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每个电视记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实践中,及时、敏锐地感知、发现直到准确地判断、报道新闻,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记者称职与否的必要条件。为此,就要求电视记者具有发现与判别新闻的“新闻嗅觉”,即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简单地说,新闻敏感是指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说是指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老道的记者一般既有一双“新闻眼”,又有一对“新闻耳”,还有一只“新闻鼻”,  相似文献   

2.
对于电视记者而言,现场思维反应能力是采访成功的关键。提问,是电视记者最基本的能力,作为一个采访节目的中心人物,需要熟练运用各种提问方法和技巧。对于一篇报道是否成功,与电视记者密不可分。本文对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明确电视记者在采访中的作用,探究电视记者在提问中如何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广大电视新闻记者作为参考,使其提升更好的采访能力。  相似文献   

3.
潘旭光 《新闻窗》2014,(2):75-75
一、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概述 1.电视记者新闻采访的内涵新闻采访工作是电视记者的日常工作,新闻工作者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在采访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新闻事实,进而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为新闻的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记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新闻敏感性,强烈的新闻敏感性有助于记者更好的发现新闻、报道新闻。作为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新闻敏感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二是对于现实中具有代表力的景象能随时的进行捕捉。在本文中,阐述了电视记者应该具备的新闻敏感性能力,并提出了电视记者把握受众心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是指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由电视记者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直接面向观众进行的新闻报道。上个世纪60年代,电视记者现场报道在美国一出现,就因为它让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加强烈而风靡开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开展,电视媒体对于各项新闻工作也有了新的采访措施与方式,电视记者作为电视新闻采访的主体,对于真实反映基层百姓生活状况、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视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时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采访出真正的"走转改"新闻,如果一个记者只是为了完成"走转改"的相关任务而刻意进入基层进行采访活动,最终其采访的相关新闻也可能不会被人认可为"走转改"新闻。笔者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如果在采访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角色定位,就会影响到采访效果,导致整个新闻质量不高,因此电视记者应在新闻采访中清楚自身的角色,避免出现采访活动成了旅游形式或记者过于高傲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怎样才能出新呢?新闻采写过程,是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新闻要有新意,关键是思维要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要在新闻界展露才华,写精品,出华章,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就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我国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提问方法与提问技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由于要与被采访人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因此提问方法与技巧就会对新闻质量的高低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电视记者如何熟练、灵活地应用提问方法与技巧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主要针对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产新闻产品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融媒体改革过程中,新闻的生产过程要考虑生产者和使用者利益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运用产品思维生产新闻、包装新闻,从“以生产者为导向”的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向“以市场需要、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转变,与受众产生互动,建立新型供需关系,提升新闻产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丁宁 《记者摇篮》2006,(11):51-51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面对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较之影像新闻,现场报道具有更强烈的现场感,观众更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感。现场报道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1.
何军 《新闻前哨》2002,(9):20-20
人们在采写新闻时,最头疼的应该算是“捉点子”,有了“点子”,便下笔如有神;反之,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虽绞尽脑汁,却元从落笔。这种现象从新闻理论上来讲,其实就是一个新闻主题的提炼问题。 新闻主题的提炼,是采写新闻的关键所在,提炼出的主题能以小见大,即“滴水见太阳”,便可算成功。要提炼出成功的主题,“逆向思维”是方法之一。 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方法,而逆向思维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因为当一件事情让  相似文献   

12.
“电视现场短新闻”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不过,我们初步认为可以这样定义:“电视现场短新闻”是电视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简短而精辟的解说、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场画面,在第一时间内向受众传递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重要)新闻事实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自此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正式拉开大幕。对于从事农业新闻的电视记者来说,深入农村基层采访本是常态,可是如何转作风、改文风,采访、写作如何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农民朋友们的共鸣呢?本文将阐述"跑农村"的记者在"走转改"中应该把握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时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移动终端各种市场软件信息推送如流水般快速便捷,人们越来越不仅仅依靠电视获得新闻动态。信息技术对于过去的新闻采访来说是一种借鉴手段,起着辅助作用,而新媒体时代的当下,对于电视记者的新闻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摆脱当下的困境,是当前亟待解决之事。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能深入事件发生前线,及时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并可以深入挖掘事件发生的深度内涵,但是电视新闻不能及时快速推送。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电视记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新工作模式,保证新闻采访的质量和内涵,从而在新时代的竞争下保持优势,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场采访是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对新闻的当事人或有关人士进行采访活动①。现场采访是电视新闻(专题)区别于其它媒体新闻的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也是电视新闻(专题)中最生动、最能吸引观众的部分, 因此,电视记者要认真研究现场采访。现场采访的特点:(1)、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报道的可信度、观众收视心理的“亲历性”; (2)能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展现人物个性, 引发人物情感;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事件性新闻还是非事件性新闻,大多数的事情发生时,电视记者只能在第二时间赶到现场,而此时,事实已经发生、现场正在改变、人物正在离场、氛围正在淡化、时光正在飞逝。对于电视记者采访来说,这一切“电视画面”都在时过境迁、事过景迁。那么,怎么样保证报道既不失真又能好看?根据作者实践体验,似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新闻事件要有现场感,这种需要亲历的感受使得出镜记者应运而生了,电视记者的出镜,让新闻更具有真实性,鲜活性、可看性,直观性,能将受众带到现场,一同感受事件发生的过程,出镜记者所起的作用是报道和导视,是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见证人的身份出现的,出镜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观众对此条新闻的关注度、了解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谢阳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69-170
一位优秀的电视记者对周遭事物应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随时能捕捉到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并用一定新闻语言将其呈现在受众面前.鉴于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必备的一种素质,因而,本文扼要阐述了新闻敏感性定义、表现形式及重要性,并在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受众心理,使电视记者在具备敏感性前提下、迎合受众心理,办制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9.
电视现场报道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面对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或者参与者的身份出图像的报道,是最能发挥电视传播特点、优势的报道方式。现场报道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现场感,同时能增强新闻的深度。正是由于  相似文献   

20.
昕玥 《军事记者》2002,(4):44-44
新闻立意是作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有选择的思维活动。明末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也说:“无论诗歌与长行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之重要,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