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短些再短些》,胡乔木同志的这篇短文,发表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新闻界的同志还在不断发出多写短文的呼吁。然而在新闻写作实践中,怎样做到短些再短些,任务依然艰巨,同志仍须努力。 我们提倡多写短文章,但又不要短而空。毛泽东同志说:“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他提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反对党八股》)“短些”,“精粹些”,也就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短而精。 新闻作品怎样做到短而精?古代优秀短篇传记文在写作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漫谈短新闻     
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的新闻广播工作也应该跟上这个伟大的转变。形势要求我们多发、快发新闻,特别是多发受群众欢迎的短新闻。1942年,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提出:“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同志就呼吁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可是,时至今日,新闻的长风没有多少改变,短新闻并没有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精粹的短新  相似文献   

3.
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强调:“新闻报道要增加信息量,就必须多写短新闻,使我们的新闻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过多的状况。”这话很有道理,指出了我国当前新闻报道中的通病。短,的确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那么,新闻为什么要短?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4.
李喜 《军事记者》2004,(2):18-18
新闻“求短”不是新话题.但却是个难题。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中央党报就带头倡导“短些,再短些!”如今看来.“求短”之路,仍显艰难。新闻写短好处多,这个“理”大家都懂;求短之“术”.也有不少专论成书。这里“老生常谈”几点,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5.
“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是郑板桥关于写文章的一句诗,意思是作文不能主次不分,枝蔓芜杂,而应删繁就简,像“三秋树”那样主干突出,洗炼精当。写一般文章是这样,写新闻作品更应该这样。胡乔木同志在《短些、再短些》一文中说:“任何作品,特别是新闻作品,段落要短,句子要短。”这实际上是对新闻作品德语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瑞环同志在1989年11月全国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强调:“新闻报道要增加信息量,就必须多写短新闻,使我们的新闻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过多的状况。”这段话指出了我国当前新闻报道中的弊病。短,的确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8.
“新闻求短”,说来已成“耳茧”之谈。早在1946年,胡乔木同志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呼吁“作文要短些、再短些!”他认为:新闻的五分之四要在500字左右,这对读者、作者都是大解放。这个观点提倡了几十年,到了八十年代的今  相似文献   

9.
40年前,胡乔木同志就发出呼吁:“短些,再短些!”时至今日,我们的报纸虽然有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一批短新闻。但是长风仍然不止,长文仍占媒体的统治地位。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说,短新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第一种境界的短新闻是短而空、短而轻、短而淡、短而干瘪、短而琐碎、短  相似文献   

10.
要将同题新闻做得足些足些再足些。新闻的传统法则是“短些、短些、再短些”,在报纸只有四个版的“薄报时代”,这是没错的。但在版面空间扩张了无数倍的“厚报时代”的今天,对那些读者关注、主题重大、新闻价值含量高的新闻,则需要做得足些、足些、再足些。这既是满足读者新闻欲、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同题竞争之必需。要将新闻做得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做得读者想知道什么,我这里就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短,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胡乔木同志1946年提出“短些,再短些”,这一号召时,要求新闻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目前各家报纸也一直大力提倡写短新闻,那么,怎样才能将新闻写短,写好呢?笔认为,采写一篇好的短消息,当然在认识事物,提炼主题,取舍,结构谋篇等方面都是很有考究的,但语言的运用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本便从这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民晚报》早期提出新闻要“广些广些再广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与当前强调的新闻三贴近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新闻题材来看,报纸不仅要有“硬新闻”,即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还要有“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相似文献   

13.
说短     
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市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中强调:“新闻报道要增加信息量,就必须多写短新闻,使我们的新闻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过多的状况。”这话很有道理,指出了我国当前新闻报道中的通病。短,的确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那么,新闻为  相似文献   

14.
立体性新闻可否写得短些、再短些?新闻界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笔者也想谈点肤浅看法。立体性新闻冲击中出现的新矛盾立体性新闻的含意及其特征是:“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反映事物;既反映它的“正象”,也同时反映它的“反象”;把事物当作一个发展中的过程作动态  相似文献   

15.
李瑞环同志在谈到“继续坚持新闻改革”的问题时,特别强调“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版面,尽量多提供一些广大群众所需要的信息,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为群众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他不仅讲了原则,还有很具体的阐述:“我们的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报纸上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领导人一般活动的新闻过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写短新闻?没劲1”有人露出鄙夷的神色。有人却把写短新闻作为雕虫小技,不屑于此道。可是,中宣部一位领导同志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多写现场短新闻,并要求以此作为当前新闻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去年11月,中国记协负责同志根据中宣部领导同志的要求,决定组织首都21家新闻  相似文献   

17.
巩向红 《青年记者》2007,(12):73-73
一篇新闻稿件,如何找出自己的卖点,激起读者的兴奋点,把读者牢牢地抓住?这就需要记者写的稿件,编辑编的稿件,要“短下来、活起来、亮出来。” “短下来”。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早就提出,新闻要“短些,再短些”,而现在有些人步人一个误区——喜欢长。这一方面来自作者本身,认为写短了显得自己没水平,还生怕读者看不明白,一句话分成三句话,文风不正;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报纸的扩版和“厚报时代”的来临,“大特写”、“大周末”、“大追踪”泛滥成灾,一些报纸的稿子愈写愈长,章愈做愈大,圈内圈外微词颇多,“短些、短些、再短些”、“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时在耳旁响起。“短些”,如何短?作为记——章的写作,我想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须从“简些”做起。  相似文献   

19.
新闻长风刹了数年,刹而不止,近几年又有回升之势。长通讯洋洋数万言,三、四千字的会议消息屡见不鲜,五、六十字的长句习以为常。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新闻的宣传效果。快节奏的当代人无暇、也不愿拜读这些长篇大论。去年11月份,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市、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中指出:新闻报道“要增加报纸上的信息量,就必须多报道短新闻。我们的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报纸上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领导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时间紧张了,看报、听广播的时间也不多,却又需要知道更多的新闻;经济的日益活跃,也使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因此,就要求我们编辑、记者编写的新闻短些。早在四十年代,胡乔木同志曾提倡新闻应该写得“短些,再短些”。他认为写短文章“对读者、作者都大有好处,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