通讯》。2003年改为现刊名并实施改版以来,一直以"关注新闻前沿、追踪新闻发展、透视新闻热点"为办刊宗旨,富有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翌年便入选北大图书馆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并被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新闻传播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近年来,又先后获评江苏省双十佳期刊、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和第二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等,成为新闻战线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阵地。  相似文献   

11.
《传媒观察》2020,(5):F0003-F0003
从2018年5月开始,《传媒观察》全新改版了。《传媒观察》创办于1984年,初名《新闻通讯》。2003年改为现刊名并实施改版以来,一直以"关注新闻前沿、追踪新闻发展、透视新闻热点"为办刊宗旨,富有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翌年便入选北大图书馆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并被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新闻传播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近年来,又先后获评江苏省双十佳期刊、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和第二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等,成为新闻战线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阵地。  相似文献   

12.
张思雨 《今传媒》2020,(2):78-80
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使用"Vlog+新闻"这种形式报道新闻,其中的爆款当属2018年3月两会期间,两会记者所制作的"Vlog"系列。那么这种呈现方式是否还属于新闻?这种呈现方式是否对新闻的专业主义有所损害?本文将以"Vlog+新闻"这种媒体呈现方式为例,试图去总结这种呈现方式,并尝试分析这一呈现方式的类型和在我国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改革"(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又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的"侧",作"端""一端"之解。^([1])现如今,新闻市场也出现了与经济领域相似的现象。2016年里约奥运会是国内媒体经历的一次大型体育盛会,也是新闻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大练兵场。通过国内几家媒体对本次奥运会的报道方式,浅析其对我国新闻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京华时报讯昨天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到,中国移动将与苹果(600.96,8.38,1.41%)在支付方面进行合作,未来AppStore将在信用卡支付的基础之上添加"短代支付"(短信代收费)。也就是说,未来用户在AppStore付费下载时有望使用手机资费进行付款。除了支付方式的合作外,中国移动还将与苹果AppStore进行渠道内容方面的合作,而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和细节,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闻传播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年在我走访到的所有地方,从新闻媒体到新闻学院,总能听到两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融合媒介"(convergence media)和"融合新闻"(convergence journalism).  相似文献   

16.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07,(12):14-15
民生新闻作为近几年开始出现,并迅速成长的一种新闻表现方式,引起了业界与学界的共同关注。尽管对于民生新闻的概念内涵、内容构成、话语方式、发展前景等等,迄今为止人们依然存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实践层面上,民生新闻无疑已得到了传者与受者的双重厚爱。在此,笔者想从传播的视角,对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进行一下纲目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是我国的"VR元年",除游戏、影视等行业,新闻媒体也开始利用VR技术来开展新闻工作。VR技术投入应用带来的不仅是受众视觉体验的变化,更对新闻报道内容、新闻叙事方式、新闻产品形态以及互动传播方式产生了重大作用。本文旨在对国内VR新闻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并探索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宋建武 《现代传播》2017,(11):106-110
互联网内容聚合和分发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这些平台虽不生产内容,却可以通过新闻与资讯的大量聚合、定向分发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在信息高速流动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平台价值正在不断消解,新闻内容的价值在传统媒体中尚未来得及沉淀,就已经被网络媒体转载多次。由此,传统媒体开始提出"新闻版权"问题,其实质在于寻求新闻获利权新的实现方式。如何能够既实现新闻获利权又不损害公众知情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中关于数据库版权的规定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事实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新闻报道领域的扩展,一种新的事实类型——争议性新闻事实开始不断在新闻报道中出现。  相似文献   

20.
王健 《编辑之友》2011,(5):47-48
正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媒介发展的必然走向。媒介的大融合不仅促进了我国业界对媒体未来发展的大改革,同时也激发了学界对新时期新闻人才培养的思考。一媒介融合带来的变化及影响正式提出"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教授。在《自由的科技》一书中,他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