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有的人似乎把个“兰”字当成了“万能字”,什么“兰球”、“兰水”、“兰天”等等,一概用“兰”。其实,“兰”是“蘭”的简化字,它只适用于“兰州”、“兰花”、“兰草”等有限的范围;一  相似文献   

2.
我们看报纸,首先看到的就是报头。别看报头只有三五个字,多则七八个字,但其中也有不少学问。纵观报头文字,或行书,或楷体,或黑体;题写报头的人,有书法家,有领导同志,也有用电脑打出来的文字。但不管哪种字体,也不管何人所写,文字要规范、正确,这是原则问题。我们平常看报纸时,发现有许多报头题写得较混乱、不规范。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生造字,比如将“開发报”写成“開发报”,这里的“開”,既不是简化字,又不是繁体字,而是硬编造出来的文字。这正如饭馆里小黑板上写的菜谱,将“白菜”写成“白(艹才)”那样不伦不类。倘若把报纸的报头也降格为饭馆里菜谱那样的层次,实在有损于报纸的声誉。第二种是用繁体字。在不规范的报头中,繁体字的报头占绝大多数。第三种是繁简杂陈,同一个报头中既有简化字,又有繁体字。比如《侨报》,“侨”为简化字,“报”为繁体字,也有点非驴非马。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7月7日颁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的第五条指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此规定下发后,有的报社  相似文献   

3.
有些记者、通讯员爱写随意编造的简化字。例如: “潘”、“泮”,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有的同志把“潘天寿”、“潘汉年”的“潘”写成“泮”。如果是编辑、校对熟悉的人名,他们当然可以改正,如果是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就很容易造成差错。“塘”字写成“圹”。圹是塘的简化,墓穴、旷野的意思。凡半边用“廣”的都简成“广”,但“唐”字不简。可是,有些同志以为“唐”也简化了,把“塘”写成“圹”;如果这样简化,“搪瓷厂”就会成为“扩瓷厂”,岂不造  相似文献   

4.
现在阅读一些报刊、公文以及新出版的书籍等,发现把“像”误作“象”的问题比较普遍。最近笔者抽阅了16家报纸,除《人民日报》一家能正确区分“像”与“象”的用法外,有15家报纸均未能把“像”与“象”的用法严格区分开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旧的习惯影响较深,对简化字的新变更缺乏了解所致。“像”简化为“象”,是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中《汉字简化第二表》列入的。在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第一表中,“像”仍简化为“象”,并加以说明:“在象与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对个别字作了调整,删去了“象(像)”,即“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也就  相似文献   

5.
“像”字简化为,“象”字,是1956年由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时,被列入《汉字简化第二表》的。1964年5月,中国文宁改革委员会编印《简化字总表》时,在“总表”的第一表中,“像”仍被简化为“象”。不过在“象”字下附一说明:“在象与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删去了“象[像]”。这就告诉我们:自1986年10月起,“象”已不再是“像”的简化字了。但由于30多年的书写习惯和使用的影响,许多出版物还没有把  相似文献   

6.
做农业科技编辑已逾十载,经常发现在农业科技书籍中常用的一些音同而形、义不同的汉字发生混用。现举出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一、蓝和兰(lan)混用1.常用错字的词如:兰色、兰藻、兰图、兰旗营(地名)、考马斯亮兰(试剂名)……2.用字正确的词应是:蓝色、蓝藻、蓝图、蓝旗营(地名)、考马斯亮蓝(试剂名)……3.据《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字的解释,“蓝”的一种意义是指颜色;“兰”的意义是指兰花或兰草。“蓝”与“兰”二者的形、义是不同的。而巨,从词典里可知,“蓝”和“兰”的繁体字也是不同的。=、杆和秆(gan)混用1.…  相似文献   

7.
新任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嘉璐教授1月20日约请一些专家,谈了他对当前语文工作的一些看法,主要有: 一、简化汉字不能退缩。他说,汉字的发展趋势总的是由繁到简。已公布使用的2300多个简化字必须坚持。台湾有人说,他们用的繁体字是“正字”,这种说法不对,我们现在用的简化字,有不少和古老的甲骨文、钟鼎文一样。因为那时复杂了不便于刻铸。像“从”字,今天的简化字和甲文相同。“云”字最早的本字并不带雨。后来的“后”字,也古已有之,中间才变成双立人的繁体字。台湾近年来在计算机字库里收了400个简化字。台湾的“台”就用简化字,因为用繁体打出来成一黑方块。台湾的“湾”字,许多台湾人写了简化字。据测验,我国推行简化字,使小学生掌握阅读《水浒》的能力缩短了两年,如果按8亿人学过简化字计算,等于节约16亿人年,这是多么大的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并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但一年来报纸上的使用情况表明,有些报纸并未注意到这个变化。“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该用“叠”的地方没有按简化字“迭”处理,如经常看到的“重迭”、“迭印”、“折迭”、“层次迭出”等用法。  相似文献   

9.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并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但一年来报纸上的使用情况表明,有些报纸并未注意到这个变化。“叠”不再作“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该用“叠”的地方没有按简化字“迭”处理,如经常看到的“重迭”、“迭印”、“折迭”、“层次迭出”等用法。“覆”不再作“复”的繁体字处理。但该用“覆”的地方,仍有用“复”的,如复盖率、重蹈复辙、翻天复地、翻来复去等。“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但“画象”、“塑象”、“摄象机”、“录象带”等用法,特别是用“好象”和作“比如”解时用“象”的情形,并不鲜见。“囉”不再作“罗”的繁体字处理,“囉”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但仍可见将“啰嗦”写为“罗嗦”,把作为感叹词的“啰”写为“罗”。  相似文献   

10.
“阎”是一个通用字 ,是由繁体字“阎”简化而来的 ,已收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 ,并注明“阎”是“阎”的简化字。各类汉语字典里也都列有“阎”的字头 ,说明它是我们应当使用的规范字。“闫”字是已经被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中的一个字 ,所以《简化字总表》、《通用字表》及常用字典中均未收入。“闫”字的出现大概同“闫”字有关 ,因为“闫”与“阎”同音 ,只是形体上有些不同 ,是通用的 ,在 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中就列有“闫”的字头 ,并注明同“阎”。在文字改革中 ,“闫”与“…  相似文献   

11.
“书”字解     
《图书馆》1980,(2)
“书”字是图书馆三字的简写,是我国图书馆学专家杜定友先生所造。按繁体字计算,“图书馆”三字有四十一划,简写成“书”,可以省掉二十八划,若用草书则只有  相似文献   

12.
陈昌发同志在《校对的职责》(本刊第10期)中谈到,校对不能单纯服从原稿,而应成为驾驭文字、鉴别真伪的行家,这意见是对的。但他举出的几例,却都只能说是校对人员最起码的职责,仍然未离“服从原稿”的范围。且不说编辑、作者写字潦草,校对要尽力辨别;就是编辑、作者用简化字不规则,写了错别字,校对也要随手改正。这在校对术语上叫“明显的、无可争议的差错”。这类差错的改正,正象校正排字差错一样,不必“给责任编辑打招呼”。比如编辑或作者把“茅盾同志”写成“矛盾同志”、“立竿见影”写成“立干见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在医学图书中有些字的用法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例如 ,“症”、“证”、“征”三个字 ,在已出版的医学图书中用法就不统一 ,编辑在审读加工中 ,对此也拿不准 ,经常问我“用哪个好”。有些作者、读者也来信问“这三个字应该怎么用”。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 ,而造成混乱 ,带来许多麻烦 ,而且影响医学图书质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科技术语研究》杂志 2 0 0 2年第 2期发表了我的文章《“症”、“证”、“征”的用法应该规范》 ,看来已引起重视。为了提高医学图书质量 ,我将医学图书中有些字的“约定俗成”的用法归纳一下 ,以…  相似文献   

14.
写稿和编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字义相近、读音又相同的字,如果不注意区别,很容易用错。例如“带”和“戴”,“带”是随身携带的意思,“戴”是把东西套在或放在头、面、胸、臂等处。有的同志写“全村90%的社员带上了手表”,这就错了,“带”字应该换成“戴”字。同样,“戴上帽子”“戴上红领巾”“戴眼镜”“戴光荣花”等,也都不能用“带”。而“带上行李”“带着干粮”等,却都不能用“戴”。另外,这两字还容易和“代”字混淆。如果把“戴表”写成“代表”,那就是大  相似文献   

15.
在《简化字总表》中,“几[幾]”是一对“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也就是说,繁体字版中带“幾”的字,都可直接转换成“几”,所以,在一般的简化字版的图书中,确实看不到“幾”的踪影,但有时候也会奇怪地发现“幾”字,如简化字版的1999年缩印本(音序)《辞海》。  相似文献   

16.
“吗”和“嘛”不能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发现报纸和刊物上,不少把“吗”和“嘛”字用错,以致使语意颠倒。“吗”和“嘛”都是语助词,但用法不一样。“嘛”字的用法是:(一)表示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有意见就提嘛!”“这也不能怪他,头一回做嘛!”(二)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如:“这样很好嘛!”“这样不好嘛!”(三)表示  相似文献   

17.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相似文献   

18.
广大群众欢迎 简化汉字推行后,由于容易学习,便于书写和应用,受到广大群众欢迎。首先是汉字的笔画大大减少了。《简化字总表》收入2235个简化字,平均每字10.3笔,被简化的繁体字2264个,平均每字15.6笔,简化字比繁体字平均每字减少5.3笔。这是最明显的好处。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些好处:一些字比过去容易认了:例如“態、鐘、遷、遞”等繁体字的声符,都不准确了。简化后改为“态、钟、迁、递”就好认了。一部分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被淘汰了。例如“(齒句)、醞、氈”经  相似文献   

19.
别字可改     
夏衍同志在給《新聞业务》編委会的信中談到,近来写別字之風頗有滋长,我也深有同感。据我所見,所謂写別字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于字形相似,如“鬼鬼祟祟”写成“鬼鬼崇崇”。“病入膏盲”写成“病入膏盲”等。二是由于字音相似。如“交代”写成“交待”,“精簡机构”写成“精减机构”等。三是由于音形俱似,如“分歧”写成“分岐”。“寒暄”写成“寒喧”等等。  相似文献   

20.
 (lu嵀)与罗 (lu幃) 二者没有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 ,各自都是规范字 ,词义不同 ,用法也不同。“”组成“唆” ,词义为“(言语 )繁复 ;(事情 )琐碎 ,麻烦” ;还组成“喽”(l幃u·lu幃) ,旧时称强盗头目的部下 ,现多比喻追随恶人的人 ;当念“luo”时 ,为助词 ,用在句末 ,表示肯定语气 ,如“你放心好 !”“罗”有 9个义项 ,与“”没有共同之处。可见“”与“罗”用法是不同的 ;但在 1986年《简化字总表》重新发布前它们有某些通用之处。我们应把旧的习惯用法改正过来 ,如“唆”“喽”不能再写作“罗唆”“喽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