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上高是座落在赣江支流锦江河中游的一座小县城。近几十年这里涨洪水有个规律—每十年发一次大洪水。1993年正是发大洪水的年头。六、七月份连降暴雨发洪水,竟然出现三次洪峰。第三次洪峰到来时,我们采访丁重灾区泗溪良田村,发了一条新闻特写《冲不垮的是精神大坝》,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条新闻特写有很强的现场感、同步感,观众参与感,很容易调动人们的情绪。一位从不称赞  相似文献   

2.
滔滔洪水,惊涛拍岸;长江大堤,巍然屹立。今年7、8月间,长江一次又一次洪峰,冲击着湖北境内1500多公里的大堤。百万军民奋力拼搏,一次次奏响抗洪抢险胜利的凯歌。毋庸置疑,对于党的新闻工作者来讲,这是一次重大的战役报道。随着汛情步步升级,我们的报道也随...  相似文献   

3.
谢湘:公安分洪难眠夜整个1998年抗洪的漫长过程中,最让人难以作出抉择的是什么时候?——是第六次洪峰到来时,决定是否实施荆江分洪。8月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顺流而下。而此时,担任报社驻长江“前指”角色的中国青年报记者部主任谢湘,似乎是特意前去迎接洪峰:在送走摄影记者解海龙、天津站记者刘武之后,她正溯江而上,从武汉赶到监利,从监利过江到石首,又从石首穿过分洪区赶到公安。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普通的省报记者.作为抗洪抢险的专职记者和机动记者,我亲身经历了今年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整整3个月过去了,我26次奔赴灾区一线,足迹踏遍赣东、赣东北、赣北和省城周边共六个地市、3个县(区),行程1万余公里。其间所看到的灾情,所采访的人和事,在我30岁的人生记忆中和8年的记者生涯中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烙印。这无疑也将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江西省在今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中遭灾最为严重,除了长江八次洪峰.江西自6月中旬以来持续强降雨,五大水系全面暴涨、全面超历史。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销阳湖在…  相似文献   

5.
干记者这一行已五个年头了,苦仅吃了不少,最艰苦的要算是去年夏天的一次采访。一九九三年六、七月,上高县境内连降暴雨,出现过三次洪峰,在第三次洪峰到来时,我们采访了重灾区泗溪乡良田村。这次采访经历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看,这次参评的广播专题类节目质量都比较好,无论从舆论导向,还是从主题确立、内容选材、形式手法、制作技巧等方面,都反映出这几年广播节目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这次抗洪报道广播专题节目即是这种成果的体现。特别是获奖节目,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抓重大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的报道,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从获奖的广播专题节目看,重大事件和人物基本上都作了充分的报道。比如:为堵住决口同洪水进行殊死拼杀的大九江保卫战,洪湖军民同第六次洪峰进行生死决战的英雄壮举,解放军在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时抢救人民生…  相似文献   

7.
在迎战长江第六次、第七次洪峰的关口,奉市防指命令,我带着报社由采编人员组成的突出队上了长江赤壁干堤。 站在堤上,只见长江波光浩淼,风平浪静。但表面的平静暗藏凶险。长江已两次攀升到高水位,大堤经50多天高水位的浸泡,险象环生。长江防汛已到了决战决胜阶段! 我们的任务是从大驳船上,将百十斤重的大砂包背到大堤脚下,给被国家防总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险”的“老堵口”备料。 几包背下来,百十斤的包压在肩上,感到肩沉、腰酸、腿软;在晃悠悠的跳板上,腿肚子抽筋;在下几  相似文献   

8.
与洪水打个“遭遇战”我第一次去九江采访抗洪战况是在7月下旬。长江首次洪峰已对九江大堤构成威胁。面对这场洪灾报什么,怎么报,尚没有明确的思路。当我到达九江时,立刻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市民生活表面虽然很平静,但却透出一  相似文献   

9.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相继发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水位之高、洪峰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危害范围之广,均为历史之最.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经千千万万军民团结奋战,拼死搏斗,终于夺取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如今,洪水虽然已经过去,但洪水留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0.
广播在抗洪救灾中独显优势广西梧州人民广播电台谢大明今夏六、七月,梧州市遭受了两场特大洪水的侵袭,其中“6.19”洪灾最为严重,洪峰水位达到25.91米,超过警戒水位近11米,使梧州市95%以上的街道被淹,绝大部分的供电、邮电通讯线路和对外水陆交通中断...  相似文献   

11.
今年,在与长江特大洪水的搏斗中,我们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全体工作人员,以抗洪军民为榜样,以“严防死守,死保死守”要求自己,坚守抗洪救灾报道岗位,做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号令随到随播出,哪里有抢险战斗哪里就有记者采访报道。从6月下旬到9月上旬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台(含所属系列台)共采编、播发抗洪救灾稿件6000多篇(组),其中现场直播18场、录音报道300多篇、广播评论30多篇,为全省抗洪斗争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全台动员 全力以赴 我们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同长江有着极为密切的依存关系。我省既因这条黄金水道而繁荣,是我省经济文化的精华部分,又全靠1557公里的堤防抵御长江洪水,江堤一旦溃口就会造成毁灭性灾害,防讯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2.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是一个“六山、三岭、一分平’的丘陵山区县.全县十七个乡镇、二百六十三个行政村,五万六千多户、三十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二十七万.我们县广播站下设编辑组、采访组、播音值机组,现有采编播人员十六人. 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和河南省第六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以后,我们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以广播宣传为中心,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不断进行了人事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有效地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是他们用文字和图片把百年不遇的汛情告诉大家 ●是他们传达了党中央的关怀和华夏儿女的情谊 ●是他们报告着子弟兵的英勇和人民群众的安宁滚滚洪水,浊浪滔天。百万军民在战胜长江一次又一次洪峰的同时,湖北日报社百余名新闻工作者始终历战在抗洪抢捡第一线。他们以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转战长江各险段,冒着生命危险,用他们的笔,用他们的镜头,真实记录着百万军民的锁洪魔的英姿,书写着湖北百年不遇的98抗洪史诗。  相似文献   

14.
在第15个记者节来临前夕,第24届中国新闻奖和第13届长江韬奋奖揭晓。烟台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胶东在线网站总编辑邓兆安荣获长江韬奋奖,他是中国网络媒体第二位、山东省网络界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人,也是继胶东在线2009年以来连续获得两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这一奇迹诞生的奥秘在哪里?回顾一下邓兆安走过的38年新闻路,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国际新闻圈     
日选拔第一个飞上太空的新闻工作者一家日本电视台已从其雇员中挑选出七人,作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新闻工作者的候选人。将从中选拔出一人,参加一九九一年年底苏联航天飞机飞往空间站的活动,并在空间站上停留六天。在这期间,电视和电台每天分别作一次和两次实况广播。这七名候选人中有两名女性,有该电视台两位二十三岁的副台长以及该台莫斯科记者站站长。这七个人今年将赴苏联接受一  相似文献   

16.
抢险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四川水灾重灾区的重庆菜园坝运输站的工人奋不顾身,抢救国家财产的真实情景,刊登在今年7月27日的重庆日报上。 7月16日,重庆市长江、嘉陵江两江的水涨,出观了有史以来罕见的洪峰。为了记录下重庆人民与这一特大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英雄事迹,重庆日报摄影记者罗昌林,顾不得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十多小时,略打个盹儿,就在清晨7点赶出去采访。他来到菜园坝,爬上被洪水淹没了的房顶,选择角度,拍摄画面。正在这时,他发  相似文献   

17.
尽管今年北京的夏天凉爽,但我们的心情却异常焦灼。入汛以来,广西发生洪水,福建发生洪水,东北发生洪水,长江一线更遭遇百年不遇的全流域大洪水。长江大堤在高水位百年未有地浸泡了四十几天,五次洪峰接踵而来。各地的汛情牵动着我们的心,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记者亦让我们关注,因为我们知道,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险情,哪里就会有记者。 七月下旬,长江汛情全面告急,电视里、广播中、报纸上水灾报道的密度越来越大,誓保、死守、严防,连续作战、全力以赴、万无一失,这些词句的频繁出现,让人听了、看了心里沉甸甸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了。我们再也坐不住了,周末的一天,编辑部的几位同志相约来到办公室,大家拿着地图,寻找着受灾严重地区,拨通了那里的新闻单位的电话,送去我们的问候,也希望他们能为我们写些什么,把他们如何报道的动人故事和做法告诉同样关注他们的读者们。电话那边,无论是老总,还是普通记者,说话的速度都极快。显然,他们那里的情况很紧张。从简短的交流中,我们感觉的出来,他们是以怎样的热情、怎样的精神在工作着,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18.
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第六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两次写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央红军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多里的长征,究竟是怎样走过来的呢?这是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要写长征的全过程,不直接采访红军,特别是红军中枢的领导人,几乎是不可能的。长江作为国民党区报纸的记者,1935年还没有采访红  相似文献   

19.
全国性的大水,灾害频发。今年天气怎么了?群众在关注灾情的时候,心存各种疑虑,等待求解。今年7月20日,辽宁日报刊登一则报道:《长江洪水大,多亏有三峡》。21日再次刊登报道:《抵御超1998年洪峰,三峡顺利通过“大考”》。两条报道,让人眼前一亮。报道证明:到21日20时,三峡工程共拦洪61亿立方米洪水,下泄流量减少到4万秒立方米左右,大大减轻了下游压力。报道解除了群众对三峡工程的猜测。  相似文献   

20.
1928年,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仅剩91人、72支枪;1933年,贺龙率红三军从洪湖突围到湘鄂边区,1.5万人锐减至3000余人.在这两个困难关头,贺龙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叫“黑洞”的“神兵窝”,两次争取一千多黑洞神兵走上革命道路.回首戎马生涯,贺龙将收编黑洞神兵视为“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