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阳纸贵”——今日报人、著述家、出版者哀叹的现实。当年洛阳纸被抢购一空,乃至纸价飞涨,令人兴奋,文人墨客无不为之拍手叫好。今日,偌大个中国闹纸荒,尤其用来印刷书籍、报刊的纸紧缺得叫人瞠目,极端困境中,或为弄上百十吨纸忘乎所以,或为找不到纸源忧愁得要命,种种奇闻怪事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难题     
顾颉刚读书笔记顾颉刚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顾颉刚"不能以一部分之真证全部皆真"的重要命题,推论其寓意当是针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而起。此一命题以全部复原上古文字与文献为前提,近80年来学者对于中国古史的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商君书》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部分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资料,研究商鞅及其学派在秦统一六国前经济政策方面的主张,以及为了配合经济政策而采取的相关政治措施。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二重证据法,运用古籍文献记载与地下出土材料相印证,即把古籍记载与出土发现的史料结合起来以考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的历史文献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反对沉迷考据,强调治史经世;重视实物文献价值,提倡"大史料观";关注修史方法,倡导"宜繁不宜简";主张用小学之法考订经史,用实物订补经史纰漏的"二重证据法"等。  相似文献   

5.
对德外交问题,今已实行预定计划之第二步.但所以有今日之事实者,虽云方针预定,亦因时势推移,四围景物均足造成此境.我国一遇此境,将如游胜地者,步步前行,竟忘其足之劳苦与腹之饥饿.又如探险之家,虽得一险,旋亦如夷,因弃其夷,又就他险,回头非岸,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6.
明末僧读彻苍雪,以滇人入主苏州华山,名重一方.其交游广泛,与丽江土司木增的一段因缘尤为重要,然长期湮没不彰.木增发愿刻印久佚之《华严忏仪》一经,通过结识苍雪、担当以及徐霞客、毛晋等东南僧俗,以得偿愿;苍雪为之奔走最勤,书信往还不断.文中另有发现,徐霞客晚年游历滇黔而致病足,木增派人送其自滇归故里,不独为徐保驾,亦为送《华严忏仪》东来付梓,一举而两得,此亦徐霞客研究界所未及.今考察所存晚明诸僧俗别集、史传、年谱等材料,钩沉苍雪、木增及徐、毛等众人交游、刻经故实.  相似文献   

7.
对德外交问题.今已实行预定计划之第二步。但所以有今日之事实者,虽云方针预定,亦因时势推移.四国景物均是造成此境,我国一遇此境.将如游胜地者.步步前行.竞忘其足之劳苦与腹之饥饿。又如探险之家,虽得一险,旋亦如夷.因弃其夷,又就他险,回头非岸.欲善不能。  相似文献   

8.
笔者初当记者时,把看材料当成主要“采访”手段,常常忽视那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采访对象。1986年,我采访一位扎根海岛数十年,事迹非常感人的全国优秀教师。由于我只重材料不重人,只根据材料写稿子,结果把一位闪闪发光的人物写得干巴巴。这件事教育了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切实改变采访作风,变“用大部分精力研究材料”为“深入现实生活中去采访,在采访中获取写作激情”。  相似文献   

9.
有些外国人窃取宣纸技艺 ,仿制宣纸 ,包藏祸心 ,铁证如山 ,但从未制出真正的宣纸宣纸作为一种传统的特种手工艺纸张 ,自创制时起 ,就名重艺林 ,因而对于它的生产技艺 ,制纸者一直秘不示人 ,旧时偶尔问及 ,也是讳莫如深 ,外界人士一直对此扑朔迷离 ,觉得神妙莫测。由于宣纸质量上乘 ,是纸中之精品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所以一直为外人所垂涎。根据可考的材料 ,大约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 ,直至今日 ,一些国家的情报人员特别是经济情报人员 ,相继对我国的宣纸产地进行探访 ,千方百计地搜集我国宣纸生产技艺的情报 ,以便进行仿制 ,企图以假…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10日,广州日报正式推出"第1纸",并相继推出八大"今"版.这是继2006年推出"导读与索引"版之后,广州日报的又一创新之举. 所谓"第1纸",就是在封面所在的第一张纸上(包括封1、封2、封3和封底),打造"今日天下"、"今日观点"、"今日生活"和"今日互动".这样,读者拿到广州日报,就可以首先把这第一张纸抽出来,阅读四大"今"版,满足"新闻"、"观点"、"生活"、"互动"阅读"新四维".  相似文献   

11.
多数读者爱看《新华日报》上短小精炼、新鲜活泼的《今日快讯》,如果留心一下四月十七日的一组《今日快讯》,更会使人感到耳目一新。且不论这组快讯收入消息达十一条之多,单说内容之丰富、报道面之广泛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反映农村新气象的有《政策开辟致富路农民亦作逍遥游堰桥乡办旅游服务公司开业》和《苏州农民文艺宣传队赴京演出》,  相似文献   

12.
吴山图记归有光吴、长刘二县,在那治所,分境而治。而都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各、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文珊,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海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率中。君之为县有总爱,百姓报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息于其瓦。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分之于民,诚重矣。令城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今谈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令也。君于吴…  相似文献   

13.
小书摊旁的沉思连绵春雨,好些日子未曾出门。今日行街头,颇觉小书摊日渐增多,无意中瞥见一本久觅未得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莫言著《红高粱家族》,不禁为之一喜,亦为之一惊。  相似文献   

14.
七月一日,星期五 今晨至景山东街,我社迁此,与文改会为同居,编辑部已大致迁来,出版部稍缓亦将迁来,局面又成一个样子。今日上下午俱在小学语文室,讨论诸君所撰语文第一册之参考书稿本。缘为时促迫,  相似文献   

15.
姚兰 《云南档案》2010,(3):61-62
王国维是我国20世纪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对我国史学、文学、哲学都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尤其在甲骨档案、汉晋木简档案、敦煌文书档案等历史档案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在研究过程中王国维还提出了"二重证据法"这个全新的研究方法,为我国历史文献、历史档案、乃至历史学、考古学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静安先生诞生已经一百二十多年,而逝世也早已超过半个世纪。今天,如此之多的优秀学者聚首畅谈先生的学术,又汇辑这样一本文集,也许这本身就表明,真正的学人,谁也无法无视这一份历史遗产。 关于静安先生的价值,他在清华大学时的挚友陈寅恪先生在近七十年前为《王静安先生遗书》作序时就作出了极精辟的概括,即先生本人在《古史新证》中归纳的“二重证据法”。时至今日,无论科学研究的材料还是科学研究的手段都极大地丰富和进步了,陈先生的总结还有没有意义?李学勤先生的《读王国维先生(古史新证)》一文从古史研究角度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逐渐成为大众传媒,“传播新格局”因时顺势而生。新格局并非既有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叠加而成,而是报刊、广播与互联网协同发挥传播作用的全新状态。历史上,曾经网为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传媒而有了“传播新格局”。当时,广播电视很好地弥补了报刊在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上的不足,不过在本质上仍属单向传播。与之不同,今日“传播新格局”则表现为:由于报刊、广播与互联网亦“互”亦“联”,从而完全改变了单向传播方式。这对提升传播效果具有划时代意义。深入了解新格局,把握今日传播特点,顺势借力,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曹海英 《出版参考》2017,(10):52-54
编辑改稿有一个递进的三重境界.一重境界,看文稿标题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完整,并尽可能使之完善;二重境界,看文稿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翔实,以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三重境界是字斟句酌,润色提升,在规范的基础上突显行文风格.  相似文献   

19.
出土简帛以文献实物的形式",实证"了我国早期图书馆的基本面貌,有助于纠偏基于传世文献而得出的关于古代图书馆的集藏对象、知识结构和图书分类、图书目录和篇题的形制等诸多定论。但是,简帛文献的出土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迄今为止的出土文献研究尚处于文本复原的早期阶段,文字释读和今译、帛片的拼接和竹简的排列等等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出土简帛本身并不能构成早期图书馆研究的自足材料,王国维先生倡导的"二重证据法"依然是我们需要持守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出版业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纸量吃紧、纸价上涨。去年上半年就初露端倪的纸量减少,至今未得缓解;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纸价上涨,至今未得抑制,还有持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