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全中 《青年记者》2008,(12):21-23
当前,在传媒业流传着"技术为王"、"内容为王"、"经营为王","渠道为王"诸多似是而非的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传媒业的各种理念自然会折射到传媒业实践中,导致传媒业的实践存在着诸多严重问题,制约了传媒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理念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都片面和过度拔高和重视传媒业价值链条里的某一个环节,而忽视了传媒经营的系统性、协同性.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些理念都是典型的"瞎子摸象"思维,都只是看到了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必须完全予以摒弃,并基于系统而统一的传媒业价值链条建立起"信息服务为王"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2005中国传媒业热点预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随着整个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再加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媒业将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某些领域的市场格局有可能发生巨大动荡。在行业内部,媒体竞争的重点将由“渠道为王”转为“内容为王”。整合报道资源,调整报道结构,改进报道质量,将成为各家媒体的当务之急。市场格局:机遇挑战并存跨地区办报热潮将会降温2003—2004年,媒体集团跨地区联合办报成为传媒业的一大热点,先后出现了《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和《竞报》。强势媒体跨地区办报的优势及好处在于可以强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的突围之道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俊 《青年记者》2006,(6):46-47
自2001年深圳的《晶报》明确宣称“以民生新闻为特色”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新的理念就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动力。随后不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台电台都努力进行着新闻实践,出现了一股“民生新闻热”,但随着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的自身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民生新闻进入了拐点  相似文献   

4.
张博庚 《新闻世界》2014,(8):102-103
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传媒业利用大数据的现状,认为传媒业应提升自身处理数据能力,树立"用户为王"的理念,学会让数据"说话",数据的多次利用,让大数据辅助品牌传播,从而真正地拥抱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08,(3):64-64
尽管目前传媒行业的主管机构对于传媒业的体制改革释放出了明确的支持信号,并把传媒业的资产证券化当作是传媒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是传媒业如何通过改制,获取一种完全新型的、可以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新机制,目前仍在进一步探索之中。根据现行和政策,传媒企业的资产证券化过程均采取一种“剥离”的模式,即将内容制作环节与经营环节剥离后,将经营性资产进行上市。  相似文献   

6.
作者提出应确立“为农传播”的理念,真正重视有关“三农”问题的新闻传播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为农传播”的实务活动。以前的“对农传播”和我们现在要提倡的“为农传播”, 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传播理念:前者把农民作为传播的纯客体、对象对待, 后者则把农民放在主体地位来考虑。另一方面。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媒业迫切需要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即及时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受众群体。有人“预言”: 继都市报之后,农民报将是下一个报业市场竞争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省管县”体制的全面推进,将对地市传媒业产生全面的冲击,主要表现为政治和经济利益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但同时,变动了的生态环境也将给地市传媒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地市传媒业更好地往新闻本质回归和往农村社会发展转向,促使地市传媒业采用新技术平台,跨区域集团发展.  相似文献   

8.
其实我们谈到“用户”这个概念,就已经超越了“报业”范畴。而我们能否跳出传统媒体的思维局限,确立真正的“用户”理念,是能否能够具备新媒体基因、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媒体“用户”意识的分析,解读传媒业转型困境。并以“橙”精准营销系统为例,探讨用户意识在传媒业商业模式创新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徐轶材 《视听》2016,(6):152-153
在新闻生产方式与机制、新闻采编方式乃至最终新闻产品的呈现方面,大数据时代为新闻带来挑战和新的机遇。媒体行业应转变新闻采写思维,以"受众为王""数据为王",加强跨界合作,以应对大数据浪潮下传媒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传媒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日趋成熟的中国传媒市场,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以及配套的激励机制,与传媒的采编业务和技术设备相比,显得较为落后,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传媒业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强传媒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改变这一“薄弱”现象,紧迫地摆在学界和业界同仁面前。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作为产业的传媒业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传媒业呈现出融合化、专业化和集群化的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尽管当前传媒业面临整体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但在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传媒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发展契机。我国传媒业应该充分利用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变革动力、成本下降、“口红效应”等有利机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型步伐,创新传播理念,创新盈利模式,使传统媒体由粗放型、数量型发展模式向质量型、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积极谋求在经济复苏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02,(5)
从1996年《广州日报》在全国率 先成立“报业集团”开始,仅在五六年间国内便有数十家“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应运而生,从而为刚刚加入WTO的中国传媒业找到了新的发展之路,也为我国的传媒业应对入世的挑战积累了经验。 但是,不容回避的是由于过去我们的传媒业都是作为一项事业被列入政府序列进行机关化管理,因而在市场经济机制下普遍存在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的先天性缺陷,所以笔者认为搞好经营管理并能有所创新,是传媒业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电视台的娱乐化和媚俗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日益发展,传播理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前的“传者本位”到今天的“受众本位”以及当前流行的“传者和受众互动”的传播理念,无不深刻地敲打着传播人的神经。很自然,在这种传播理念的指导下,新闻娱乐化逐渐浮出水面,并迅速在业界和学界得到首肯。在全国大媒体轰轰烈烈的娱乐精神感召下,作为城市电视台,也不甘示弱,竭尽娱乐之能事,纷纷推出和策划新闻娱乐节目。于是乎,一台台新闻娱乐盛宴如雨后春笋,粉墨登场,似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下简称“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它将从宏观层面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产生引领作用,也将逐渐塑造传媒业发展的新模式.“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转型的关键期,2016年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它将奠定传媒业转型的基调,并将形成传媒业的新格局.在新的一年,传媒业将在发展范围、发展方式和发展领域上出现诸多机遇.  相似文献   

16.
张博 《报刊之友》2012,(11):128-12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媒业的发展被推向了新的高度,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新闻记者则是主要的信息制造者和舆论引导者,在传媒业的改革过程中,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从工作方法上必然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走转改”活动正是这一转型时期的产物,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着重对“走转改”活动的理论价值进行分解和阐述,并探讨“走转改”活动在新闻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顾筑胜 《新闻窗》2012,(5):87-87
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新的媒体形态、媒介终端及信息传播平台的使用日趋普遍,传媒业进入“内容为王、网络为霸、终端为重、技术为先、受众为主”时代。只利『喷砬趋势,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传播手段和各类新兴终端,积极仓蜊艮酋手段,提升报道时效和整体质量,推出适应市场和受众需求的优质产品,才能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把握机遇、赢得主动、不断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我曾经撰文指出,中国传媒业面临着“拐点”。所谓“拐点”,原本是高等数学里的一个概念,这里借用来形容当前传媒业的发展,无非是描摹和强调这样一种态势:一方面我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增量空间和可能;但是,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异常激烈的竞争,除了技术、理念等的不断创新外,更多的是反映在人才选拔的博弈与竞争上。媒体从业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传媒业的发展壮大,更进一步影响着传媒业市场竞争力的大小。当今传媒业所需的人才,以及其应该具备的能力,可以从媒体"招聘启事"的门槛设置中看出传媒业人才需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有专家说,现阶段的传媒业已由过去的“短缺传播时代”进入了“相对过剩的传播时代”。这就意味着有大量“同质重复” 的报纸存在,而“同质重复”就意味着“过剩”,意味着报纸之间的“可替代性”,意味着利用报纸的刊号资源,再也不会只要轻易地叫一声“芝麻开门”就行了。 新一轮的传媒业竞争已拉开序幕,一些报纸正以全新的办报理念、全新的管理模式,迅速地向市场渗透和扩张,《上海星期三》的成功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些新锐报纸的成功经验,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本刊特推出“传媒新锐”栏目,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探讨传媒业的创新之举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