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探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包含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的主观形成、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规范与标准的研究制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与媒介的制度优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文化间性的关注重视、国际传...  相似文献   

2.
唐诗黄河意象代表着唐代诗人对黄河的文化感知,具有独特的形象特征与审美特性.以文学地理学视域考察《全唐诗》中描写黄河的诗作,可知唐代诗人关于黄河意象的塑造蕴含着鲜明的黄河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并可进一步挖掘其在文化符号及文化贮存等方面的价值.根据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设计黄河文化传播方案,亦是一种兼具学理性与创新性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3.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黄河晨报》作为立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一张都市生活类报纸,已经跨过了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阶段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发展阶段,正进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阶段。2007年,《黄河晨报》电子版上线。  相似文献   

4.
早期黄河文化主要以身体媒介、祭祀仪式、文学媒介、视听媒介为传播媒介,构建了黄河文化传播的群体路径、神话路径、语言路径和艺术路径,形成了“以黄为色、以河为尊,以土为根、以水为脉”黄河历史文化特征。当代黄河文化传播要以古为鉴、以今为用,对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播形态进行活化再造,以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再次唤醒黄河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5.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是黄河文化再次繁荣的历史机遇。通过梳理黄河文化传播力的现实需要和现存问题,提出从制度化、符号化、观念化和生活化四个维度重构黄河文化传播“共通意义空间”的路径,从而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效能,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6.
正《井冈山报》是中共吉安市委机关报,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报社拥有《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晨报》、《井冈山旅游报》、《庐陵悦读》、《新风尚》、中国吉安网、红媒手机报、吉安三农网、井冈山报微博、微信等众多媒体,旗下有吉安井冈山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吉安红艳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吉安大榕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吉安井报实业有限公司等实体。  相似文献   

7.
陈邵桂 《当代传播》2012,(5):92-93,102
《湘江评论》是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时期创办的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机关报,传播先进文化引导一批知识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总结先进文化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如何传播"的问题,是先进文化在近代中国传播第三阶段的重要媒体。因此,《湘江评论》在中国近代文化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黄河文化传播是继承弘扬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气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作为官方媒体传播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在传播内容上通过资源整合与专题报道,聚焦黄河文化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意义;在传播方式上通过场景叠加与渠道整合,聚焦黄河文化的多媒体传播与融媒体传播;在传播策略上通过滚动式传播和交叉式传播,提升了传播的连续性和长效性;在传播对象上兼顾受众的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实现了全民普及覆盖、聚焦核心受众的传播效果。学习强国平台的黄河文化传播策略是当代媒体传播的典型范例,对整合传媒资源和打造主流传播渠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传播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有力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探讨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面临着难得机遇,提出推进黄河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是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辽阔的西北腹地,在蜿蜒壮 丽的黄河上游,《兰州晨报》经过三年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经省委宣传部同意,《兰州晨报·河西新闻》已在千里河西走廊的六地市发行。这是晨报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及配合省委省政府实施“再造河西”工程宣传报道的一项重大举措。《兰州晨报·河西新闻》的出版发行,结束了河西地区几个主要城市的读者从未读到过内容较为丰富的省级以上当日报纸的历史,给这些城市的读者奉献上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精神产品。 在报刊林立、规模庞杂的全国新闻格局中,在西北重镇兰州,晨报的诞…  相似文献   

11.
运城最早称"河东",河东最早称"中国",河东文化是古老的中国文化源头,建设河东文化特色文献数据库,要深入挖掘最具有科学价值、教育功能,且最具有保护紧迫性的地域文化与特色资源;要科学建设,规范标准,做到"六统一";要广开渠道,开辟多种途径利用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为当前的各项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著作《童年的消逝》出发,联系《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走红所引发的"萌文化"的浪潮,将"萌文化"看成是一次童年的回归,并从真人秀节目中提炼出"萌文化"的传播趋势及在媒介传播中的表现与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安徽的《亳州晚报》、河南的《许昌晨报》、《安阳日报》联合发起的曹操文化联盟以及三家报社追寻曹操历史轨迹的媒体互动活动为例,为媒体间以历史文化为媒、实现跨区域合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化固本是在文化全球化、文化本土化进程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传播民族文化意识的根基。本文以《功夫熊猫》为出发点,探讨这部电影的真实内涵,挖掘美国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借用电影产业以达到"文化美国化"、"文化本土化"的目的。从而得出,如果想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保留自己的文化原味,传播本族文化精髓,就首先要做到文化固本,继而才能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是对外交流、国际沟通中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由于我国对外传播话语权的缺失、西方媒体偏见性的议程设置以及我国媒体与国际舆论传播规律不相适应,导致黄河文化对外传播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利用非官方身份的民间媒体来淡化政府"硬"身份、发挥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信息优势、注重理念与实践的双重落实,已成为新时...  相似文献   

16.
吴君  陈庆婷 《新闻世界》2014,(8):274-275
电影《转山》是传播西藏文化的优秀作品,本文从影视传播的文化符号入手,结合影视传播学、电影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分析《转山》中的西藏文化符号,解读其编码和解码过程,探讨《转山》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於娅娅 《东南传播》2014,(11):74-75
微博自兴起以来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交及获取信息的方式,作为一种便捷的发布平台,也迅速成为各类媒体的宠儿。本文基于对《新闻晨报》官方微博"晨报君"的观察和分析,认为"晨报君"在官微林立的情况下,以地方媒体的身份打造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其运营成功给仍在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如何转型的同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冯源 《新闻爱好者》2017,(12):69-72
文化认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一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晋时期左思《三都赋》的传播即印证着这一原则。《三都赋》选题本身蕴含着左思强烈的政治文化意识,左思在创作中又着力构建中原的地域优势及道德文化优势,此种鲜明的文化取向,在三国争统的文化语境中,迅速得到了西晋北方士人的强烈认同,拓宽了传播渠道,使得《三都赋》的传播获得了空前的效果,形成了"洛阳纸贵"的传播局面。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的缺失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播的缺乏已成为国产卡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2007年推出的我国首部3D武侠卡通《秦时明月》系列和2015年暑期档大热的卡通《大圣归来》,由于其精良的制作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呈现与传播,堪称近几年国产卡通的现象级作品,它们的成功立足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进行了深入挖掘,辅以世界先进的卡通制作技术和技巧,给国产卡通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创新报道方式,提高办报艺术,增强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能力,从而做到巧抓机遇,扩大自身影响力,是目前摆在都市生活类报纸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黄河晨报》作为运城日报社主办的生活类报纸,2007年5月1日起开设了《陪你办》栏目,已推出上百篇报道,使多个"陪办"问题得到解决,不少"陪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