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古代藏书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淳玲 《图书与情报》2003,(4):75-76,78
我国古代私家藏书自春秋战国之际就已产生,许多藏书家在寒暑不辍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藏书保护方法,更有一些有心之士。将这些经验寻绎归纳。著述传世。纵观古人藏书护书之法,对我们今天的藏书护书工作仍有指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一阁文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辉 《图书馆杂志》2005,24(5):93-94
黄宗羲登临天一阁观书后,在其《天一阁藏书记》中感慨道:“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这句话既感慨藏书之难,也称赞了天一阁在遭受兵、贼、虫等厄劫之余藏书保持之久。可藏书虽难,却没有力量阻止任何藏书者的爱书藏书之心。中国历史上有难以计数的藏书楼,这些楼或者还保存完好、或者已经难觅踪迹,但是它们所承载的中国藏书文化却源远流长,为历代学人所重视。不仅仅是因为藏书楼曾经保存了众多珍本古籍,更重要的是藏书楼所体现的藏书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一代代的爱书藏书之人。  相似文献   

3.
印鉴作为我国特有的藏书文化之一,是自古至今连绵不断的藏书文化传承的时代缩影,展现了我国独特而深厚的藏书文化底蕴,体现了文人聚书、读书、刻书的崇书情怀,也映照出中文古籍流转的历史传播轨迹。江南文化源远流长,藏书文化尤为灿烂。迨至近现代,藏书之厄,接二连三,藏家或凋零,藏书或云散,搜罗不易,考索尤难。  相似文献   

4.
论古籍藏书章整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红 《图书馆论坛》2005,25(5):214-215
藏书章是馆藏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将古籍藏书章归类辑录,说明古籍藏书章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古籍的版刻时代、了解古籍的收藏和流传过程,并丰富我们的馆藏资料,是古籍整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虽然读书不求甚解,浏览之际,遇有疑问也常覆核史实,潜心思考,间或笔录,便成札记。本文所收三篇均事关中国藏书史。发表出来,或能澄清某些讹误,然而毕竟非关著作,终不免无聊之讥也。题一:“书不可胜载”究作何解? “书不可胜载”出自《墨子·天志上》全句为:“今天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胜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在我见过的所有引用此话的中国藏书史论著中无不以此作为战国时代私家藏书丰富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藏书印的内容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藏书家纷纷用藏书印钤下心声,而现今藏书印则是图书馆和所有者财产的标志,也是读者用以分辨图书收藏个人和单位,便于准确及时归还的提示,是藏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私人或单位,在古籍和一般书籍上钤盖藏书印时,应选择适当位置,力求印迹清楚,美观大方。  相似文献   

7.
线装古籍册次的标注分数字和非数字两种形式,数字式有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苏州码子、点阵以及数字的混用、借用、省简、增字等;非数字式或为诗文的节选,或是照录、增减书名文字。册次的标注位置可在书根、书脚、书脊、书脑、书眉、版心等处。册次标注在书籍装饰、文献检索、古籍整理、藏书文化和古代数字研究上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馆藏有二十八卷元刻《乐府诗集》残本。该书不仅存世的同种书甚少,而且钤有多枚印章,表明该书曾辗转为多人所收藏,其已知的收藏者主要是上海人;有部分藏书印尚未能知其所属。希望能有专家予以帮助。  相似文献   

9.
论官府藏书     
陈曙 《图书馆学刊》1992,14(3):55-58
官府藏书是我国藏书业中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主要藏书类型之一。它在保存典籍、促进书籍的流通和学术交流方面有无可非议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和经济条件下,官府藏书乃是社会文化产品积累、保藏、整序和传播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对中国文化史有其特殊的贡献,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官府藏书的起源及其意义官府藏书乃指典籍藏书的皇家或政府收藏活动。先前的官府藏书与后来的图书馆藏书一脉相承。仅以“官”和“馆”为例。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官,吏事君也”。后来,在“官”前加表示“客舍”的“食”,即成为“馆”。其释义为“版图文书之处”。因官府藏书有别于私家藏书,故也有人  相似文献   

10.
赵香兰 《图书馆学刊》1996,18(3):53-53,55
并非杞人忧天──也谈贵重古书刊的保护问题赵香兰(大连市图书馆)近日查索资料,偶然发现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老先生发表于1992年4月12日"大连日报"上的《杞忧》一文。虽然时隔数年,读后仍不禁思绪联翩......孙先生的文章列举了若干事例,说明全球藏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