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峰 《新闻世界》2014,(6):224-226
本文依托新闻框架理论,采用甘姆森(Gamson)媒介包裹的概念操作对《人民日报》与《新京报》关于转基因食品三年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两报在此议题中除了发挥一般媒体的社会热点信息告知功能,更着重引导受众了解关于转基因的专业知识和我国相关政策,力求营造一个理性科学地看待转基因食品的舆论环境。通过议题框架建构形成三种说服模式:国家职能部门严格审批程序保证转基因入市的正当性,专家以科学知识为转基因食品去魅,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待转基因食品更开放包容。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中国式“压缩的现代化”使得风险更具复杂性。转基因食品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引发热议,成为媒体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主流报纸的“转基因”报道及新浪微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媒体在建构“转基因”形象上的状况,以此探讨媒体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2)
本研究以优酷热门转基因视频为例,探索了网络视频影像中争议性科技的媒介框架。研究发现与主流媒体相关报道迥异,在热门网络视频中转基因争议并未得到相对均衡的呈现,而是在制作主体、框架、信源和子议题上均出现了明显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为在视频制作主体上,以专业媒体机构及用户为主,政府部门和转基因科研领域专家则严重缺位;危害框架(尤其是其中的健康疑虑框架)和关切框架极为突出,进步框架严重弱化;专业人士主导信源,权威信源未能充分利用其权威地位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子议题聚焦于转基因农作物与食品产业运用,医学运用则被完全忽视。据此本研究提出了通过网络视频进行争议性科技科学传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量化方法对2009年《人民日报》"甲流"报道的媒体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人民日报》"甲流"报道媒体框架由多种力量和因素参与建构,具有开放性和动态平衡性特点,凸显了中国政府的权威性、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国际道义的努力,一改SARS时期被动自闭的形象。同时此框架视角比较狭窄,欠缺批评式和反思性视角,主题较单一,信源较狭隘。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近几年颇受关注的转基因争议为研究议题,以媒体微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账户主体在消息来源、报道角度、不确定性呈现、情感状态和报道框架等5个类目,发现媒体微博对转基因争议的新闻生产策略运用,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争议的弱化倾向,以及以政府、专家学者、媒体等为主导的话语博弈关系,并指出利用新媒体进行科学传播时执两用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疆主流媒体《新疆日报》对于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全部报道为样本,借助大众传播研究中的框架理论进行分析,从报道的总体情况、报道的主题框架、报道的阶段性框架进行分析,从而分析总结其新闻报道的框架建构方式以及这种新闻框架的建构原因。期望能通过本研究结果,为地方媒体对于重大博览会新闻报道方面提供新的视角并为今后会展报道工作起到应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以来,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不断进入人们视野.但一直以来,围绕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质疑从未停止.2016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16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文件,要求政府在健全监管机制的同时,重视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科技宣传.依靠宣传主渠道,协同新兴媒体,打造转基因食品的科学传播平台,培养高效的科学传播队伍,为我国转基因科研和产业化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①而其中起到最重要的风险沟通和建构作用的正是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社会建构理论,并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对研究中关媒体关于十八大报道主题、报道基调和报道文本的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正面陈述与责难叙述、典型话语立场与冲突话语立场、描述话语与隐喻话语上搭建了中美媒体的新闻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以来,暴力恐怖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世界风险社会语境下,媒介是现代风险的主要建构场域,也是公众获取风险信息的主要来源,对于形塑公众风险感知、推进社会风险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和框架理论,对《人民日报》15年来关于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主流媒介如何报道暴恐事件以及建构暴恐风险景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媒体建构论为理论框架,对六家报纸2007年太湖水污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消息来源、报道主题、风险归因方式及报道立场等方面考察媒体如何报道与呈现相关环境风险。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媒体在消息来源与风险归因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均高度依赖政府信源,存在简单化归因倾向;但在报道主题和报道立场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地媒体在政府主导型的报道框架下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宣传逻辑。  相似文献   

11.
林锦 《报刊之友》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3.
周岩 《当代传播》2012,(4):45-48
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将《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和《朝日新闻》三家媒体网站对"7.23动车事故"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建构了不同的报道框架,各报网站在报道主题、关键词使用与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各媒介框架建构或明或暗地体现着各国对外传播的立场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论《纽约时报》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为切入点,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通过议题类型、词频以及倾向性做历时性分析,分别从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中观选择以及微观选择进行探讨,搭建了《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5.
毛亚美 《新闻世界》2012,(1):134-136
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人民网和凤凰网对重大突发事件在新闻呈现上的差异及原因。通过分析发现两者的异同:在新闻材料选择上,人民网注重原创,突出权威性,凤凰网则更加多元化;在新闻材料建构上,人民网主要关注政府部门的反应与行动,而凤凰网则倾向于民事视角,但两者在报道框架上却出现一致。  相似文献   

16.
兰刚 《东南传播》2012,(4):37-39
气候变化报道中涉及大量的风险传播。本文从商业尺度、价值尺度、媒介素养尺度和公共危机尺度四个方面对气候变化报道中的风险传播视角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有效的风险沟通与传媒对风险的呈现与建构、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转化为公共议题、恪守报道原则等紧密相关,因此,只有将气候变化报道与科学知识普及、媒体的瞭望功能、社会价值的塑造和民主决策的开展相结合,才能保证气候变化报道中的风险传播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庞钊  高梦鸾 《新闻世界》2013,(7):241-242
【摘要】本文以框架分析理论为基础,以《人民日报》1993年-2012年底的转基因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人民日报》在不同时期的转基因报道框架、试图传播和呈现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的转基因议题报道为例,基于议程注意周期,对中日主流媒体的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框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两份报纸的转基因议题报道同步进入下降期,但上升期并不同步,相较于《朝日新闻》,《人民日报》的转基因报道进入议程注意周期的时间略晚。报道框架亦存在显著差异,《朝日新闻》始终将关切包裹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尽管不断减少对进步包裹的使用,但进步包裹却始终是首要的框架类型。在关切包裹的运用上,《朝日新闻》将妥善管理和公众参与或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则始终最为强调妥善管理。两份报纸都倚重政府和专家等权威信源,但倚重的专家类型有所区别。本研究从两国转基因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现实背景以及两份报纸的办报立场两个层面解释了两份报纸转基因议题报道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柯文浩 《报刊之友》2010,(12):128-130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选择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络版作对比分析,研究二者对2010年中国"两会"的报道,并探究两家媒体如何设置对华报道框架,尝试挖掘出不同西方媒体在常规议题和报道方式两个维度上建构中国新闻框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灾难性事件因其破坏力、突发性和反常性,成为新闻价值较高的新闻报道题材。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选取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幽灵船"火灾报道和获"中国新闻奖"的天津港爆炸案报道《牺牲》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社会性灾难报道存在问责框架缺失、忽视事故原因探究等问题,并提出完善新闻框架建构、重视直接引语使用、关注灾前预防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