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闻爱好者》2011,(1):116-116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关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相似文献   

2.
翻阅报纸,常常发现有人将成语“蝇营狗苟”写成“营营苟苟”或“蝇蝇苟苟”。 比如说吧:“它使一些人营营苟苟,使一些人盲目放纵。”(《中华老年报》1995.11.30第3版) “所谓文人,是那些充满流浪意识的人,是那些不愿把有限生命托付给蝇蝇苟苟、无穷纷争的人。”(《保定市报经济扩大版》1995.7.6第4版) 如此常用的成语,为什么竟被误写得一塌糊涂呢?我想大概是因为谐音之故吧。循音写来,至于字形、字义以及成语  相似文献   

3.
《新华字典》是一部有权威性的字典,它集前人字书之大成,在字的音、形、义的注释上,是审慎、准确和精当的,但也有个别疏误处,现提两点如下: 1、关于“亢”字的写法——过去的字典、词典都写做“(?)”,而《新华字典》却写(印)做“冗”(?)”。按:“(?)”字下边应是“儿ér(?)”,不能是“几jī(?)”上边应是“宀mián (?)”,不能是“冖mí(?)”。“宀”俗称“宝盖”,甲骨文作“(?)”象形为屋子的意思,下边的“儿”为古“人”字。《说文解字》注解“(?)字时说:“散也,从‘宀’,人在屋下无田事也”。坐在屋子里不下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固定短语或短句,结构的“定型性”是其基本特点之一。所谓“定型”,是指其字数、词序都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曰“规范面目”。如果将“三长两短”写成“两短三长”,意义虽然也通,语言形式(词序)却变了;如果把“丰衣足食”说成“丰衣饱食”,别人也能听懂,但却变成了一副不规范的“面目”。假若说上述两种情况还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任意掐掉成语中的某个关键字的作法,则是绝对不可容忍的。 笔者曾在一家地方报纸上读过一篇题为《点睛传神引入胜》的文章,内容是谈一个获奖好标题的制作体会,言简意赅,析理精当,让人获益颇多。但是,该文在题目及正文中两次出现的“引入胜”,却是直接违反成语的“定型性”原则的。众所周知,成语“引人入胜”的意思是引人进入一种佳境,如今掐去一个“人”字,就既不规范,更令人费解了。 生造成语也会破坏成语的“定型性”。在一家省级刊物上,笔者看到一篇论文中有这么个句子:“固然,其  相似文献   

5.
刚愎自用其中的“愎”常被读成F敶(复 ) ,或读成F摮(幅 ) ,这是错误的。“愎”和“复”音义都相差很远 ,不能读混和写混。“愎”读b尙(必 ) ,“刚愎”是固执的意思 ,“自用”指自以为是。成语的意思是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愎”与“复”形、音、义差别都很大 ,要注意区分使用。鬼鬼祟祟这个成语被读成“鬼鬼ch幃ngch幃ng(崇崇 )”的时候很多 ,有时也被写成“崇崇”。“崇”与“祟”这两个字形体相近 ,要注意区别。“崇”是“山”下边一个“宗”字 ,读ch幃ng(虫 ) ,是高或重视的意思 ,如崇山峻岭。“祟”是“出”下边一个“…  相似文献   

6.
别字可改     
夏衍同志在給《新聞业务》編委会的信中談到,近来写別字之風頗有滋长,我也深有同感。据我所見,所謂写別字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于字形相似,如“鬼鬼祟祟”写成“鬼鬼崇崇”。“病入膏盲”写成“病入膏盲”等。二是由于字音相似。如“交代”写成“交待”,“精簡机构”写成“精减机构”等。三是由于音形俱似,如“分歧”写成“分岐”。“寒暄”写成“寒喧”等等。  相似文献   

7.
我在检查小孩的作业时,不断发现一些错别字。当向他指出时,孩子还满有理地说:“电视上就是这样写的。”我细细一想,确有其事。例如:电视广告、节目预告等都有错别字发生。我和一些教师谈起此事,他们也有同感。如将“音乐舞蹈”写成“音乐舞(足刀)”;行人要走横道线的“道”字,写成“(辶刀)”字;球场休息的“场”字,写成“?”等等。电视在我国已走向普及,家庭对电视的接触日益增多,而小孩又十分敏感,模仿力强,  相似文献   

8.
由于成语具有简洁精炼、寓意深长和概括力强等优点,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得活,运用得巧妙,可以增强文字的表达力,使新闻报道写得更深刻、更生动、更富有文采。所谓“成语”,据《辞海》的解释,是指长期以来人们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字组成。成语在新闻标题中的活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巧借谐音,另铸新词。例如,言论《无所不痰》(1978年11月1日《文汇报》)改“谈”为“痰”,讽刺随时随地吐  相似文献   

9.
有那么一些成语彼此之间只有一字之差.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属于异形成语,即一条成语的两种不同书写形式,使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例如“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百口莫辩”和“百喙莫辩”,“没齿不忘”和“没齿难忘”,“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给”.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不同甚至相反,从而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成语,成语意义的差别就在所差的那个字上.有差别的字多数情况是在两条成语的相应位置上(有时这个不同的字还是同音字);也有时有差别的字不在相应的位置上.这种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很容易被人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使用者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0.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11,(2):116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相似文献   

12.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8,(12):51-51
关于文章的修改问题,古今中外著名的写作大师早有精辟的论述。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鲁迅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从古到今,几乎所有的佳句杰作,都是精心修改出来的。《吕氏春秋》写成后,很注意语言的修改和用词的准确,、曾张贴于秦都咸阳城门外,征求修改意见,日:“能增损一字者,赏赐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成语的由来。曾“披阅十载,  相似文献   

13.
在报刊中,常会出现差错。这与校对不仔细有很大关系,也与稿件字迹书写不工整、字体不规范有关。常出现在三个方面: 一、有些作者字写得漂亮,但若是写新闻就过于“狂”了,编辑们如看“天书”,有的稿件编辑们只好顺着意思往下溜,有的人名、单位、术语等溜不下去,又与作者联系不上时,稿件只能废弃不用。如“学员们”写成“党员们”,“起重机”写成“超金扣”,“几天”写成“12天”,“日前”写成“目前”,“目前”写成“日前”等。二、有些作者字写得不好不说,还相当“草”,编辑们不得不去“猜”,即使是一篇好新闻,如果编辑们时间精力不够,那这条新闻也只好到此夭折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上說:“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这是成语“夜以继日”的来源,意思是说白天功夫不够用,夜晚接着干。現在报紙上有些文章常常把这一成语写成“日以继夜”,很多人在口头上也这样說,这是不对的。汉語里四字成語是固定詞組,一般不随便改动;少数可以更动詞序或改換其中个別的字的,也須“約定俗成”。把“夜以继日”顛倒过来,說成“日以继夜”,就不妥当,因为“日以继夜”和“日夜”、“日日夜夜”的意思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到一条有关泰国的消息,文中提到一个名叫“参猜”的人。或许是我缺乏关于泰国人名译音常识之故,“参猜”这两个字虽然认识,我却不敢冒然作读。原因很简单,这个“参”字,大概有四个读音,即一作c(?)n,用于“参加”、“参观”等;二作c(?)n,如“参差”;三作sh(?)n,如,“人参”、“党参”;四作s(?)n,即大写“壹贰叁”的“三”字。至于“参猜”这个人名中的“参”字,在泰语的发音中到底属于何者,译者可能是很清楚的,但大多数读者并不懂泰语,恐怕就得“各读各的调”了。这在熟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标题如何出新,活用成语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成语活用作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巧改一字,意义出新。如《不耻下卖》(人民日报80.11.24),就是将“不耻下问”改了一个字,提出要多销商品,须到处摆摊设点,以至串巷叫卖,有不耻下卖的行动。又如一篇报道沈阳薄板厂厂长刘相荣改革受阻,仍顶着困难上的文章,标题叫《骑虎不下》(经济日报86.9.30)就是根据“骑虎难下”改的。还有如《曲高和众》(今晚报86.8.25)、《望瓜止渴》(辽宁日报86.9.21)等,这些根据成语改动一字的标题,别具新意,令人回味。二、改动二字,翻新生趣。如《“买椟扔  相似文献   

17.
“望洋兴叹”是人们熟悉的成语。有的同志误认为它的含义是望着海洋兴叹。“望洋”,有的古书写成“望羊”、“望阳”。而“洋”直到宋代才具有“海洋”的意思。“望洋”在古汉语里是一个联绵词(特点是构成该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来讲,必须合在一块才能表示一  相似文献   

18.
黄立文 《新闻记者》1990,(10):16-18
一、不宜一目十行曾经在报上读到过这样的头条标题:××文物商店侵犯艺术家权益出售膺品刘海粟批评这种有损国格的行为题中的“膺品”实系“赝品”之误,“膺”(Ying)字是“胸部”、“承受”或“抵挡”之意,而“赝”(Yan)字,才解释为假的,伪造的。新闻中用的却是“膺品”一词,连配发的评论也写成“膺品”。可见失职的是编辑。  相似文献   

19.
我们看报纸,首先看到的就是报头。别看报头只有三五个字,多则七八个字,但其中也有不少学问。纵观报头文字,或行书,或楷体,或黑体;题写报头的人,有书法家,有领导同志,也有用电脑打出来的文字。但不管哪种字体,也不管何人所写,文字要规范、正确,这是原则问题。我们平常看报纸时,发现有许多报头题写得较混乱、不规范。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生造字,比如将“開发报”写成“開发报”,这里的“開”,既不是简化字,又不是繁体字,而是硬编造出来的文字。这正如饭馆里小黑板上写的菜谱,将“白菜”写成“白(艹才)”那样不伦不类。倘若把报纸的报头也降格为饭馆里菜谱那样的层次,实在有损于报纸的声誉。第二种是用繁体字。在不规范的报头中,繁体字的报头占绝大多数。第三种是繁简杂陈,同一个报头中既有简化字,又有繁体字。比如《侨报》,“侨”为简化字,“报”为繁体字,也有点非驴非马。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7月7日颁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的第五条指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此规定下发后,有的报社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在中国(?)自己的名字时,曾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剧”这个字几乎与艺术新品种电视艺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说电影用了“影片”是指它将艺术记录在胶片上的话,那么电视艺术至少也应叫“电视胶带”、“电视带”,或借用电影的片子广意地称为电视故事片(北京已经有了一家电视制片厂)。目前,“电视剧”这个名称木巳成舟,这里暂时“入乡随俗”,但是,我们剧作者应广泛地理解这个“剧”字,把这个“剧”字赋以新的内涵。没有这个认识,往往影响作者手中素材的使用;硬要把自己手中的素材编成“剧”,十有八九糟踏了自己的素材,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电视剧按戏剧结构去搞很可能导致假。破除了电视剧是“剧”的观念后,我们的作者就会发现,手头可写成电视剧的素材一下子广阔了,写作的路子宽广了;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素材都有可能写成电视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